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四年级男孩的妈妈,儿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语文成绩很出色,这就要得益于我从他出生以后就开始的亲子阅读的陪伴之旅。
从他出生以后,我就开始从黑白、彩色卡到布书、纸板书,再到绘本、科普、手工等各种类型的书,直到他上幼儿园大班以后,能够自主阅读了以后,我才逐渐放手让他自己读。
说到提高亲子阅读的效率,我有三个建议可以供参考:
说说我家孩子爱上阅读的过程,我从孩子一岁起,就开始用手机每天给孩子播放故事,音乐,这个跟学英语一样,磨耳朵。
到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就给孩子买了很多绘本,让孩子一起跟我读,孩子到上一年级的时候忽然可以自己独立看书了,而且绘本已经满足不了他,开始看纯文字的书了,书成了她最好的伙伴,这个时候再也不需要我跟他一起读了,从此后我放手了。
我朋友家孩子是特别不喜欢读书的那种孩子,她很耐心地坚持每天晚上给孩子读书,读故事,现在孩子四年级了,也喜欢上阅读了,所以坚持就是胜利!
我觉得亲子阅读就跟大人读书一样,真的不是急于求成的,多长时间内看完一本书,而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我一般会自己提前读下绘本,了解故事情节,不要一边讲自己都不太明白,这样效率自然低了;孩子不比大人,不会认字,更多地观察图片,看细节,而且中间会有很多问题,我一般都会停下认真解答,而不是急匆匆往下读,要知道孩子提问的时候就是思考的过程,也是学习的契机,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往往第一次读这个故事,耗时会比较长,跟我们大人第一次读一本书一样,孩子也在消化学习,要有耐心,接下来多读几遍就越来越顺利了,讲一段时间后,试着跟孩子一起复述这个故事,再接下来不看书来讲这个故事,最后让孩子自己来讲,至此,我才认为这本书看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可能孩子就可以自己独立看这个绘本了。
可能我的回答与题主的提问不太符合,看起来也特别没有效率,但是我却认为###
阅读效率有三个核心知识点: 一是广二是精三是融。
广者多也,不赘。精者经典也,也下必赘言。融者,融汇贯通也,要多说几句。
任何知识门类,可以自成体系,但不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与其它门类毫无瓜葛、联系的。
早年间我就写过一篇文章,重审反思成语隔行如隔山的弊端浅见; 说明行行各有特点,但行行又可以共通共融,借力提高发展。这样的人和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简而言之,阅读的效率全在于能不能融汇贯通。如此,便能达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一当十、事半功倍,这就是效率!
###家长提前读书,在共读前用根据故事脉络提出几个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还可以让孩子自己设计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