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怎样让孩子自觉地写自愿地学书法?

怎样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学书法。当一个孩子能够自觉自愿主动地去学书法,我想,这个孩子应该是已经开始喜欢甚至爱上书法了。

以下本人的几点拙见,以供参考:

第一,先让孩子喜欢书法。怎样让孩子喜欢书法呢?可以通过旅游,郊游,游览各处古典景点,感受古文化。多参加一些书法展览,文物展览,春节手写春联活动的参观游览等。亲身经历和体验中华古典文化,能从视觉、触觉,悟觉上,耳熏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文化的熏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观看一些有关于书法的电影或者连续剧。在家里,在有意或无意下播放出来,吸引孩子继续想要观看。强烈推荐的书法题材电影,如:《老中医》、《启功》、《墨香天使》、《笔中情》。注意,如果是中小学生,不推荐教科书式,历史性强的电影,不推荐!稍微有点好看的有剧情的影片,甚好,不仅不会枯燥无味,又能感受到书法魅力,同时又激发了兴趣和产生憧憬。这才是目的!就像有经验的书法老师,不会第一节课就滔滔不绝地从头到尾给学生灌输严谨的教科书式的书法史,学生本来有兴趣的,结果都凉凉了……

第三、选择一个好的书法老师,安排孩子到这个培训班学书法。你会发现,跟着一个好老师,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成绩就哗哗直线上升,进步很快。要是很不喜欢甚至反感一个老师!可能孩子的兴趣就会减半,自然成绩也降下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基本都有这种生理上的思想规律。书法这个科目也不例外!

第四、给孩子灌输正能量的思想,比如爱国思想!不要觉得高大上,小孩子思想实际上真是张空白纸,你给他灌输正能量,他就接收并充满正能量!你给他灌输爱国情怀,他就深深爱国,真会有爱国情怀的!(所以建议平时不要太负能量,让孩子看见,其实这对孩子有影响的!)爱国角度,灌输思想可自由发挥。比如告诉孩子历史。祖国的伟大,为什么伟大,~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来源于,古老的汉字………汉字在,中国文化就在……如果哪一天,没有人会写中国字了,可能中国已经……这段是可以讲的,听讲的时候,很容易让人陷入沉思…现实确实也是这样,国家现在不是越来越重视汉字起来了吗。汉字~中国人骨子里的挥之不去的文化,是中国的十大国粹之首!

第五、多鼓励,禁止讽刺或挖苦孩子。学会赞美。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大人也不例外!现在写得好不好,都要鼓励,赞美,和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得到的赞美,孩子们大多会更加的自信,和努力,维持好别人对他的赞许!

第六、有意无意当中,多引导孩子和学习书法的伙伴在一起玩,一起学习。孩子处事浅薄,对外界人物都有很强的探索心和好奇心。和学习书法的孩子一起玩耍和学习,也能够让孩子潜移默化,激发好奇心和兴趣。也就是能够营造一个具有书香文化的氛围。古代也是有这样的,一群文人墨客常聚一起:饮酒对歌……现代也还这样。都有 个圈。

第七、树立目标,安排和鼓励孩子多参加书法比赛,无论校内,校外的比赛,都可以多渠道去积极参与。在比赛当中进步是最明显的,因为:有努力,有拼搏,有目标,有方向。在比赛当中获奖,也更能激发孩子往后 深入的去发展。较容易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

第八、也可以在家里挂几幅书法。熏陶熏陶,塑造一个书香环境。其实这些,我觉得也是可以试试做的。

以上回复,希望能帮助到您。????


对于孩子而言,前期学习书法,确确实实是非常枯燥的一件事情。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会从这个阶段过来。因为很多人并不了解书法当中的乐趣所在。

所以孩子在练习书法过程当中,一定要多去鼓励,少去批评。在长期的练习书法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孩子体会到书法带来的乐趣。

一,学习书法的过程,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因为中国汉字是有延续性的,所以可以通过象形文字如何转化为汉字的过程进行讲解,让孩子去寻找乐趣。

二,多参加比赛,从中获得自信。比赛展览是证明自己书法创作能力的一种体现。多去参加比赛和展览可以让孩子提高自信。这样带来不少乐趣。

三,学习书法与国学相结合。书法艺术是靠书写来展现的一门艺术,往往书法艺术与国学相通。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可以多少涉猎国学内容,这样使孩子的知识面更广。

