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教父母认出5种家长陷阱,引导孩子学会思考的能力 父母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国庆假期,刘润用了4天,陪11岁儿子走了88公里戈壁。 作为父母,看到这则消息,你是否开始焦虑了呢?你是否会想: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这么厉害,我做得够好吗?”另外,你有没有这些想法呢?比如,我要给孩子最好的”,世界很残酷,我要全力保护好孩子”。

父母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想为孩子排忧解难,挺身而出,解救孩子。 可是,为什么孩子的受挫能力越来越低下呢?

教父母认出5种家长陷阱,引导孩子学会思考的能力

因为家长看上去是救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家长在满足孩子的需求时,不小心就落入陷阱之中。家长急需要一本指南,帮助家长可以认出这些陷阱,给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让孩子学会主动思考,独自解决问题。

父母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让孩子学会思考》就是一本专门讲家长陷阱的书籍。两位作者是美国执业临床心理医生,分别是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达琳医生还是一名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20多年,是儿童和家庭治疗领域的治疗师和演讲家。

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中,达琳医生和罗恩医生,根据大量的临床案例,总结了生活常见的5种家长陷阱:

1、解救陷阱

2、火速陷阱

3、压力陷阱

4、给予陷阱

5、负罪陷阱

掉落家长陷阱是如此容易的事,而很多家长都忽视了。 家长只有认清这常见的5种家长陷阱,才能掌握避开它们的方法,从而引导孩子学会积极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一,解救陷阱

解救陷阱是指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家长常在这两个方面解救孩子:

1、学业方面

家长为了孩子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把每次作业和考试都看得特别重。

书中举了一个初中历史老师的例子:一名学生不好好学习,考试没通过。学生的妈妈打电话问他,怎样提高孩子的分数,他直接说好好学习”。学生的妈妈又问孩子能否获得额外学分,还有补修学分。在这位学生的妈妈眼中,只有实在的分数,没有学习方法、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家长只讨论成绩、分数,而不关心孩子不够努力、不懂计划的问题,这样给孩子的信息是:找别人帮忙,分数就能提高了。

让孩子学会思考

2、社交方面

当孩子跟朋友闹矛盾,或是被同伴孤立,家长都想办法替孩子解决问题。 家长会干预孩子交友的习惯,插手孩子玩伴的选择,替孩子打电话道歉,还有,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和电子产品,以免被朋友看不起。

达琳医生和罗恩医生总结到,家长不忍心孩子陷入困境,迫不及待地帮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就总会认为有人替自己解决问题了。

让孩子学会思考

二,火速陷阱

所谓火速陷阱,就是家长把对孩子的关爱,等同于迅速满足孩子的要求。

达琳医生介绍了一个案例:一名十几岁的女孩,抱怨妈妈搞砸了她和朋友计划的周末狂欢会。女孩在周五下午才发信息通知妈妈,但妈妈在忙,没空看信息。结果,晚上她就对妈妈抱怨了,妈妈只好取消原本的计划,一家家店地找指定的美容用品,为女儿完成任务。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孩子变得更急不可耐。比如,用手机发信息要对方立刻回复,网上购物要隔天就能收到,排队等候时玩手机游戏,用手机导航而不会看地图,网上点播喜爱的视频,无需看烦人的广告等等。

达琳医生和罗恩医生总结就是,家长迅速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想要孩子等待,他觉得是一种折磨。

罗恩医生

三,压力陷阱

压力陷阱是指父母参照别人家的孩子,给自己的育儿方法和自己孩子的能力挑毛病。

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的承受能力,推着孩子向前冲。 这种现象目前很普遍,比如,孩子到3岁就送去上音乐培训班,外语启蒙班,学前教育机构等等。家长以为自己在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而孩子则认为自己表现不好,还要更上一层楼。

达琳医生和罗恩医生认为,压力是来自家长本人的,孩子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总的来说,家长不自觉地与别人相比较,为了自己眼中的理想”,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

