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对孩子好一点,她比想象中更爱你 | 请对孩子怀有感恩之心 孩子远比想象中爱你

一个打扮时髦的妈妈带着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走进心理咨询室。小男孩蹦蹦跳跳,向妈妈问着问那。

大夫,你好。我的孩子有多动症,你看能治吗?”

大夫跟孩子聊了一会儿,小男孩调皮,但是非常的天真可爱。

你的孩子很健康,没有多动症。很多这么大的小男孩比较调皮,这是孩子的天性。你放心吧。”大夫安慰这个多疑的妈妈。

孩子远比想象中爱你

当妈后,很多人会特别紧张孩子,这个情况下,大夫说孩子很健康,很多妈妈会松一口气。这位妈妈却不是这样的,她说:怎么会没病呢?我快让他吵晕了,能不能不让他这么吵?”

大夫感到很错愕,怎么会有妈妈一定要说自己的这么健康的孩子有病呢?孩子真的很健康,吵闹是孩子的天性,你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就好了。”女人带着小男孩转头就走了。

过了一阵儿,这位妈妈又带着小男孩来找这位著名的心理医生。这次小男孩低着头安静的跟在妈妈身后。妈妈得意的跟大夫说:你看我的孩子现在多乖,你上次不是说他没病吗?我现在已经给他治好了。”

大夫跟小男孩说话,下男孩看了大夫一眼,很快的低下头,安静的跟在妈妈身边。这是发生了什么,那么活泼的小男孩怎么突然没有了精气神。

我去医院给他做了手术,把他的脑垂体摘掉了,你看他现在多听话。”

脑下垂体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多种主要激素,一度被公认为是人体腺体的总导体。那么可爱的小男孩,亲妈就因为孩子吵闹,把孩子的脑垂体摘掉了。太让人震惊了!

上次心理沙龙课,我的老师给我们讲的她接待的这样一对母子。

对孩子好一点,她比想象中更爱你 | 请对孩子怀有感恩之心

孩子真的是天使,她在天上看见你有问题,特意到凡间来帮助你的”

更多的声音在说孩子要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父母做事都是为了孩子好。我想说孩子比想象中更爱父母,他们对父母的依赖信任是无条件的。孩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完整,给我们带来那么的幸福感,父母也应该对孩子怀有感恩之心。

喜欢马伊琍,是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被她那句孩子真的是天使,她在天上看见你有问题,特意到凡间来帮助你的”圈粉。她一个大明星,可以不顾自己的形象,在火车上喂奶,还把自己的这张素颜发到微博上,呼吁火车上应该给妈妈准备哺乳室;他会她尊重孩子的建议,穿着爱马为她挑选的裙子参加颁奖典礼;爱马想打耳钉她虽然不支持,但是却不阻拦,还给孩子找正规的店去打,到最后女儿考虑到自己皮肤容易过敏决定长大后再打;她跟女儿出去吃饭,吃完饭后她想溜达着回家,女儿不情愿,她会说你陪妈妈减肥好吗?女儿感到被需要欣然答应。

选自马伊琍微博

请对孩子怀有感恩之心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孩子不懂事,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体谅父母,而是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塞给孩子,孩子不接受,父母就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听话、甚至说孩子不孝顺。

昨天带孩子去小区的小花园玩,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被妈妈说的大哭,妈妈说:你怎么这么自私。”一句接一句。原来小女孩拿着一个很漂亮的洋娃娃在玩,另一个小姑娘也想玩,就去要,3岁左右的小女孩不想给她玩。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一幕,妈妈一句一句的说她自私。就是这样在任何一个孩子聚堆的地方,每天都会上演的抢玩具的事情。这位妈妈的做法实际上是道德绑架,小女孩只是还想玩会儿自己的玩具,不想外借,没必要上升到人身攻击。

类似这种道德绑架、人生攻击的事情在很多家庭经常上演,女孩儿喜欢红色的衣服,妈妈觉得灰色好看,会说女孩审美眼光不行;儿子想学踢足球,妈妈让儿子学奥数,遭到儿子的反对,会说儿子不务正业;更不用说高考志愿填报时多少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喜好,为孩子选择他并不喜欢的专业;孩子们什么时候结婚生子更是不能自己说了算。

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自是不必详说,一点一滴地把孩子养大成人,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实在是太多太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孩子应该做到的。可是这不是父母强迫孩子顺从自己的理由,也不是父母道德绑架孩子的理由。难道你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孩子事事顺着你,有事问你怎么办,即使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了也没有自己的主见?

马伊琍

对孩子好一点儿,以他能接受的方式

就像马伊琍那样,父母要发自内心的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给父母带来那么多的幸福感,孩子们信任我们,给了我们那么多的关心,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位二胎妈妈生二胎的时候,孩子先被抱出来,陪护的家人都去照顾小宝宝了,只有大儿子还趴在产房门口往里看,医生问他找谁,他说他在等妈妈出来。

也许你不知道,你不经意的否定,会给孩子带来很深的影响。说孩子自私,孩子嘴上反对,心里会自责,会觉得自己不好,自我否定。说孩子审美不行,孩子可能会执意与自己选择的颜色,但是心里会觉得自己不会选择颜色,慢慢会觉得自己真的审美不行。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孩子很信以为真,因为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无条件的相信你信任你。

对孩子好一点儿,尊重孩子的那一种好。

对孩子好一点儿,以他能接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