四,和家长一起来学习。学习书法虽然枯燥,但可以和家长一起来学习。在练习书法过程中,最好有家长的陪伴,或者说加上一同练习书法,这样使枯燥的书法教育变成了亲子教育。不仅提升了自我修养,同时也会带来不少乐趣。

五,展现自我。书法是一门有内涵的艺术。往往很难展现。但是,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展现自我。毕竟书法艺术是需要有人欣赏才能称之为艺术的一门学科。在写作业的时候,在过年写对联的时候,在写黑板报的时候,都可以展现自我。这样带来的乐趣才是真正的乐趣。

不管怎么说,学习书法的确很辛苦,持之以恒,一定能换来乐趣。

###

要让孩子自觉自愿的学习书法,那就要培养孩子对书法的兴趣。书法的起步阶段相对比较枯燥,要从一笔一划的基本功开始练起。这时除了练字,就要让孩子多了解有关于书法的历史小故事。比如王羲之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池水尽墨的故事。还有关于书法的文学名著或者成语典故。比如入木三分这个成语的由来也是关于王羲之笔力遒劲的典故。同时多让孩子看一些关于书法方面的书籍,参观一些有关书法方面的名胜古迹,例如西安的碑林。让孩子多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样孩子在学习了中国传统知识的同时,也一定会爱上书法。

另外建议可以订一份关于书法的报纸或者杂志。让孩子可以参加一些书法方面的比赛。可以先从校级的或者地区级的比赛参加,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是对孩子很大的激励。

现在孩子的学业都很重,所以也不能硬逼,陪伴孩子也很关键,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头。所以合理的引导,一定会让孩子爱上书法的。


小学书法教学是一项高标准、严要求的系统工程。教育家们说得好,学生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

一、兴趣是学书的最好老师

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你不感兴趣,那么就谈不上成功。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书法班来,学生学习的动机更多地以父母喜悦、赞赏为主要动力,真正对学习书法感兴趣的不多,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意志行为。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素质可塑性大,兴趣在于培养。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书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激发兴趣,成了书法教学的第一课。

首先,利用古今书家故事,让学生感受学书的乐趣。如《王曦之觞咏写兰亭》,《唐太宗巧骗〈兰亭序〉》等,这些天下第一行书的艺术成就和曲折经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初感书法艺术的魅力。有的学生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家长听,有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书法小故事在班里讲给同学们听。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学生觉得上书法课有味。

其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哲学家说,体育比赛是人类情感文明的发泄。我认为,书法比赛是学习进步的较量。为此,我们希望学校每年至少要组织两次(如:铅笔字、钢笔字、毛笔书法等)比赛,小学生好胜的心理强如果得到了满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参加比赛得奖会对获奖学生是个鼓励,同时也使未参加的学生产生了一种羡慕之情。

另外,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与外地书艺团体交流。我市书协、文艺学校等单位经常举办书法展览,只要有这方面的信息,我都把参观书法展览当作一个书法家庭作业布置。这样,在激发孩子们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经常的参加课外的练习对孩子们的见识将不断得到扩充。

###

如何让孩子自觉自愿的学习书法

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兴趣的驱动下一个孩子可以将局外人认为枯燥单调的学科学得津津有味:可以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去追求;可以在学习成功后获得极大的身心愉悦。要培养和维护孩子学习书法的兴趣,笔者在近年的书法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孩子的书法学习兴趣以及结合孩子的生活、学习实际,着眼通过书法促进孩子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特长的发展和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方面,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追求美是人的共性。美好的东西人人乐意接受.让孩子在生活中去猎取书写启示和营养,来提升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培养审美理念和学习兴趣的关键。如:尽可能带孩子参观风景点的书法碑刻、匾额(杂志图片也可)、商业广告牌、书法展览、节日里的喜庆对联,以及家居中的书法作品等等。让孩子在欣赏中身心愉悦,感官得到陶冶,从中助长孩子见识.感知书写和生活息息相关。以达到促进孩子敏锐的书写情感,来带动孩子兴奋契机,激发书写兴趣,为将来创造学书的形象空间提供可能。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把家庭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兴趣培养,可以强化孩子的研究性学书和应用性书写能力;可使孩子的学习处于主导地位,使孩子真正成为主体,拓展他们的能动性,从而激发孩子学习书法。形成一种非学不可、不学不行的态势,最终达到自觉、自然的良好书法学习兴趣。用这种兴趣培养出的功效,必然对孩子终生积极学习书法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