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宝宝1-10月发育过程 10个月宝宝发育情况

宝宝11个月的发育过程

宝宝十一个月的时候,行为能力上,可以顺利翻滚,能自由爬动,会扶着东西站起来,有的宝宝也已经可以放手走几步路了.语言上,一些简单的词汇,比如B,M,P的发音,能发出一部分.能认人.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有谁.手动动作很灵活的.

宝宝1-10月发育过程

10个月宝宝发育指表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和大人一起进行一日三餐了但吃的东西要弄得碎和小一点,味道清淡一点。在两餐中可以给他吃点点心,但要注意糖和巧克力不要吃,一来容易蛀牙,二来容易堵住婴儿的喉咙引起窒息。
体型 孩子的身长会继续增加,给人的印象是瘦了。 体重 男婴的平均体重为9.91公斤,女婴为9.4公斤。
身长 男婴的平均身长为75.43厘米,女婴73.99厘米。 头围 男婴为46.35厘米,女婴为45.18厘米。
胸围 男婴为45.97厘米,女婴为45.15厘米。 牙齿 陆续又长出2-4颗门牙。

宝宝1-10月发育过程

10个月宝宝发育情况

5~6个月 1 动作发育: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某一动作,会用一只手够自己想要的玩具;会翻身;扶着他,能够扶立时跳跃。喜欢把玩具塞入口中;开始会坐 2 语言与情感:能识别熟人和陌生人,对陌生人作出躲避的姿势;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并沉着发声;从镜子看见自己会微笑;对玩藏猫儿的游戏很感兴趣 3 日常训练: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色彩鲜艳、图面较大的婴儿海报,给孩子边看边讲,开始时先看一些简单的图,如一只猫、一个苹果,以后逐渐看其它物品、景色、花草等。为了训练孩子手的活动能力,可以给他一些纸,让他去撕,这能训练他手指的灵活性 4 听力和语言训练:教孩子模仿妈妈的发音,是发展孩子语言的重要步骤,慢慢教孩子知道和认识自己的名字和身体部位,并教他指出各部位的位置

宝宝1-10月发育过程

宝宝每个月的成长过程

宝宝成长不能是每个月这么详细的,一般是三个月会躺着,六个月能坐着,八个月的时候会爬行,一岁左右会站立

儿童发育过程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由不同的发育阶段组成。根据这些阶段特点,加上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可将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成几个年龄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序,各阶段间顺序衔接。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基础;任何阶段的发育出现障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期间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因此,儿童的身体比例不断变化,由胎儿2个月时特大的头颅(占全身4/8)、较长的躯干(3/8)、短小的下肢(1/8)发展到6岁时较为匀称的比例(头占l/8强,躯于占4/8弱,下肢占3/8)。从动作发育看,儿童会走路前必须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发育阶段。手部动作发育的规律性更明显,新生儿只会上肢无意识乱动;4~5个月开始有取物动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10个月时才会用手指拿东西;2岁左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饭;手部精细动作(如写字、画图等)要到6~7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善。

  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身体各部的形态发育顺序是: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青春期足的生长突增最早开始,也最早停止生长;足突增后小腿开始突增,然后是大腿、骨盆宽、胸宽、肩宽、躯于高,最后是胸壁厚度。上肢突增的顺序依次为手、前臂和上臂。手的骨骺愈合也由远及近,顺序表现为指骨末端一中端一近端,掌骨一腕骨一桡骨、尺骨近端。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均衡的。因此,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l年;第二次发生在青春发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身长在胎儿4~6月增长约27.5cm,占新生儿身长的一半左右,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体重在胎儿7~9月增长约2.3kg,占正常新生儿体重的2/3以上,也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的阶段。出生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但生后第一年中身长增长20~25cm,约为出生时的40%~50%;体重增长6~7kg,约为出生时的2倍,都是出生后生长最快的一年。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约l0cm,体重增长约2~3kg.2岁后至青春期前,生长速度减慢并保持相对稳定,平均每年身高增长4~5cm,体重增长1.5~2.0kg,直到青春期开始。青春期开始后生长速度再次加快,身高一般每年增长57cm,处在生长速度高峰时一年可达l0~12cm;男孩增幅大于女孩。体重一般每年增长约4~5kg,高峰时一年可达8~l0kg.青春期突增后生长速度再次减慢,约在女17~18岁,男19~20岁左右身高停止增长。男孩突增期增幅较大,生长持续时问较长,故进入成年时其大多数形态指标的值高于女孩。