家长陷阱

四,给予陷阱

给予陷阱是家长不想孩子在同伴面前丢脸,对孩子的物质需求有求必应,孩子无需付出什么努力。

无论是名牌衣服,还是最新的电子产品,只要孩子说怕会被同伴嘲笑和冷落,家长就自然给他们想要的物品。

孩子离自食其力”越来越远了。书中有报告显示,美国青少年的打工人群比例,从1999年的52%下降到2013年的32.35%。 孩子的支出越来越多,无论购买什么,家长都会帮他们支付账单。

达琳医生和罗恩医生总结落入给予陷阱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不想孩子像当年的自己,因为缺钱而买不到喜爱的东西,从而对孩子溺爱娇惯。

让孩子学会思考

五,负罪陷阱

负罪陷阱是指家长会认为自己是孩子不高兴的元凶,心中充满负罪感,从而满足孩子的要求。

尤其是父母都要上班的双职工家庭,因为父母不能经常陪伴孩子,心中充满愧疚,很容易无条件地送给孩子昂贵的物品。

这些忙碌的家长,更容易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因为时间有限,当孩子在发愁时,立刻给出答案往往是第一选择。

达琳医生和罗恩医生劝告,落入负罪陷阱的家长,很容易向孩子妥协,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后患无穷。

负罪陷阱

六,自我提问,识别家长陷阱,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家长通过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就能识别出是否落入家长陷阱之中:

1、你不亲自解决问题,孩子是否会焦虑不安呢?

2、你没为孩子效劳,是否感到内疚呢?

3、你们谈话时,孩子是否拿别的家长跟你比呢?

4、你是否在完成学校作业方面,帮孩子过多呢?

5、孩子有需求时,你是否会停下手中的一切,对孩子有求必应呢?

6、是否在生日之前,孩子想要的东西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呢?

罗恩医生

家长识别出这些陷阱后,就要坚定的让孩子学会主动思考,独自解决问题,达琳医生和罗恩医生有以下的建议:

1、家长让孩子做选择题。 家长和孩子讨论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问孩子想尝试哪一种,就像做选择题一样。如果孩子初中以上,家长就让他自己想出一些可行的方法,然后分析每种方法的优劣,再自己决定该如何做。家长需要表示支持和反馈。

2、家长让孩子等。 9个月大的孩子能学着等待,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家长可以让孩子从等几秒到等更长的时间。

3、家长给孩子自由的时间。 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取得成就时,不要忽视这个问题:孩子能够获得某些能力,是因为他有兴趣,同时家长也提供必要的支持。对别人家的孩子受益的活动,不一定对自己的孩子也奏效。家长在创造机会和避免过分干预孩子之间,把握好分寸。

4、家长让孩子建立自己赚钱买东西的观念。 这样做既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又让孩子做好计划,为获取心仪的事物而努力。当孩子想买东西,家长可以表示支持,并和孩子想一些赚钱的方法。一个方法是让孩子帮忙做家务来赚钱,另一个方法是鼓励孩子出去兼职打工。

5、家长安排欢乐星期五”活动。 父母经常要上班,没有时间陪孩子玩,这也加重了家长的负罪感。家长可以尝试安排欢乐星期五”活动,或者一周任何一天也行。在那一天,家长和孩子都不用洗衣服、搞卫生、做作业、上培训班等活动。家长可以痛快的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让孩子学会思考

《让孩子学会思考》中,达琳医生和罗恩医生教家长识别出生活中常见的5种家长陷阱,通过对5种家长陷阱的分析,家长会了解到当今孩子抗压能力低下的原因。家长想给孩子最好的机会,却让孩子远离了成长中必经的错误。家长通过达琳医生和罗恩医生给出的自我提问,避免落入家长陷阱中,学会引导孩子主动思考,继而培养信心十足、善解人意、具有集体意识的孩子,这才是孩子受用一生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