育儿指南

如何增强孩子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平时上课时,从来不举手,尤其是汇报课,即使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老师说了再多鼓励的话,还是不会举手,错过了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这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不管他,任由他去。还是跟孩子谈谈心,问问原因,或者干脆训斥一顿,让他必须上课举手发言。

不管他,担心长此以往孩子一直不发言,不善于展示自己,变得不自信。

跟孩子谈心,问不出根本原因,或者问出了原因,也不知道怎么改变。

训斥一通,孩子更抵触。

这些方法好像都不行。

如何增强孩子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孩子会而不答,是因为启动了怀疑驱动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会让孩子以消极的方式来看待外部发生的一切。比如他会想:

1.我举手老师也不会叫我的。

2.我的回答不一定全对,万一错了,老师肯定会批评我。

3.要是我表现的紧张、不安或者脸红,同学们笑我怎么办。

这些思维导致的后果就会是,回避、放弃。而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往往来自于生活的环境,父母的教养,以及过往的经历等。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让孩子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呢?

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把消极的思维方式变为自信的思维方式。

跟孩子一起讨论并记录,每当课堂上会而不敢举手时,脑子里会有什么想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是什么?

——老师不会叫我。

可以试试,坚持一周举手回答问题,验证老师是不是真的都不叫你。

——我的回答不一定全对,万一错了,老师肯定会批评我。

想想以前叫你,说错了受到老师批评的经历。有没有其他同学说错了,老师批评的例子。如果回答错,老师批评,最坏的可能性是什么?

——要是我说错,或者表现的的紧张、不安或者脸红,同学们笑我怎么办。

想想别的同学说错,表现的紧张、不安、脸红,有人笑吗?你会笑那位同学吗?如果笑了,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和孩子一起寻找并体验曾经的成功体验

这些成就包括,如何学会自行车,如何学会走路,如何考过100分,如何帮爸爸妈妈做了一次早饭,如何帮助别人得到了夸奖……和孩子一起回忆这个成功的过程,越详细越好。

角色扮演,练习回答

我们可以假扮老师,让孩子扮成学生。提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情景,并且模拟所有可能遇到的状况。当孩子慢慢熟悉,并且知道后果没想象的那么严重,他也就慢慢愿意去尝试了。

用行动来增加自信

让孩子尝试昂首挺胸,抬头,眼神直视等形体动作,通过动作来提高自信。

挑选榜样

孩子班级里有谁是特别爱举手发言的?可以跟孩子聊聊那个孩子的具体表现。每当孩子对于是否回答问题犹豫不绝时,可以让他想想那个孩子在这个时候会怎样做。把那个孩子设定为孩子的榜样,去模仿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还是缺乏自信,自信并不说不会感到害怕,而是无论感觉如何,自信都能帮助我们克服那些消极的感受,一如既往地采取有效行动。自信的人和不自信的人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害怕或者焦虑的程度,而是在于如何忍耐并不受影响的面对自己的处境。通过上述方法,让孩子能主动掌控自己的身体、行为,变成一个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