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安全一直牵动着家长的心脏,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以至于到十周岁之前的十年时间里,孩子的天真还未褪去,对这个社会险恶认识的还并不充分,很容易受到伤害。以前在辅导机构兼职时有一对小朋友,上课因为很小的口角问题,最后笔尖相向,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将另一个小朋友的手扎流血了。

这样的安全事故很小,时有发生,可家长必须高度警觉,毕竟安全无大小,每一件小事其实都有机会演变成无法预知的结局,家长还是应该时时刻刻将孩子的安全教育挂在嘴边,表现在行动上。

不能溺爱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会使孩子丧失自我保护的愿望,事事都能帮孩子摆平的家长,往往会有一个事事都摆不平的孩子。从小孩子学走路跌倒,家长不是淡定地等孩子先爬起来,而是以光速奔到孩子身边,又敲桌子又打地。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会比较脆弱,长大后难以独自抵抗外界的压力,在外面受到欺负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应该是父母帮忙摆平的,如果父母不在,他们就不知道要怎么去保护自己。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灌输安全教育时,应该先收一收自己的溺爱,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时刻预防时刻教育
安全无大小,事事需警惕。往小了说就是生活中容易让孩子受伤的桌椅板凳、高处陡坡、用电不规范等等,稍微大一点就是在面对外界突如其来的灾害和陌生人的侵害时如何应对的问题。电影《亲爱的》中,寻亲20年的母亲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将孩子弄丢了,也许因为一个回头,懊恼了一辈子,但是很多事情懊恼就没有用的。

除了教育孩子在生活中面对一些小的生活隐患时提高自救能力,同时也应该教育孩子面对陌生人时保持100%的警惕。

学会面对陌生人
近些年来国内走失儿童的案件时有发生,在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未完全形成的时候,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时刻教育孩子保护自己。面对不认识的陌生人应该立即回家寻找家长帮助,同时家长更应该保持双倍的警惕,应该告诉孩子不认识的人一定不要跟他们走,从小就要告诉孩子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除了家人以外的人开门。可以陪伴孩子开展一些演习活动,情景再现加深孩子的印象。

同时告诉孩子这样的陌生人一定要远离:
1.说认识爸爸妈妈的陌生人。
2.给你看宠物照片,博取好感的陌生人。
3.给你零食和糖果的陌生人。
4.想要和你拍照的陌生人。
5.说爸爸妈妈有急事,临时要把你带走找爸爸妈妈的陌生人。
6.请求你帮助的陌生人(孩子大人比小朋友更有办法,一般不会寻求孩子的帮助的)。
7.你不认识,但是却能轻易叫出你名字的陌生人。

加强保护意识和自救的本领
时刻给孩子灌输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真的遇到危险时要拥有自救的本领,首先保持冷静,比如在外面和家人走散了,不要慌张,你的哭闹很有可能会引起坏人的注意;其次就是要主动寻求帮助,一定要找穿着制服的人,警察叔叔最好,他们的帮助是值得信任的;最后就是一定要记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和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方便出现问题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孩子也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当他们的思想还未健全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现身说法,时刻给孩子灌输安全教育,例如洗衣机不能钻,太危险;过马路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然后环顾自周,确保没车再通过;家里的油锅和煤气不可以碰,想要尝试做饭就叫爸爸妈妈,在爸爸妈妈的监督下才可以。这样的教育永远不嫌多,一遍一遍重复也是值得的。

希望各位家长保护好孩子,让他们在天真烂漫的岁月里,永远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