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治麻麻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答,答主是个女孩,暂叫她小A吧,某天小A在森马买打折T恤,接到了母亲的电话,问她是不是正式上班了,小A回答说是,于是母亲就和小A转述了来自父亲的嘱咐,原话是你爸说了,工作用力点”。
没想到父亲的这句工作用力点”变成了导火索,让小A瞬间爆发,她在电话里问母亲:你们除了说这些话,你们能帮我做什么,用力点,我已经生活得很用力了,我还要再怎么用力?”说完之后,小A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和母亲说自己正在试衣服并挂了电话。

为什么小A父母说了句工作努力点,就能让小A情绪爆炸呢?原来小A今年辞职后,孤身在外全职备考公务员,几个月没有工作,只能一直靠之前的积蓄生活,非常认真的去备考,从笔试、面试到体检、政审,每一步压力都很大。
可即使在小A如此努力并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父母每次来电话,也只会反复是说好好考试,努力工作之类的话,导致小A对父母很失望,觉得父母根本没有真正的关心自己。
小A觉得父母所谓的工作用力点”,不但对她没有任何鼓励作用,还让她有些厌烦,比起工作用力点”,她更希望父母对她说你累了吧,周末家里做了菜,你回家吃个饭吧。”
02看了小A的经历,真的感同身受,从小到大许多父母都会说,让孩子好好努力的话,可孩子不管是工作或学习上,都经常会面临各种棘手的问题,而父母的 好好努力”、要加油”,这些看似鼓励的话语,并不能给予孩子任何帮助,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1、千篇一律的鼓励,只会让孩子徒增压力
电视剧《欢乐颂》中,邱莹莹一个人在上海生活的比较艰难,工作和生活经常遇到各种困难,而他的父亲每次打电话给邱莹莹,说的话都几乎是让她好好工作,努力留在大城市。
不可否认,邱莹莹父亲对女儿的鼓励包含着真心,但这些话对邱莹莹的工作与生活并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邱莹莹深感压力,觉得自己将来如果离开了上海,父母肯定会很失望。
2、毫无意义的鼓励,容易让孩子厌烦
我的堂姐离婚之后,一个人带孩子在外生活,我婶婶也时常打电话给堂姐,让她好好调整心态,努力生活,婶婶也是放心不下女儿,想言语上给女儿一些鼓励。

可我堂姐却私下和我抱怨说,有时候害怕接到母亲的电话,她真的已经非常努力的工作以及调整心态了,可母亲一次又一次来看似语重心长鼓励,不但没有任何宽慰作用,反而让她心情烦躁,甚至会有些负罪感,觉得自己如果过的不好,就对不起父母。
03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惑,难道父母就不能给予孩子鼓励吗?当然不是,但父母更应该掌握正确的鼓励技巧,才能有效的鼓励孩子,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供参考。
1、行动上的支持比语言更有效
父母不要寄希望一些口头的鼓励,能给予孩子多大的帮助,适当的在行动上给予孩子支持,比语言有效的多。
就像文章开头小A说的,比起父母说的努力工作”,她更希望父母能有空可以煮顿饭喊她回家吃。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要求父母给予自己多少帮助,仅仅是希望父母能够在行动上,给予自己一些理解和支持而已,让孩子真心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在条件允许下,尽量给孩子建设性的意见
在条件允许下,父母可以把你要努力”换成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让孩子努力学习”这件事情上,让孩子努力学习,可怎么做才算努力?孩子有时也不知道答案。
父母说出你要努力”四个字非常轻松,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很难做到,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告诉孩子学习的意义,让他们知道学习不仅仅为了考试,也能够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也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再比如还可以告诉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端正学习态度,提升专注力,学习效果才能好,甚至有能力的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真实感受孩子目前的学习状态。
3、放平心态,让孩子跟着自己节奏走
父母经常让孩子好好努力”,也是一种焦躁的表现,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不优秀,所以希望通过语言去督促他们,但显然这种千变一律的鼓励并无用处,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和压力。
与其这样,我们倒不如放平心态,无为而治也是对孩子的支持,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跟着他们自己的节奏走,反而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也许并不那么优秀,但至少适合,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父母都会参与其中,我们随意鼓励的话语,也仅能自我感动而已,与其如此,我们不如用心去感受孩子真正需求,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理解,这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用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