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本来今天想分享轻松快乐的主题,但看到Nancy这篇文章的一段话,
父母从小就打击我,长大后,我的性格变得十分内向,不敢轻易说出自己的想法,朋友圈很小,对外人沟通总是讨好状态,事情做的不好,直接会让自己内疚很久,哪怕是他人的过错”。
内心深处某个地方突然被唤醒了。若干年的我,就是这样啊。座位永远在后排,集体拍照永远站在最边角,轻易不说No”、担心别人不高兴......
我也知道,问题的根源来自Nancy所说的父母的打击式教育”。但一直以来,我不太去讨论原生家庭的问题”。因为其一,我知道我的父母爱我,也许方式不完美;其二,我相信自己的复原力,现在我已经越来越好。
只是,当自己为人父母后,不愿意孩子重蹈受伤-复原”的路径。所以,分享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于批判原生家庭,而是要鼓励自己从父母身上取长补短,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昨天,我给我爸电话。
挺久没通话了,我还没开口,我爸说:你还知道打电话呢?是不是问我还活着吗?”一句话噎得我半死,下一句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我爸在电话那头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几乎全是指责。握着手机,望着窗外晃眼的阳光,我突然想到了我放弃考研,决定工作的那一年。
也是一个烈日当头的午后,我正火急火燎赶往下个面试公司,没吃饭,没喝水,嗓子快冒火时,收到了我爸的短信,只有两行字:不是非要你考研,我想让你活得有点尊严,像个人!
这一夏天,面试官的轻蔑、奇葩的公司、脚后跟被高跟鞋磨破地走了2公里等等这些事,我都觉得能扛不算事,可收到这条短信后,我坐在滚烫的马路牙子上哭得像条狗。
这么多年来,每次我跟我爸聊天,总能感受到他对我淡淡的失望,就像一个透明塑料袋,从头顶罩下来,无论怎么用力都挣脱不出去,只觉得一次比一次无力。
等我当妈后,我开始尝试去理解为人父母的不容易,换个更明朗的角度去看我和父母。于是,有些伤痛,我选择埋在记忆的深处,不再去提。
但不提不代表不记得,不提不代表没有伤害。
就像若干年的这个午后,不过阳光刺眼一点,那条短信就这么清晰地出现在了眼前,没有一点失焦。
在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
2277条回答。
有人说:因为父母对出人头地有着过高期待,无论我怎样努力,失败感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
有人说:因为父母奉行恐惧让人成长,可是我长大后,成了连自己都怨恨的人。
有人说:因为父母表面上说成绩不好无所谓,只要努力就好。可我一旦没考好,父母却一直唉声叹气,以至于我愧疚到无法入眠。
.......
每一条,都狠狠地戳中我,在这些伤害里,父母们都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外衣——我都是为了你好!

我是你的父母,能害你吗?!”
我为你牺牲这么多,你为什么就不知道感恩呢?”
你这个样子,我真的非常失望。”
都是因为你,我才变成这样的。”
.......
跟我的父母一样,太多的父母总是以爱的名义向孩子提出我们达不到、不情愿达到的要求时,总是站在为你好”的道德高地,让我们无力反抗。
当我们做不到的时候,只能将责任归咎在自己身上,很长时间都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在心理学上,父母的这种行为称之为高压型控制”,是情感暴力的一种。
无独有偶,在知乎上,另一个热门话题也是说得同一件事:如何面对父母的打压式教育?
最高票的回答是:不存在打压式教育,打压就是打压。打击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对子女。从小到大,我们经历最多的可能就是父母的否定了。
是的,从小到大,就是这种否定,让我无所适从,让我内心惶恐不安。可是,我却并不孤单,很多人的经历跟我一样。
看这个女孩。
大学考上了全国排名前三的学府;毕业后进了全球500强的名企,解决了北京户口;去年在房价疯长的那一年,买了一套小户型,拿到钥匙的那一刻,她跟她爸一起推开房门。
他爸说:哎,有个窝就行呗。以前我还盼着你能出人头地,现在我也想开了。”
这个女孩从脚底感到无力,自己比同龄人已经努力太多了,父亲才给予她一种我降低要求了你该好好感恩的姿态。
这个女孩说,我爸妈都是三线城市的普通工薪阶层,他们觉得我应该成为谁?比尔盖茨吗??
从这一刻起,她知道:无论我怎么努力,我爸都无法满意。”
还有,这个男孩。
从他出生起,他的父母就为他制定了详尽的计划,目标就是考进清华北大,以后成为科学家。
男孩很努力,但运气不好。高考时,差2分和北大失之交臂。
他说,他的父母从来不骂他,只会反复和他讲道理,直到他认同为止。没考进北大,他很难过,更让他崩溃的是,整个暑假父母几乎都没有搭理他,也不怎么跟他说话。这个男孩,觉得自己犯下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虽然父母说过考不好没关系,努力就好,但只要那次没考好,父母就会脸色沉沉、有气无力,甚至不和他说一句话!为了让父母开心,他只好加倍努力,负责他都看不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感觉自己被抛进了一个漩涡,逃都逃不掉!”
说出自己的故事和他们的故事,我并不是要否认或诋毁父母对子女的爱,只是我难过,有的父母可能一辈子都不能明白他们的打击,给我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他们这种从自我出发的教育方式和表达爱的方式让我们负重前行,并在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无法解脱,深受其苦。
在网上,之前有一段话点赞无数:父母从小就打击我,长大后,我的性格变得十分内向,不敢轻易说出自己的想法,朋友圈很小,对外人沟通总是讨好状态,事情做的不好,直接会让自己内疚很久,哪怕是他人的过错。
是呀,我们的父母未必不是尽职尽责的父母,未必不爱他们的孩子,不期待他更好、更健康、更快乐,却在无形之中给子女的心灵施加了最为残忍的戕害,反过来还要求对方报恩。
可怜又可恨的父母一直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谢,而孩子却一直在等父母的道歉。
为人父母后,我终于明白了来自父母的担心、期待有多强烈,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些情感和责任,更一直在告诫自己:孩子,不是父母失败人生的后悔药!
哪怕我多希望孩子能学会弹刚琴,圆一圆我童年的梦想,他却坚决不去;哪怕我为了辅导他的功课,只能自己加班到凌晨3点,他拿回来的成绩单只有60分;哪怕我花了一整年的奖金,给他报的夏令营,他却每天嚷嚷着要回来;哪怕........
我能做的,只是:你不学钢琴,那就学个其他的乐器,将来你会有更高阶的快乐;得了60分,是粗心了吗?还是没学懂?还是题目太难全班最高也就70分?我再陪你学学吧;夏令营为什么要回来?是发生了什么?还是有什么问题?.......
这一刻,我跟我的父母是一样,知道孩子的前程耽搁不起,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
然而,我跟我的父母不同的是,我尊重我的孩子,肯定他的努力,愿意安静地听他说出想法。

我也愿意在拥挤的电梯中,大声地回答孩子:妈妈,你爱我吗?” 我非常爱你!”不管旁人的目光,给他一个温柔而坚定的眼神和答案。
因为,这是我小时候,比起成为钢琴家,更让我期待的梦想。
好吧,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尊重和爱,是不会变的。
我的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做人父母,请多指教。这个世界很大,很美好,我不需要你谢谢我,我需要你爱我!
世界上最差劲的父母”,竟是孩子最想要的父母!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