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感,顾名思义,就是与其他的(或者其他时间)对比,要好一些,优异些。优越感和自卑感是相对的,其包含自信心,进取心。孩子的优越感对其改善自身的不利状态非常有好处。从孩子啼哭获得家长的关注照顾起,其就慢慢的体验到了优越感。

优越感
然而优越感是有对象性的,孩子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具有优越感,比如有的孩子运动能力强,其擅长踢足球,那么他很容易在踢足球上获得一种优越感;但他在唱歌方面也许不擅长,那么他在演唱方面就不容易形成优越感。
优越感的形成
优越感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而是在不断的美好尝试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如孩子开始学步,一开始不太敢走,身子不敢移动。此时大人用他喜爱的玩具在前面吸引他时,他有想去拿玩具的想法,他迈出了第一步。我们此时让他抓住了玩具,他很开心。再一次玩这个游戏时,他因第一次尝试成功了,他比较倾向尝试第二次。如此下去,他获得的赞美,表扬让其具有成就感,从而慢慢转化成一种优越感。

尝试
优越感,让人有种不断追求进步的欲望,所以他可以让人不断的成长。所以我们在改善孩子的缺点或者成绩时,可以采取培养其优越感的方式,慢慢赋予其进步的动力。优越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过程和时机。针对一个平时语文考65的学生,下次要求考90分。考到90分就有机器人玩具奖励,考到80分就什么都没有。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很难培养出优越感的。
避免优越感过度
优越感有时会不停的膨胀,我们常说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优越感过度也会带来妒忌,憎恨,甚至仇恨。一味追求成为别人的中心,不停的追求别人的关注,从而活在别人的看法里,导致扭曲的性格。

扭曲
优越感过度的明显的特征是想多引起别人的关注,想成为别人关注的中心,想占有全部优势资源,想让别人都听他的指挥……,这些典型的例子就是其不允许别人超越自己,无形中就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比如在学校的竞争中,在县城第一名,到了市里,可能就是后面几名啦。此时,内心会落空,失望,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疏解,因嫉妒而产生不良想法,如潜意识里想伤害竞争对手,甚至真的实施了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因对方比自己优秀,而投毒伤害的也有发生。

伤害
及时的心理疏导
面对以上的行为,家长应该正确引导,要更多的关心其碰到问题时,如何找到心理平衡,而不是一味的去寻找超越的办法。若活在别人的意见里,失去了独立的人格,总有一天,一直奔跑的马,没有驿站,早晚会累倒的。这些也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