  (三)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

  根据不同组织、器官的不同生长发育时间进程,可将全身各系统归纳为四类不同的生长模式。

  1.一般型:包括全身的肌肉、骨骼、主要脏器和血流量等,生长模式和身高、体重基本相同,先后出现胎婴儿期和青春期两次生长突增,其余时间稳步增长。青春发育中、后期增长幅度减慢,直到成熟。

  2.神经系统型:脑、脊髓、视觉器官和反映头颅大小的头围、头径等,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期,其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出现在胎儿期至6岁前。由于神经系统优先发育,出生时脑重已达成人脑重的25%,而此时体重仅为成人的5%左右;6周岁时脑重约l200g,达成人脑重的90%。头围测量在评价学前儿童(尤其3岁前)神经系统发育方面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3.淋巴系统型:胸腺、淋巴结、间质性淋巴组织等在出生后的前10年生长非常迅速,l2岁左右约达成人的200%。其后,伴随免疫系统的完善,淋巴系统逐渐萎缩。体检时对儿童的淋巴系统状况进行评价,不应以成人标准来衡量。

  4.生殖系统型:生后第一个十年内,生殖系统外形几乎没有发展;青春期生长突增开始后生长迅猛,并通过分泌性激素,促进机体的全面发育成熟。

  综上所述,机体各系统的发育既不平衡,又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和适应。这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任何一个系统的发育都不是孤立的,而任何一种作用于机体的因素都可对多个系统产生影响。例如,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促进肌肉和骨骼发育,也促进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功能水平的提高。

  (四)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

  在外环境无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canalization)。该轨迹有动态的、复杂的调控系统,其中遗传基因起关键作用。它尽力使正在生长中的个体在群体范围中保持有限的上下波动幅度。一旦出现疾病、内分泌障碍、营养不良等不利现象,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迟滞;一旦这些阻碍因素被克服,儿童会立即表现出向原有生长轨道靠近和发展的强烈倾向。这种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称"赶上生长"(catch-upgrowth)。

  并非所有的疾病恢复过程必然伴随赶上生长。患儿能否出现赶上生长,能否使生长恢复到原有正常轨迹,取决于致病的原因、疾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如果病变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和重要的内分泌腺,或病变较严重,或体液的内环境和代谢平衡过程长期得不到恢复,就不能出现赶上生长。

  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都有"关键生长期".此时的正常发育受干扰,常成为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碍。换言之,一旦不能抓紧时机治疗,这些器官、组织即便出现赶上生长,也往往是不完全的。例如,从胎儿中后期到出生后6个月,是脑细胞数量大量增加的脑组织生长关键期。此时若发生严重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缺氧、产伤等现象,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会急剧减慢;即便以后进行各种积极干预,赶上生长也不能完全实现,脑细胞数量不能恢复到应有水平,患儿智力将受到较严重影响。青春早期是长骨组织的关键生长期。各种阻碍生长的因素若作用于该阶段,会使骨细胞数量减少,骨骼生长受阻。若不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则伴随骨的干骺愈合,长骨将丧失继续生长的机会,儿童的体格就无法达到其遗传潜力所赋予的水平

10个月的宝宝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

您好,宝宝到了10个月已经学会了爬行和坐,有人扶着就能够站起来,有的还能扶着摇摇晃晃地走起来。会主动的叫妈妈,喜欢模仿人发声,能听声辨位,手指能自如的抓握玩具,会比较会寻找。

