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最近在一个科普网站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女性生育后上班时产生的内疚情绪,及其如何进行康复的问题,想来我们平时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烦躁或抑郁的妈妈,我把原文仔细阅读后,将其主要意思摘要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已经在做妈妈或即将做妈妈的母亲们一些心理的支持。
What is working mum guilt (and how can Iover come it?)
成为母亲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影响着她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妈妈们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简单事情,比如洗澡,变成了一种奢侈品,在早期并不总是能找到时间,比如为自己腾出五分钟时间不看孩子的情况下喝杯咖啡。
而当职业母亲返回工作岗位后,可能会因为没有花足够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而感到心中不适,或者因为依靠别人照顾几个小时的托儿服务感到对孩子照顾不到;还有可能会因为工作时间比同事少,导致赚的钱更少,给爱人增加赚钱的压力而感到愧疚。也有的人会以为是自己返回工作造成家庭和托儿所费用支出,甚至会导致担心自己重返工作岗位是自私的。
作为一个新晋的母亲,在生完孩子后做出重返工作岗位的决定有时候是很困难的。有的人可能会选择留在家中,陪伴孩子成长,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根本没有选择:她们的家庭中的财务负担、家庭状况以及孩子的养育支出让她必须重返工作岗位。
职业妈妈内疚是指每当新生儿的母亲因重返工作岗位而不能与新生婴儿或孩子呆在家里时,她们心里可能产生的内疚感。
对于另一些妈妈们,她们渴望继续她们的事业,她们需要在母亲身份之外保留另一个身份。然而这种矛盾造成的纠结可能会导致比她们心里有更多可能产生内疚。但是,作为女性,她们面临着社会压力,要求我们做好在家看护婴儿,当面对严峻的现实时,又不得不出去工作,让她们无论怎么做都会感到不安。
《Mother and Baby》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在10个新晋妈妈中有6个人会喜欢就业带来的经济和情感独立,但她们对把孩子留在家里或托儿所仍或多或少感到内疚,因为她们担心错过了孩子们发展关键时刻的陪伴。
这种内疚的情绪可能导致工作与家庭界限模糊,工作情绪带回到家庭,对家庭事务担忧的阴郁情绪也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来,这种情绪让她们觉得自己在工作和家庭方面都失败了。
作为家里最亲近的人,如果发现女性返回工作岗位后出现一些情绪的变化,一定要给予理解和心理的支持,让她们能够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这种负面的情绪。
摆脱内疚必须从承认现实开始,停止因为这样情绪而谴责自己。当职业妈妈们的心中所想与真实的自我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内疚感。所以,定期问自己:你最真实的需要是什么?如果你真的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功,追求充实的事业,同时做一个妈妈,两者兼顾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她们当中的一些人因想重返工作岗位而感到内疚,而另一些人则因不想重返工作岗位而感到内疚。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感觉呢?
阿里解释说:"当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时,内疚就会进来。我们都走在人生的不同道路上,我们都有不同的东西要向世界表达。一个不情愿地呆在家里的妈妈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比一个积极追求梦想和幸福的妈妈更无益的环境,无论她需要一周的时间。老实说,你的孩子不希望你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你可以完全、完全地爱一个孩子,而不是把每一个醒着的时刻都花在他们身上,只有当内疚感从脑海中抹去,你被释放出来,做你自己的时,你与孩子的联系几乎肯定会变得更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才能克服职业妈妈的内疚感
心理学家阿里分享了她的建议,以帮助妈妈们轻松回到工作岗位,并再次开始追求职业目标的过程。
一是温柔地对待自己
"产假后重返工作岗位可能是女性必须经历的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可能有多种情绪的混合,从悲伤和内疚到压力再到缓解,所有这些都会让你感到不知所措。因此,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首先就是要对自己温柔。"你们被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所束缚是很常见的,这些期望被家人,朋友,同事和整个社会叠加在你们身上。有些妈妈觉得重返工作岗位轻而易举,有些则不然。对或错都不是。
二是让您信任的人分担您的担忧
"确保向你的伴侣,值得信赖的朋友或治疗师/教练表达你的担忧和担忧。有时,只是对着一个充满爱心的容器大声说出事情真的会有所帮助。
三是睡个好觉
"你可以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来帮助确保更平稳的过渡。疲倦通常是主要问题之一,尽你所能确保睡眠尽可能优化将是这里的关键。
四是选择您觉得舒适的托儿服务
"确保你把宝宝留给一个你觉得非常舒适的人显然很重要,并且会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对没有24/7左右的内疚感。
五是在工作中诚实
对你的同事和老板要诚实。当你真的觉得自己做不到的时候,你假装你能做的越多,他们就会给你做越多的事情——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六是给自己时间
意识到你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在职业妈妈的新角色中感到完全舒适,并允许自己这次。
参考文献
What is working mum guilt (and how can I overcome it?) - Medical 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