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饭饭妈
其实在孩子差不多三岁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形成了自我的意识。在这个阶段,相比于父母他们会有自我的思考,而不愿意去按照父母的想法做选择。在心理学上大家对于这个阶段称之为儿童心理执拗期。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孩子被父母教育得非常好。特别是在考虑选择的时候,不会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是愿意给别人机会,让他们不断的争取。在这个过程之中,甚至会展现出来他们内心的一些行为,还变的有些高情商。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高情商是非常重要的,毕竟现代社会如果情商不高的话,甚至有可能无法立足。

可是这种高情商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有帮助吗?心理学家的研究可能和你所想的答案并不一样。
以前去一个朋友家做客的时候,刚进去他家,看到孩子在门旁边玩玩具。看到这样的情景,就想让自己的孩子和他家孩子一起玩,因为自己儿子和他家孩子的年龄差距并不大,所以还是想让两个孩子进行一定的相处。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两个人玩着玩着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甚至有吵闹的声音。走到孩子旁边,我才明白他们,他们因为两个人都很喜欢的一个玩具了发生了争执。
当时朋友看到这一情景之后,直接对自己的孩子吼道说:你平时又不是玩不了,为什么今天要和弟弟争呢?”
朋友的孩子见到这样的情况,于是就把玩具递了过来,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孩子的内心是很舍不得的。


01
高情商也要分阶段,小时候的高情商”可能是过分成人化”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孩子确实存在于高情商的情况,他们懂得去考虑其他小朋友的想法以及妈妈内心真实的想法。
久而久之会明白别人的选择,但是这种所谓的高情商孩子或许并不是孩子乖巧懂事,他们已经有了成人的思维。
当我们处于一个开心快乐,或者什么都不想的单纯的生活状态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孩子现在内心被很多消息充斥,甚至无法去接受更多的知识。
除此之外,在父母安排任务的时候,一些孩子也是满口答应,甚至愿意去为父母准备好。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内心的想法就是简直太乖巧,太懂事了。
孩子乖巧懂事对于抚养他们长大的父母来说是一种好事,但是对于孩子个人的成长却并不利,试想一下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他们在小的时候也不是愿意去听从父母的安排,或者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宝宝。
而且有一些心理学家也曾经研究,表示孩子乖巧懂事的性格展示,其实是他内心成人化最真实的表现。
思考的太多,想的太多,从而只愿意去迁就父母,而不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02
孩子过分成人化”出现因素种类多1、父母内心的期望
一些父母总是对孩子说:我希望你可以穿衣服干净一点,千万不要随地坐下!必须爱干净!”一些父母就存在洁癖的情绪,这时候孩子如果和父母长期相处,就会了解到这样的情绪。
一旦自己犯错误,父母表现出暴躁情绪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这种所谓的内心的期待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久而久之,利用成人化的思考才最合适。
2、二胎政策的影响
二胎政策的开放力度确实越来越大,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我们也会发现,大部分的大宝确实比二宝要经历许多。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其实这是因为二宝本身对于大宝来说,有一定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大宝因为担心会父母对他的看法印象不好,所以会选择考虑过度的迎合父母,试图去和父母更好的相处。
特别是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这种情绪就更为明显,通过察言观色的方式避免自己出现问题,避免自己被父母讨厌,而这其实就是成人化”的一种处理方式。


03
孩子过早的成人化”会出现什么问题?1、做事只考虑别人的想法
我希望爸爸妈妈开心,他们想让我好好学习,那么我就必须考第一。”
我的爸爸妈妈非常的优秀,如果我身上存在一些缺点,就有可能给他们丢脸,这是不能存在的事情”。
我并不喜欢唱歌跳舞,但是爸爸妈妈想让我去表演,那我就去做吧。”
实际上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当父母提出一些要求或者暗示他们的时候,孩子总是会以一种比较傲娇的状态应对甚至不屑。
但是对于那些过于敏感、过于懂事、过于乖巧的孩子来说,他们绝对会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事情。
甚至在这个过程之中,很有可能通过成人化的思维,将事情做得更好。
2、孩子内心自卑、软弱
一些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非常高,甚至一旦孩子出现不好的事情犯了很大的错误,他们就会利用冷暴力去伤害孩子,或者说通过打击孩子的方式来促使他们不断的优秀。
作为孩子一定是非常痛苦的,毕竟在他们敏感情绪之下,总觉得这是对于父母内心愧疚情绪地出现,便会导致自卑,软弱。
因为担心自己无法去像父母所想的那样,变得更加优秀,只能通过察言观色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3、自己内心积怨已久十分暴躁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在比较细微的观察之下,发现父母对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特别是一些暴躁的父母也会暗示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旦这种情绪没有被宣泄的话,长时间存在愧疚、暴躁、不满情绪,久而久之就变得积怨已久、十分暴躁。
特别是一些二胎家庭之中,如果大宝通过察言观色,发现父母对于二宝的态度更为温和,这时候,内心吃醋敏感的情绪就会急剧,变得更加暴躁。

04
作为父母,如何避免孩子过早成人化”?①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孩子和成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思想上的成熟,如果孩子内心过早的去思考,大人们应该想的问题,那么他的思维就会不断的开阔。
可是了解的事情越多,就会感受到父母对于他们的期望,实际上在这种期望之下,孩子内心的愧疚感更明显,但是这种感觉并不能促使他们更为优秀。
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他们会不愿意给父母添麻烦,也会不愿意去寻求别人的帮助,这种行为是对父母的一种敏感免疫。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可以如何让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因为父母的想法与要求,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②避免让孩子感受到自卑
因为我的家里比较穷,所以,当其他孩子想要新衣服新玩具的时候,我一定不能提,可能我内心也是渴望得到的,对于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孩子来说,这就是让自己内心变得自卑的点。
而一旦面对父母的时候,这种情绪就更为明显,一方面是父母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
在选择的过程中,他们就很有可能去考虑父母的状态,但是却让自己的内心备受煎熬。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清楚孩子内心的想法,不要对她们进行批评指正。在孩子需要一些东西的时候,也应该提供,而不是一味的让孩子乖巧懂事,却很少对孩子的付出。

③学会表达,争取自己想要的
实际上对于那些比较成人化的孩子来说,他们身上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懂得隐忍,懂得让步。
而且这些行为或者性格情绪,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朋友,在面对生活以及工作的时候,如果一味的隐忍让步,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好欺负。
长时间处于不争不抢的状态之下,大家也不会觉得你是竞争的对象,久而久之,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下,身上没有任何的成就感就会出现其他的情绪。
只是我们在让孩子乖巧懂事的情况之下,应该让他们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己能够追求的是什么?常常考虑让步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软弱,没出息,想必这也是父母不愿意看到。


05
★结语虽然现在大家都比较喜欢一些高情商、高沟通的孩子,但实际上如果从小就培养孩子这种情绪,那么他们一定是不开心不快乐的。
过度的成人化,只会让他们利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任何问题,久而久之陷入这种困境之中,就无法利用自我的思维去想问题,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并不利。
试想一下,我们如果在整个人生当中只去考虑别人的情绪,那么一定会过得非常劳累。
因为担心别人生气不开心,所以选择隐忍,这也不是大家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如果真的想让孩子不断的优秀就不应该去嘲笑他们。
而是在乖巧懂事的孩子,性格情绪紧张的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明白自己想要是什么,并且引导他们不断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