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越禁止孩子越要干?别责怪孩子,是孩子的“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吃晚饭的时候,孩子正在玩筷子,不愿吃饭,孩子奶奶就跟孩子说:"小浩,不要玩筷子了,快点吃饭"孩子并没有听入耳,继续玩筷子,把他奶奶的话当成耳边风,孩子奶奶看到孙子并不听自己的话,还是不吃饭,就担心孩子饿着了,把孩子手中的饭碗拿到自己的手,拿起勺子喂孩子吃饭。

我跟孩子奶奶说:"妈,不用喂他,惯坏了,让他自己吃饭。"孩子他奶奶就停下来了,把碗放回孩子面前,我跟孩子说:"儿子,把筷子放下,用勺子吃饭。"孩子"哦"了一声,把手中的筷子放下了,拿起勺子正正经经的吃饭,吃完饭后,我跟孩子奶奶说:"妈,跟孩子说话呢,就少说'不要怎么怎么样',而是说'要怎么怎么样',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听得进去的"。孩子奶奶点点头,笑着说:"现在教育孩子,比我们那时候复杂多了,下次试试"。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明明自己叫孩子不要看电视,叫孩子不要踢被子,叫孩子不要出去……之后呢,孩子依然会看电视,还是在踢被子,一直嚷嚷着说要出去。这是孩子故意捣蛋吗?不,孩子的对着干行为,其实是"粉红色大象"在影响着孩子的思维。

越禁止孩子越要干?别责怪孩子,是孩子的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什么是"粉红色大象"理论?

首先,了解大脑一下的思维模式:大脑不是通过言语来进行思维的,而是通过绘制图画来思维的。因此,我们所做出来的行为动作在头脑中都会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不是一系列的语言。例如,当我们听到别人说"苹果"一词时,我们的头脑中首先浮现的会是实物"苹果",而不是词语"苹果"。同样道理,有一个心理学家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试验者不要去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然后在心里默数三秒,再让这些试验者说出刚刚头脑中想到的画面,无一例外,这些试验者都一致说脑海中想的正是心理学家叫他们不要去想的粉红色大象,这就是"粉红色的大象"效应。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人的头脑只会接受指令,而不会区分这个指令的对错。所以,当我们的大脑接收到"粉红色大象"这个指令时,它不会去分析该不该做,而是会原原本本把这个影像呈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的头脑只能呈现一种图像,而并不能呈现出否定的图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叫孩子不要踢被子,孩子像没听到那样,依旧踢被子的缘故了,因为在孩子听到我们说的"不要踢被子"时,孩子脑海中呈现的画面是"踢被子"的图像,而并不是"不要踢被子",所以孩子会依旧踢被子。

父母要怎么做才可以有效的解决孩子对着干呢?

父母知道了孩子为什么老是对着干的原因之后,就要想想自己怎么做才可以更有效的传达自己的信息给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理解到孩子的大脑生长发育尚不完整,因此,耐心和细心是最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收起自己的脾气,才有继续教育的资格。

1.用肯定式的语言,而不是否定式语言

很多父母经常会以禁令式的语言命令孩子警告孩子不要做什么事,例如:不要吃零食,上课不要开小差,做作业不要玩游戏,不要看那么多电视,不许抢玩具……但是,孩子偏偏就没有听进去,反而还和父母对着干,这说明家长的命令在孩子眼里并不起任何作用。

所以,父母要换一种说话方式,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做某件事,那么千万不要对他说"别""不要"这种负面词语,而是要用期望他做的事,例如:我们希望孩子睡觉不要踢被子,那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睡觉盖好被子哦;再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吃饭不要剩饭菜,那么我们可以说:孩子,要把饭碗里的饭菜都吃光哦。这样,孩子就会更加明白清楚父母希望他们怎么做,才会更好地接收到父母的信息。

心理学家

2.换位思考,达到与孩子的"共情"。

在面对孩子对着干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以领导的身份命令孩子停止这些行为,但是这样做效果并不好,有的孩子不仅不会听从父母的指令,反而会与父母对抗、顶嘴甚至打起来。因此,"反馈式倾听"要求父母切身体会孩子们在带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硬扣在孩子们的身上,然后去指责孩子。在孩子的情绪还未得到缓解和平和的时候,父母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情绪时,就可以把自身带入孩子们的角色之中,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遇到孩子所面临的问题时,自己的感受会是怎么样的,然后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一边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边给予孩子安抚。

对着干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好一个榜样。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心理学也有提到:孩子的多的行为模式的形成,都来源于孩子眼中的父母的行为的模仿。孩子是一张空白的纸张,而父母就是填补空白的其中一种颜色的画笔。因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些行为动作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如果父母吃饭总是把饭吃完,碗里不剩一粒饭,那么孩子也会把饭碗里的饭菜都吃光;如果父母不在孩子面前经常玩游戏,而是阅读,那么孩子也会少玩游戏,而是选择阅读。

很多时候,孩子的"对着干"其实是对父母的反抗,也在暗示着父母:你自己都没做到,凭什么要我做到。所以,想要孩子乖乖服从自己的命令,那么,父母自己要先做好,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粉红色大象

4.每天有固定的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增加亲子关系。

高质量的陪伴需要父母每天要拿出一段时间来和孩子相处,可以十分钟二十分钟,也可以半小时一小时。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可以是一大段整块的时间,也可以是几个小段的时间。台湾多年的实践证明,每天按照"123"法则进行一次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比长时间的陪着更高效和有意义。所谓的"123法则"是指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父母与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1种,而这3件事包括,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

固定时间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才能真正地走入孩子的世界。高质量的陪伴可以增进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从而让孩子从心底里认可父母,这样,孩子就不会经常与父母对着干,而是会选择听从父母的教导。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要先做好自己,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最重要的一点是心态平和,细心和耐心地教育孩子,才能不中粉红色大象的招,减少孩子对着干的行为,有效地让孩子能够感受来自父母的爱,健康快乐成长!

踢被子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