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看到他妈妈在梳妆台前往脸上涂抹化妆品,他跑过去抢化妆品,也往自己的脸上涂抹。儿子模仿的有模有样。而他认真的样子,好像一切了然于心,早已完全熟记了妈妈化妆时的步骤,只是动作稍显幼稚点。
有一次,我们都上班去了,儿子拿他妈妈的口红出来,学着他妈妈的样子往嘴上涂,接着又创造性地往身上涂,最后把被子也当做嘴唇给涂上了。顷刻之间,几百块的口红就不见了。
孩子喜欢模仿妈妈化妆,是一件令很多妈妈都头疼的事情。妈妈总不能找个角落偷偷摸摸地化妆,又不能不去阻止孩子肆无忌惮”地浪费化妆品。
当然,孩子不止是喜欢模仿妈妈化妆,妈妈对蟑螂的恐惧他也会模仿,妈妈对狗狗的喜爱他也会模仿。孩子对妈妈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他都想自己也来一遍。

喜欢玩化妆品的孩子
孩子喜欢模仿的原因模仿是人天生就具备的学习能力。国外研究发现,出生两三天至二十天左右的新生儿就能模仿人的面部表情。比如成人和婴儿在相互对视时,成人伸出舌头,婴儿也会模仿伸出舌头;成人张嘴,婴儿也会跟着张嘴。
不过,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意大利的科学家无意间发现猴脑内存在一种特殊的神经元,它能够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内部模仿辨认出所观察对象的行为的潜在意义,并且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
随后,科学家顺着这项伟大发现,也证实了人类大脑也具有这种特殊的神经元,并且它还是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交流的共同基础。
这项特殊的神经元就是镜像神经元。它是我们人类天生就具备模仿能力的生物基础。我们人类之所以天生会模仿,是因为我们大脑天生就有镜像神经元。而它对我们的意义就是通过观察来学习。
我们在仔细观察他人动作的时候,镜像神经元就会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同样的反应,犹如自己也在做同一件事情一样。这种观察并学习的方式,就是镜像神经元带给我们人类的积极意义。
孩子喜欢模仿就是因为孩子大脑内部的镜像神经元在活动。孩子看到妈妈在化妆时,孩子大脑的镜像神经元也在四处连接,并且与妈妈化妆时大脑的神经元的连接形式是基本一样的。所以,孩子在看的过程中其实也已经开始化妆了,他只差一步,就是采取行动,过来抢化妆品。
当孩子看到妈妈合理的表达情绪,理智地解决问题,他的大脑便会想象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当孩子看到妈妈失去理智,蔑视他人时,他的大脑也会这么想象自己。
镜像神经元就像是一面镜子,把父母的所作所为直接反射到孩子的大脑里。它就像是一个程序员,默默无闻地把父母的一言一行,悄无声息地写进孩子的大脑里面去。当孩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他们就会采取跟父母一致的处理方式。

镜像反应
家长如何利用镜像神经元来养育子女。首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值得模仿的行为榜样。如果孩子从我们那里听到的都是悲观的无助的凄惨的言论,那么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培养孩子的乐观主义精神,结果可想而知都是收效甚微的。
如果孩子从我们那里听到的都是批评指责羞辱嘲讽的言论,那么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建立孩子的尊重意识,结果可想而知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孩子从我们那里看到的都是夫妻之间的争吵,对爷爷奶奶等长辈的出言不逊,那么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要求孩子孝顺父母,结果可想而知都是几乎不可能的。
如果孩子从我们那里看到的都是面对强者卑躬屈膝,面对失败退缩不前,面对不公明哲保身,那么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培养孩子的勇气,结果可想而知他在面临欺负时绝不会保护自己和反抗威胁。
所以说,如果你想要孩子诚实守信,那么你就要对他,对周围的人都诚实守信。
所以说,如果你想要孩子让孩子爱上吃饭,那么你就要把白米饭吃的津津有味。
所以说,如果你想要孩子永远开心快乐,那么你就要带来他一起享受生活,感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美好时刻。
所以说,如果你希望孩子优秀成功,那么你在拥有孩子之后就要学习变得优秀与成功。
所以说,家长要成为孩子心中值得模仿的行为榜样。

