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别小瞧孩子叫“妈妈”还是“妈”,可体现了不同的态度

导语:很多母亲认为血缘关系是无法切断的联系,无论自己怎么对待孩子,这份感情都无法改变。虽然血缘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情感却是可以切割的。随着母亲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恰当,这份母子情或者母女情就会随之搁浅。如果有一天孩子对你的称呼从妈妈”改为了妈”,可别小看这一字之差,说明孩子的内心对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很多孩子因为妈妈教育方式的不恰当而出现了叛逆的情绪,当这种情绪没有被及时安抚以后,孩子内心就会对妈妈有了看法,而这种看法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就是称呼,从双字改变了单字,语气上也多了一些冷漠。而有些孩子称呼的改变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有了隐私,自己想要独处的空间了。当孩子的称呼发生改变以后,相信很多妈妈内心都会有一些失落,下面听听网友们的真实事例。

网友A:孩子从妈妈改为妈的一瞬间,我内心是极其失落的,但是很快我就调整了自己的想法,我要高兴孩子长大了。

网友B:我家孩子十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从以前的妈妈,改为了妈。那个时候我有一些呆住了,突然觉得孩子以后不会再粘着我了,她成熟了,可能以后都不再需要我了!对于这种变化,我适应了很长时间。

网友C:我的宝贝女儿在上初一以后就已经改口叫我妈了,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态度的变化,但是我知道我已经不再是孩子心灵唯一的寄托了,她有了自己的世界了。

看到这些网友的真实事例,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内心的失落。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成长变化,我们要明白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成人,会远离我们飞向远方。那么面对何种变化,该如何去做呢?

那么面对各种变化,父母该如何去做呢?

1、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妈妈要想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前提是要明白孩子的这种变化是正常的,以及要尊重孩子的这种态度的变化。在更正自己对这种变化的认知基础上,将自己目光的聚焦点转变一下。身为一个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每天的目光都是围绕着孩子转,虽然身体很累,但是内心是富足的,这种被人信任和寄托的感觉无法言喻。

但是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态度的时候,如果我们还是一味的看着孩子,那彼此会生活的很累,还不利于亲子关系。因此建议妈妈将自己的目光转移到其他事物上,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得到适当的自由,自己的内心也不会过于失落。

2、学会适当地放手

有很多妈妈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根本没有独立的思想,更别提自己做主一些事情了。因此对于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地放在自己的身上,将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了,孩子只需要享受果实就可以了。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当他自己要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慌乱无章,六神无主,甚至会成为一个宝妈男”,这对于其以后的生活和事业都会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因此建议各位宝妈,当孩子想要尝试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想要自己做主自己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并且给予一定的鼓励言语,让其切实体验一下独自做主的感受,培养其担当和独立性。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宝妈都会跟着提心吊胆,但是我们也要耐得住性子,给孩子创造一定的机会,自己适当地放手,只要默默地做好孩子的引导者和守护者就可以了。

结语:其实在生活当中,不仅孩子要学习如何的成长,身为人父人母的我们也要与他们共同的成长。毕竟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不仅仅是家长的身份,还要充当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而如何能够扮演好这些角色,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建议各位父母可以闲暇的时候多多看一看教育孩子的书籍,比如说《父母的语言》,从书籍里面学一学正确的育儿观,陪同孩子一同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