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

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里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经过5天后从输卵管移行到子宫里,植入蜕膜后发育成胎儿。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生长时间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约经40周(即280天左右),以4周作为一个妊娠月,计算称胎龄,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受精后两周内(即闭经4周)称为胚卵期,此时受精卵发生迅速的细胞分裂,形成胚泡。

(2)受孕8周内称为胚胎,这时胚胎初具人形,各器官都在这个阶段发育并形成,如心脏已形成,并且有搏动,肝、肾也开始形成,故又称为胚胎器官形成朗。

(3)受孕8周以后称胎儿,各脏器继续发育成熟直至分娩。

胎儿各阶段生长发育过程的大概状态如下:

妊娠2个月时,胚胎初具人形,头大,可辨出眼、耳、鼻、口等的轮廓;脑的形成是在受精后的15~20天,眼的形成是在24~30天,心脏的形成是在20~40天,受精后24~36天时肢体已具雏形,生殖器在38~62天内发育。

妊娠3个月时,胎儿身长达7~9厘米,头部占全身长的三分之一,体重约15~30克,是妊娠2个月时的15倍,手指脚趾已分开,有指甲形成,四肢开始活动,外生殖器可分出男、女性别。

妊娠4个月时,胎儿身长16~18厘米,体重120克左右,各部分的发育比较相称,皮肤薄而光滑,深红色,却无皮下组织,四肢开始有活动,X线摄片可显示骨骼影像。

妊娠5个月时,胎儿身长约25厘米,是足月胎儿的一半长,体重300克左右,皮下开始贮存脂肪,皮肤表面长出毳毛,背部、关节的皮肤褶皱处出现胎脂,四肢活动加剧,孕妇可感知胎动,胎儿心跳较响亮,可经母体腹壁听到胎心音。

妊娠6个月时,胎儿身长约30厘米,体重约500~700克,已有皮下脂肪和积贮,娩出后能呼吸,但很难存活。

妊娠7个月时,胎儿身长约35厘米,体重超过1000克,皮肤粉红色,皮下脂肪少,面额部皱纹多,皮肤表面胎脂较多,头发0.5厘米长,眼睑已分开,指甲短,未超过指趾端。娩出后会啼哭、能吞咽、生活力极低,不易存活。

妊娠8个月时,胎儿体重增长加快,每月体重增加近700克。

妊娠9个月时,胎儿体重增长更快,每月体重增加约1000克。

妊娠10个月时,因胎盘趋于老化,输送养料和氧气的功能下降,全月胎儿体重仅增加500克。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足月新生儿的特点是:皮肤红润,除背部及关节皮肤褶皱处有胎脂外,体表其它部位胎脂极少,肩部、背部有少许毳毛,皮下脂肪丰富;头颅骨较硬,头顶前方有菱形的大囱门,后头部有三角形的小囱门,耳壳软骨发育完善、坚韧、富弹性,能保持直立位置;头发长,耳前有“鬓角”,乳房可触及乳腺结节,直径约7厘米大小,乳头突出,乳晕明显,指甲超过指、趾端,足底皮肤有纹理;女婴外生殖器大阴唇覆盖小阴唇及阴蒂,男婴睾丸降入阴囊;哭声响亮,四肢活动自如,具有“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等生理功能。

新生儿的身长、体重因受遗传、营养、孕期母亲体力劳动强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故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胚胎发育过程????

