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父母一辈照看孩子存在很多弊端,父母要尽可能独立地教育孩子。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孩子的父亲要多从中斡旋,与上一辈达成基本的共识:不干预孩子的教育。
为什么不能让上一辈带孩子?
有一个年轻的父亲问我:我家孩子特别不听话,你说怎么办?”我回答说:孩子没有天生不听话的,先请你告诉我,平时是谁带孩子?”
他说除了我们夫妻俩,还有爷爷奶奶。我又问:平时你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你教育,还是大家一起教育?”
他说:情况经常是这样,我们一教育,老人就出来干预,慢慢地,孩子就学会躲到爷爷奶奶身边了。每当我们想教育孩子,老人就会说,孩子这么小急什么呢,你们以前不也是这么淘气,现在不都长得好好的?对孩子干吗这么着急呢?
”我说:那你有没有问过你的父母,你们小时候是谁教育的?”
问题的根源终于找到了。
我并不是说爷爷奶奶不能教育孩子,只是,客观地说,到了他们这个年龄,他们会觉得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可爱的,都是能够接受的。不是说他们没有原则,而是与年龄有关。人过了 45 岁以后,他的眼窝就变浅了,很容易被感动,更听不得孩子哭的声音,所以一看到孩子被批评教育,他们就会本能地出来阻止。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今天的社会状况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比如说,今天的电子产品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电子产品是把双刃剑,一旦家长把握不好,就会对孩子的学业、品行、睡眠、兴趣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爷爷奶奶就喜欢孩子待在自己身边,跟他们一起看电视。现在的孩子出现过早地成人化,其实跟他们看这些不适于他们看的电视节目有很大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本应有很多需要他们去做的事情,比如去锻炼身体,比如去交朋友,而不应该像老人一样,只是待在家里看电视,过着老年式”生活。而这一点很多老人认识不到,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这种爱”中暗含着害”。
今天的孩子的学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学习的东西远比过去要多,身上的压力也比过去要大。但有时候爷爷奶奶并不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压力,他们只会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管教孩子,这样一来就难免会出问题。
我的孩子与我妹妹的孩子是同一年参加中考的,考试前,我父亲就不断给我妹妹打电话,让她在这一阶段好好管管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从严。对此我妹妹很苦恼,就跟我说,哥哥你要跟爸爸说一下,他的电话让我压力很大。我很理解妹妹的苦恼。一般来说,中考之前,孩子的知识积累程度已经基本定型,短时间内的突击复习不会有太大效果,此时更为重要的是舒缓孩子的精神压力,减轻他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能以积极、健康、乐观的状态迎接考试。

一天我下班回家,正好父亲又跟我说起在中考前要从严管理孩子的事儿。我就对他说:爸爸,你教育孩子的责任已经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结束了,以后孙女和外孙女的成长,主要是她们的父母,也就是我们的责任了。”后来我母亲对我说,我爸听了我这话以后,闷闷不乐了好几天,觉得我不是把你们都教育得很好吗,怎么我说几句,你们就不高兴了。
后来我对父亲说,不是我们不高兴,而是你有时候所做出的判断和指示是有问题的。
有时候,孩子的成长与我们对自己父母的敬重之间免不了会有失衡与冲突的地方,要想事事兼顾、事事周到并不容易。对此我的原则是:我们要更多地站在孩子成长的一边。
原则性问题不可妥协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还要警惕一种现象:所谓的真理”往往掌握在脾气最坏的人手里。谁脾气坏,谁脾气大,谁就说了算。现在年轻一代父母的心智成熟较晚,年轻父母因恐惧上一代的威严,或贪图自己的享乐,而放弃孩子教育权的比比皆是。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孩子极度地不负责任。
这一类的反面例子特别多。一次在无锡讲课的时候,一个孩子的妈妈对我说,她的老公就是被他爸从小打到大的,以至于他现在见到他爸还依然会脸色苍白,胆小如鼠。孩子的爷爷不在家时,他在家里作威作福,脾气很大;但只要爷爷一回来,他就会像见了猫的老鼠一般躲在房间里不出来。爷爷不在家时,他对孩子非常严厉;爷爷一回来,哪怕孩子在外面闹翻天他都不出来。
其实,很多情况下,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就是跟错误、跟灾难在拔河,有时候在原则性问题上的妥协,表面看上去有助于家庭和谐,但是这个和谐是以牺牲、损害孩子的成长为代价的,这样的和谐并不是真正的和谐。

每逢寒暑假,时常有一些年轻老师会跟我说,一个学期下来太辛苦了,假期我要好好地出去玩儿一下。我总是会问一句,你去玩儿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带上孩子呢?这些老师经常回答说,怎么能带上孩子呢?我本来就是想去轻松一下,要是带他去了,我还怎么玩儿啊?我说那孩子呢?交给爷爷奶奶啊!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会提醒他:你的父母并没有责任要帮你带孩子,而且他们也很难真正带好孩子。
对那些贪玩的年轻父母,我很想强调的是: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教育,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所以你生出一个孩子,就是生出了一生的责任;当你的休息娱乐跟孩子的成长发生冲突的时候,还是应以孩子为重。
从怎样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的角度来看,父母独立地管教孩子一定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至少父母二人要达成最基本的共识,那就是:不管爷爷奶奶怎么疼爱孩子,都没有关系,只要他能做到不干预你们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不能让他们用错误的方式、用特别霸道的方式来干预你们的教育,来庇护孩子的错误,爷爷奶奶哪怕有过度溺爱孩子的行为,也都问题不大。但如果事关孩子的教育,则一定要认真对待,不可轻易妥协。

我经常对一些年轻的妈妈们说,说一句心肠比较硬的话,你们一定要掌握住孩子的教育权,哪怕有时候家庭里会因此出现一些不愉快,也决不要轻易后退。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另外一个事实:在今天的很多大中城市,有60% 以上的家庭是三代同堂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子孙女的成长也投入了很多的心血与精力,他们对孩子的呵护与疼爱,也是孩子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记忆,而对老人来说,能跟孩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也是特别幸福的一件事情。中国有句古话:家和万事兴。要想家庭幸福,必须营造和睦的家庭关系。而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里,四个大人的关注重心几乎全在孩子身上,而在产生家庭矛盾的原因里,与家庭教育相关的问题占了其中很大的比例。因此,要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父母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与长辈达成共识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双方分歧较大,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加深入的交流,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外部的力量。但无论如何,父母必须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绝不能把教育权轻易地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
● 父母要有权威,如果父母没有权威,所有的教育都是无效的;
● 家庭要有共识,才能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
● 要尽可能避免各种混乱的干扰,才能让孩子的成长不至于混乱。
也就是说,首先,夫妻双方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明确一个基本的
原则:每一个孩子应该由他自己的父母来养育。如果一个家庭三代同堂,还是老一辈当家,这本身就不是一种好的家庭生态,它会使得第二代的精神始终无法独立,进而又会影响到第三代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