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面对家庭里的小小“熊孩子”,父母应正视这几点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熊孩子”成为网络上对一部分孩子的统称,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熊孩子——通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无法无天,并且暂时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熊”的过程,毕竟孩子的发育不是百分之百均衡和完善的,当孩子语言与心智没有发育完全的时候,总会出现动手、哭闹、捣蛋不听话等情况,毕竟顽皮是孩子的天性,谁的小时候没熊”过呢?如果仅仅是调皮的熊”,那还不至于让人头疼,一般加紧管教都会有所改善,但是有些孩子熊”起来,总是会做出具有破坏性的行为,他们面对家长的管教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这样的熊”就不仅仅是成长过程中的调皮期,而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犯了不小的错误。

面对家庭里的小小熊孩子”,父母应正视这几点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熊孩子”任性的重要根源。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殊不知隔辈的教育总是夹杂着溺爱。而父母因为忙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所以在为数不多的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里,家长也总是百依百顺。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总会下意识认为周围的人永远都会顺着自己,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所以就会表现出其他人眼里的熊”行为:不由分说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别人指责自己就生气打人;想要的玩具不给买就不顾环境哭闹……这不是孩子天生的性格,而是孩子缺乏家庭管教造成的,用俗话说就是惯的”。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认识到,管教孩子是有关键期”的,一定要从小培养规则,用对方法,施以矫正。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和孩子用朋友的方式解决。

当代熊孩子”的父母大多是80,90后,而这些年轻父母也是格外奉行民主教育”的方式,希望和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真正的朋友。所有事情商量着来,小错可以宽容以待,岂料正是对小事的放纵,孩子逐渐养成了坏习惯。当家长意识到问题严重时,孩子已经习惯成自然,再想改变就是难上加难。平等地对待,朋友式地相处,曾经我们家长以科学民主的亲子模式引以为傲。其实无原则的平等,无边界的相处,过分的宽容,并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心智并不健全,如果不从小树立规矩、培养秩序,孩子就会因为不受管教而散漫成长,同时,完全的平等还会丧失家长必要的权威性,让孩子错过了接受家庭管教的关键期。

关键期

重视管教的关键期,熊孩子”的预防手册

我们常说的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其中所透漏的玄机其实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管教的关键期。三岁正是孩子准备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孩子第一次脱离对家庭的全部依赖进入群体生活,他们必须学会怎么面对一群和自己同龄的小伙伴,这时,有些孩子会表现出不适应,甚至会有熊”的状况产生,家长更要抓住机会去调整孩子的不良行为方式,这是孩子管教的第一个关键期。七岁的孩子已经进入小学一年级,是孩子深入群体生活的第二步,他们开始接受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家长应当利用这个管教的第二关键期,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关键期

其实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需要家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培养和塑造,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只有利用培育得当的方式,才能让你家的熊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