家长要努力成为孩子心中值得模仿的行为榜样。但是,家长也不可能变成十全十美的完人。因为这世间并不存在完人,所以,展示真实的不完美的自我,对孩子既是在表现真诚,也是在给出教训。
其实,这世界最了解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面对失败的沮丧与落魄;我们面对成功时的兴奋与目空一切;我们犯错误时的指责与躁动;我们请求他人原谅时的委屈与卑微。这一切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并且,孩子不但了解我们,还在成为我们。因为他们的镜像神经元一直都在默默无闻地观察并学习我们。
但是,如果我们又不想他们成为那个失败的丑陋的我们的话,我们在展示真实自我的同时,也要将自己失败的丑陋的行为正确地解释给孩子听,让他理解我们在干什么,以及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怎么做的。
当我们感到难过时,我们要告诉孩子,现在爸爸妈妈心情很难过,爸爸妈妈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来消化它们。
当我们生气骂人时,我们要告诉孩子,现在爸爸妈妈这种做法并不正确,爸爸妈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其实我们生气时的情绪是可以控制好的。
当我们强迫孩子学习进步时,我们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的心情确实很急迫,爸爸妈妈没有克制住自己的心急,其实我们在掌握能力并能完全胜任时,我们是可以做到不紧不慢的。
所以,在孩子面前展示真实的自我,而不是伪装出完美无缺的人设。把自己的失败错误和丑陋,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孩子,让他们合理的看待自己身上也存在的不完美,让他们从我们的失败中得到深刻的教益。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因为人类表现出对他人的共情,其实就是镜像神经元在活动。
我们观察到对方的一举一动,我们大脑的镜像神经元也在跟着对方的动作试着做出同样的神经元连接,它会刺激我们的身体,使之产生跟对方一样的感受。这样,我们就跟对方产生了共情,我们就真的做到感同身受。
所以,孩子大脑的镜像神经元在活动,我们大脑的镜像神经元也要活动起来。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麻木不仁地教条地执行各种各样看似正确的育儿方法,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运用共情,与孩子的情感建立联系,理解孩子,读懂孩子。
如果孩子的话从来都是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是怎样?
如果孩子大笑时没有人跟他们一起大笑,孩子放声哭泣时没有人在一旁安慰他们,那么孩子长大后还能够读懂他人的感情吗?
如果孩子愤怒时没有人理解他们的愤怒,孩子痛苦时没有人陪伴他们走出痛苦,那么孩子长大后会正确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吗?
孩子在我们的镜子中是一片空白,那么我们就读不懂孩子的心。
同样的,孩子的镜子也会看到我们这空空如也的镜子,那么孩子也不懂自己大笑哭泣愤怒痛苦是什么意思,也会逐渐丧失读懂自己读懂父母看懂他人的共情能力。
这样的孩子,他们连理解自己都很困难,又谈何去理解父母,理解他人呢?
而这一切,只因为父母不去积极主动地运用共情,去与孩子的感情建立联系,去深刻体会孩子的感受。
所以,我们要成为孩子的镜子。
通过这面镜子,我们看到孩子的优点,也看到孩子的缺点;看到孩子的欢笑,也看到孩子的痛苦;看到孩子的努力,也看到孩子的沮丧;看到孩子的勇气,也看到孩子的恐惧。
当孩子被完全看到,被完全读懂时,他们的心会是一种怎样的轻松欢快呢?借由着被父母读懂的东风,也渴望被世界都读懂。这样长大的孩子,应该是无比自信,内心也应是无比强大的吧!

总的来说,孩子喜欢模仿,其实是给养育者提供了一个教育孩子的快速通道。我们让孩子有一个值得模仿的行为榜样,让孩子学会处理人生的不完美,让孩子在共情中学会读懂自己读懂父母读懂他人。这样长大的孩子内心应是无比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