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妈咪(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韩国演员张娜拉的主演的一个视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还原了一个妈妈独自带娃的日常,其中有一个镜头,让众多妈妈感同身受,刚进入卫生间,刚要解决需求,孩子在外面猛拍门,边哭边喊妈妈。妈妈最后无奈地妥协,让孩子进来,把孩子抱在怀里再坐在了马桶上。看到这有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孩子非要时时刻刻粘着妈妈,甚至要拦着妈妈去厕所呢?
其实,这是孩子的安全感在作祟。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做出那些粘人举动。不仅是拦着妈妈去厕所,还有吃饭、做饭、睡觉等等。使得妈妈一个个成为超人”,抱着孩子蹲马桶,抱着孩子做饭,抱着孩子吃饭,抱着孩子打瞌睡。
孩子的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孩子的安全感会那么脆弱,那么容易缺失呢?
首先应该知道的是,安全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
有些孩子虽然在很小的时候总是喜欢粘着妈妈,但随着慢慢长大,逐渐能够独立、勇敢、自信。可也有一些孩子,年龄越大,反而安全感越来越弱。这又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安全感是后天培养而成的,建立在孩子幼年时期,孩子0-3岁是成长的关键时间段。这时候孩子的生理需求是大于一切的,而心理需求就是安全感。父母应该及时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才能避免消极影响的产生,最终让孩子能够建立起安全感,从而完成独立自主。
一、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父母需要引导哪些
开学季的时候,一对母女在幼儿园的教室前依依不舍,女儿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和你分开。我想你怎么办。”
妈妈安慰女儿:我的宝贝是最勇敢的,来妈妈给你一个魔法亲亲。”说着把女儿的小手打开,轻轻的吻了下孩子的手心,好了,当你想妈妈的时候,就把小手放在脸蛋上,就能感受到妈妈啦。”
那好吧。”女儿犹豫地进了教室,回头跟妈妈拜拜。
再见,放学了你就可以见到妈妈啦,妈妈会来接你的。”
相比其他孩子的哇哇大哭,这一幕是那样的温馨美好。

合理处理分离焦虑”
特别是一岁之前的孩子,他们没有客体永恒性”的认识,所以当他们眼前的东西不见的时候,他们会认为这个东西就永远消失了。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一眼看不到妈妈就会哭的原因,不让妈妈去厕所即是如此。妈妈选择抱着孩子做很多事情,哪怕累与辛苦也坚持。因为回应和保护孩子的分离焦虑,可以让孩子的安全感慢慢建立。
虽然孩子的安全感一般在三岁之后建立,但是并不牢靠,所以幼儿园的分离焦虑也是一场战役”。上文中的妈妈做得就很好,在上学之前给孩子读类似《魔法亲亲》的绘本,同时运用,可以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不畏惧分离。
还有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让孩子知道虽然看不见妈妈,但妈妈就在旁边,也是可以帮助孩子度过分离焦虑时期的。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想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还可以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刷牙、洗脸等等,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引导鼓励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自主了。妈妈在做饭或是忙其他事情时,孩子就会乐意愿意去独自玩一会而不是非得妈妈陪。一旦养成独立的性格,自然也就能够变得勇敢坚强,有足够的安全了。

大家都知道,只有安全感建立好的孩子,才能够更加自信乐观、积极向上,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候能够相信自己,最终可以克服苦难,而安全感缺失的孩子,时常会感到忧虑,不够自信,害怕失败也害怕被拒绝,所以无论是未来的发展还是人际关系都会受到影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呢?
二、哪些因素会破坏孩子安全感
环境的变化,孩子会不安
比如妈妈一直陪着孩子,但是有一天妈妈要去上班了,不能全天24小时随时待命了,孩子这个时候感受到的变化会让他焦虑不安。又比如断奶时期,也是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原因。所以这个时候的引导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让孩子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够让孩子的安全感不被破坏,而不是强行无过度的实施,那样会导致孩子的安全感骤降,甚至为零。

父母的情绪突变,孩子会焦虑
也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有一些妈妈认为孩子的粘人”不能惯着,比如孩子敲打卫生间门的时候,有的妈妈的做法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理不睬,任由孩子哭闹,认为时间久次数多了,孩子就会习惯了。事实上,后期孩子确实不会闹腾你去卫生间的事情了,但孩子的安全感已经被破坏了,他是处在极度的不安焦虑中的,所以在其他时候反而更加粘人”了。
家庭中总是充斥着这样的话语你再哭就把你丢给大虎狼”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不乖我就不疼你了”,也是破坏孩子安全感的凶手”。孩子会觉得父母随时可能会抛弃他,他不被喜欢和保护,从而没有安全感。

由于父母的关系。美国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表示,上至国王下到农民,只要家庭和睦,便是世界上幸福之人。同理可知,假如家庭不和谐,孩子会非常不幸。
孩子是最敏感的,当父母吵架的时候,孩子会变得异常安静,但他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父母的争吵,他因此不安和恐惧,害怕失去父母。所以,他会变得非常粘人,不愿意和妈妈分离,极度缺乏安全感。
由此可见,孩子的安全感是很容易受到影响和破坏的,那么,孩子的安全感一旦被破坏,父母又该如何做才能补救呢?
三、面对安全感缺失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有那么一位爸爸抱怨,每天下班就回家,为的就是能多陪陪孩子,结果孩子还是和自己不亲,一眼看不见妈妈就哭,他想抱着哄哄,反而孩子哭得更厉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问才知道,这位爸爸口中的陪伴”就真的只是陪”,到了家,他看他的手机,孩子玩自己的,孩子让他一起玩的游戏,他基本都是拒绝或是敷衍了事,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不找他了。
找出孩子缺乏安全的原因
孩子到了三四岁之后依然缺乏安全感,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长期妈妈单独带的孩子,他们的安全感是很薄弱的,几乎是片刻都不想离开妈妈。这个时候,爸爸就应该多陪陪孩子,或是其他亲人共同参与照顾孩子。可以带孩子多出去玩,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这样都是可以促进孩子安全感建立的。

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
上文中的爸爸抱怨孩子和他不亲”,看不见妈妈就着急,这都是由于爸爸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没有积极回应孩子的原因。及时回应孩子,能够让孩子感到安心和稳定,能够将孩子缺失的安全感尽快地寻找回来。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不再搭理”你了,你要做的就是主动搭理”孩子。和孩子交谈,沟通,引起孩子注意,给孩子的安全感充电。
有效陪伴孩子
陪伴并不是简单陪着”,而是和孩子进行互动,上文中的爸爸只顾着玩手机,那样的陪”不如不陪。真正有效的陪伴是参与孩子的活动和游戏。面对安全感缺失的孩子,父母要及时的补救。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玩玩具,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在意和关心。孩子确定父母给予的爱,内心的需求就能够得到满足,从而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感是成长道路上的勇气和力量,是非常珍贵的财富,也是父母给予爱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安全感,未来无论遇到怎样的事情,都能够不畏惧,因为他有了最坚强的后盾。
今日话题: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吗?你认为该如何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由孕妈咪育儿经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