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快毁孩系列之:威胁式教育让我害怕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有个男孩因为和父亲发生冲突,两人吵了一架,父亲拿起一个模型就往地上砸;

男孩感到很委屈,就又说了几句,没想到父亲却顿时火冒三丈,把他架子上所有的模型都砸了。

这些模型都是男孩的心血之作,是他耗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和热情组装起来的,也是他认为很重要的东西。

望着碎了一地的模型,男孩忍不住崩溃痛哭,内心绝望而无助。

他哭着拍下了这一地残骸的视频,发到了网上,表达了自己的伤心难过的心情。

从这位父亲的行为中不难看出,他的情绪管理能力很弱,不然他也不会一气之下摔了孩子所有的模型,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管教孩子。

最后,这位父亲还对孩子吼道:如果以后还敢顶嘴,就会继续砸。”

这种行为的背后,隐藏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真相——威胁式教育。

所谓的威胁式教育,指的是用某种手段来教育孩子,强迫孩子服从自己,让孩子变得乖巧、顺从、懂事。

这种教育方式,威慑力确实很大,但是却很容易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严重的影响。

用威胁”来教孩子,不是好事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低温烫伤”,指的是父母给孩子造成的伤害。而用威胁的方式来管控孩子,就是一种低温烫伤”,它会让孩子的内心失去安全感,陷入一种迷茫无助的心理僵局。

生活中,有个常见的现象,当孩子不听话时,很多家长会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一般来说,当孩子听到这句话时,就会选择听家长的。但是,这种做法其实在无形中就伤害到了孩子。孩子不是因为认可家长才这样做的,而是害怕被抛弃。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因为没有得到稳定的爱,长大后内心往往会缺乏安全感。

想起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有个女生说她特别怕黑,现在已经28岁了,每天晚上都不敢关灯睡觉。她说:只要一关灯,我就觉得周围像有人一样,害怕得睡不着觉。”

原来,这个女生小的时候,睡觉前比较调皮,总是吵着要玩儿。后来,她妈妈就想了一招来治她。

每次在哄她睡觉的时候,妈妈都会对她说:天黑了,如果你不好好睡觉的话,狼外婆会来抓你的。”从此她就变得听话了。

但是,这件事却给她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她总觉得,只要周围的世界变黑,她就会不安全。

其实,这个女生就是在母亲的威胁下被低温烫伤”了,她的妈妈用一个虚拟的恐怖人物狼外婆”,破坏了她内心的安全感,让她觉得周围的世界对她充满敌意,从而一直影响着她,让她成年了依旧怕黑。

足见,威胁式教育是不可取的。

其实,威胁式教育不仅会给孩子造成低温烫伤”,还会给孩子造成一些其他无法挽回的影响。

不要让你的威胁”

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即便是孩子做错了,家长想教训他,最好也不要选择用威胁这种方式来管控孩子。

利用威胁来管控孩子,还会给孩子造成以下两种影响:

影响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让他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说: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

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靠后天习得,而家长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不可小觑。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情绪传染,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情绪会受到其他人情绪的影响。当家长习惯使用威胁这种手段来管控孩子时,自身的情绪往往是失控的。

就像文章开头那个故事,父亲因为孩子顶嘴,不满孩子的行为,就毁掉孩子所有喜欢的东西,不难想象,父亲当时的情绪有多失控,而这种坏情绪,就会传染给孩子,影响孩子的情绪。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会受影响,当他和别人发生冲突时,他就会觉得应该用发怒这种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

但这种行为,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形成讨好型人格,不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完美的,这些不足和缺憾往往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受到威胁,他的内心会很恐惧,担心父母会不爱自己,所以就会选择顺从父母,以此来讨父母的欢心。

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不敢对他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更不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保护好自己。

电视剧《不完美的她》里的小女孩穆莲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她经常被妈妈的男友虐待,当做游戏靶子,但是,因为妈妈很喜欢这个男人,甚至流露出了抛弃她的想法。

在这种被抛弃”的威胁之下,即便穆莲生很害怕,但为了讨好妈妈,不被抛弃,她却装作若无其事,笑着对妈妈说:真好玩”。让人看了无比心酸。

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如果家长摧毁孩子的自尊心,将孩子贬低到卑微的地位上,那么孩子可能面临的就是被毁掉的境遇。”

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如果我们不想增加毁掉孩子的可能性,就要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放低音调

心理学上有个拍球效应”,意思是越用力拍球,球就越弹得高。也就是说,当两个人发生冲突时,如果互不相让,情绪高涨,一方的音量升高,另一方也会随之升高,导致情况越来越糟。

所以,当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就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放低音调,这样可以缓和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力度。当我们的情绪平复后,就能更好地和孩子沟通。

放下高姿态,多商讨少命令

当孩子做错了事,家长想纠正孩子的错误而与之发生冲突时,应该放下自己的高姿态,多和孩子商讨下次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服从自己,按照自己说的做。

不当审判者,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向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们不应该当审判者,直接做出自己认为对的决定,而是应该学会理解孩子的想法。

否则,我们很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给他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还记得前些天的10块钱卖狗”事件吗?

一位奶奶不顾孙女的阻拦,把她养了两年的狗以10块钱的价格卖给了狗贩子。

视频里,女孩哭得撕心裂肺,可她奶奶却不以为意,甚至脸上还浮现着灿烂的笑容。

可能,这位奶奶觉得不过就一条狗而已,卖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从女孩的角度来看,这条狗是她的心爱之物,就像她的朋友一样。

事后,这位奶奶说她是怕狗咬人所以才卖的。

可即便是这样,这位奶奶也应该先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想办法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送走这条狗。

而她现在的处理方式,很可能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一辈子的阴影。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不懂事、不记事,无论发生什么事,过两天也就忘了,但其实孩子是会记一辈子的。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只有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才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如情感作家苏岑所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养方式,是不用‘威胁’和‘专制’的态度,去教育他们。”

与孩子相处,是一门艺术,家长只有学会掌握这门艺术,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生命里的光,照亮他的人生。

-END-

策划:M T

作者:梦晴空微蓝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