人胚胎第4~8周或第1~8周的发育阶段(由于胚胎分期法不同所致)。受精卵经卵裂、桑椹胚形成胚泡后,胚胎细胞迅速增长分化为三胚层、胚胎体形、脸形特征以及主要器官系统的雏形的建立。第4~8周的胚胎极易受到有害因子的影响,导致显著的先天性畸形的出现,因而是发育的关键时期。 卵裂及胚泡的形成 是受精卵在由输卵管向子宫运行中进行的。受精后26~30小时开始卵裂,每10~12小时进行一次卵裂,在16~32细胞时开始称为桑椹胚,此时开始到达子宫腔。第4~5天时,形成早期胚泡,透明带溶解消失,胚泡开始侵入子宫内膜,11~12天完成植入。胚泡滋养层细胞迅速增殖,由单层变为复层,外层细胞融合形成合体滋养层,深部的一层细胞界限明显,称细胞滋养层。植入后,滋养层向外长出许多指状突起,称绒毛,逐渐发育、分化形成胎盘。滋养层直接从母体血液中吸取营养供胚胎发育所需。 胚盘的形成及中轴器官的建立 第2周时进行胚泡内细胞团细胞增殖与重排。靠近胚泡腔的细胞形成一层立方形细胞,为胚胎本身的内胚层;内胚层上方的细胞呈柱状,为外胚层;两层细胞紧密相贴形成椭圆形的二胚层胚盘。胚盘下方内胚层延伸,形成卵黄囊内层。胚盘内胚层构成卵黄囊顶壁,胚盘上方外胚层与滋养层间出现腔隙,逐渐扩大成羊膜腔。胚盘外胚层构成羊膜囊底壁,羊膜囊其余部分来自滋养层。胚盘上原条的出现与退缩,标志着中胚层的形成与三胚层胚盘的建立。中轴线的中胚层形成脊索。在脊索头端前方及原条尾端后方各有一圆形区,没有中胚层进入,内外胚层紧密相贴,分别称口咽膜及泄殖腔膜,为以后形成口腔和肛门的部位。脊索诱导其上方外胚层增厚形成神经板,进而形成神经沟及神经褶,神经褶在背中线愈合形成神经管。神经管头端与尾端尚未闭合的孔,称前、后神经孔,于第4周末全部闭合。 体形的建立 三胚层所构成椭圆形扁平胚盘,由于其中部细胞生长迅速,周缘向腹侧卷折,分别形成头褶、尾褶及腹褶。头、尾、腹褶进一步卷折向中央收缩,在胚体腹侧与尿囊及卵黄囊柄的附着点形成一圆柱形脐带区。胚胎由盘状逐渐形成头宽尾细的圆柱形,胚体悬浮于羊膜腔内羊水中。上、下肢芽于第4周先后出现,至第8周末,肢芽的各区段明显可辨,手指及足趾形成。外生殖突出现,但尚不能分辨性别。 颜面及感官的形成 颜面造形始于第4~5周;形成5个隆起,第7周面突移动,开始形成颜面;第8周形成具人脸特征的颜面。眼、耳、鼻等感官形成并定位。 三胚层的早期分化 中胚层 中胚层分为三部分,在脊索两旁的中胚层为轴旁中胚层,其外方为间介中胚层,最外侧为侧板中胚层。第3周末,两侧轴旁中胚层增厚并分节,形成体节,致使体表形成许多小的隆起,第5周末,44对体节全部形成。每个体节将分化形成生骨节、生肌节及生皮节。它们分别形成该体节段内的软骨、骨、肌肉以及皮肤真皮。间介中胚层形成泌尿生殖系统。侧板中胚层由于中间出现腔隙而分为两层,紧贴外胚层的中胚层称体壁中胚层,将分化为体壁的骨骼、肌肉和结缔组织等;围于内胚层周围的中胚层称脏壁中胚层,将分化为内脏器官的平滑肌、结缔组织和浆膜等。二层之间的腔称原始胚内体腔,以后分化为心包腔、胸腔及腹腔。 内胚层 随圆柱形胚体的形成,内胚层卷折形成原肠,为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原基,将分化为消化管、消化腺、喉、气管和肺的上皮以及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及尿道等的上皮。 外胚层 神经管头区迅速生长,形成5个脑泡,神经管向腹侧弯曲,使胚胎呈“C”形。在神经管形成时,两侧神经褶外侧的外胚层细胞与神经褶脱离,形成位于神经管背外侧的细胞索,称神经嵴,以后分化为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及肾上腺髓质等。位于体表的外层将分化为表皮及其衍生物,一些器官的上皮组织。 至第8周末,体内主要器官系统雏形结构均已建立,可区分出头、面、颈、躯干及四肢,胚胎初具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