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为什么我却被贴上了过度养育”式父母的标签?”
谈到这个的起因是,前几日晚间无意的刷着短视频APP的推荐视频,视频题目这样写着《妈妈过度控制的爱造就了女儿失控的人生》开始时确实是另人费解的,在转变为母亲身份的我其实对于教育的问题存在着很多矛盾之处,出于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线上观看了整部片子的内容,观后让自己真的不由得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有了沉重的一面的理解……
我们尽其所能地去表达爱,却又亲手失去了爱
我们的教育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l过度的爱源自我们自我本身那份抚养教育孩子的焦虑感。
在自己拥有孩子之前,我们无法真正体会为人父母的感受。
但我相信从抚养孩子的那刻起,面对即将到来或者随机发生的突发事件真的会异常焦虑。我们总能想到的是ta真的只是一个小孩子,在我们的判断中小孩子会犯错会有危险会不听话....因此不能让她脱离视线成为了我们父母及长辈们的共识,所以剧中萨姆布瑞尔女士患得患失的心情,许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想想在我们身边的那些见闻和做法,步入上学阶段后孩子身上的地位装置、甚至在孩子笔盒里放录音笔的新闻热点...对比电影中在孩子脑中植入科技芯片来说,这分明是反映现实的一种电影显像。
l 炽热的保护的背后隐藏着操控的价值。
在我是为你好”和爱”的名义下,父母从孩子吃饭、穿衣、上学,再到交友,从课后作业到兴趣班的安排,无不尽心尽力,是孩子的贴身保姆”。久而久之,孩子本来具有的创造性、主动性,原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起来的独立自主、责任心和自信心,都会泯灭于父母的过多保护之中。
在影片中,小女主人公因为脑中被植入的科技芯片影响,她的母亲控制她所有的认知,不想让她接触到一些不利于自己女儿成长的任何信息,导致从小就自动打码所目测到的成人世界所定义不良信息,她不清楚也不了解这个成人世界的多面与复杂,她不理解悲伤的定义,不知道成人世界里要付出的代价……这种方式极大地限制了一个人的认知发育,也让萨拉的人生充满了遗憾。
l 抄作业式教育仅满足的是不想让自己失望。
对于抄作业式教育是我自己下的定义,意思是认为通过后天的填鸭式灌输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同样如自己理想中的孩子那般优秀,便以同样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孩子。特长培训、优秀的师资辅导、做各种题集练习册,凭心而论这些辅助的帮助确实是为了一个更好的结果,但综合的效果换来得更多的是五味杂陈……倾尽精力财力的付出之下,满足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换做是当年那个还小的自己面对这些,我们会照做么……
就如同电影中,这个方舟天使计划一样,事实上,在故事中方舟天使计划”没有被推广,不仅在欧洲被禁止,而且仅现存的也会被叫停。这个所谓的科学芯片,在为母亲对孩子的保护上确实做到了十全十美,但它的副作用有目共睹……因此,萨拉就是小白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成为过度养育式的父母
我们更像是灯塔,照亮方向,却允许孩子自由探索启程的路径
l 犯错是正常的,鼓励试错,摆脱消极焦虑。
不焦虑、不躁狂,做个温和而坚定的养育者。每一个孩子通过不断地试错,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优长。然后学校再把孩子送出去,孩子各有所长才能参与真正的社会竞争。
l 每个人的成长主角必须是自己。
我们时常限制着孩子,只能在我们认为的安全区域”内活动。有时候会恨不得把我们的生活习惯全部手把手交给他,让他照搬全收,让孩子们放弃去思考去尝试...但关于精彩的人生的定义,其实有很多方式,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去一点点实现。
l 加倍倾听,夯实亲子关系的基础。
这里并是拿出那个要与孩子做朋友”的意见,原因很简明,因为孩子无法理解父母的部分做法。同时作为父母,我们并不会把所有的心里话都对孩子倾诉。而小孩子在还未成熟之前,有一些所作所为父母也无法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结论是,想成为孩子的朋友总是父母的一厢情愿,难以实现……
所以,倾听,虽然倾听被深度剖析成听对方的话。
作为父母,我们每天除了养育子女的同时,我们仍要面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对于子女教育的高质量陪伴可见是十分珍贵的。首先要做到的是听对方的话。我们吸收孩子所讲述的一切,并再用合理的方式反射出去。孩子看到,听到,就会把这种合理的方式接收进来,成为日后他的东西。
l 真正的爱,是给孩子自由,理解重于满足。
爱就是让孩子在自己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做你界限范围内的事情,我也做我界限范围内的事情。如果跨越了界限,我们一起去面对,并给出建议和想法。不是用语言伤害他的心灵,并且自暴自弃采取自己的偏执想法硬性地去要求他们该怎样怎样。
l 努力成为权威型父母的转变。
这并不是在教育问题上摆出威严耸立的态度,而是为了维持秩序和规则.让自己的孩子知道在家庭中和社会上一些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违背的。
家庭教育原则和社会生活原则要保持一致,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并且我们应该以自身为模范来向自己的宝贝证明,因为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而我们就是他们的参照样本。总体上来说是引导他、激活他,而不是扭曲他、彻底改变他。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做好自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分享一段最近看到的一段讲话,让我觉得十分受益匪浅:
我的工作是提供成长的环境,通过家务和爱,让他们变得强大。我的工作不是把他们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而是支持他们做辉煌的自己。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