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岁男孩的爸爸,送完孩子上小学后说:孩子上学挺好的,可以迅速打破父母我家娃难道是天才?”的迷思,尽早为以后做合理规划。
的确,自己在家里看孩子,怎么看怎么聪明可爱,但是孩子进了小学,需要磨枪上阵,用测试、考卷来确定天赋存在与否、成绩是否过得去,很多家长都容易陷入焦虑。
要彻底不焦虑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否降低这样的焦虑?看着别家的孩子哪儿哪儿都好的心态什么时候才能摆正?
其实,父母最应该的反而是教育自己:孩子入学之前,以下这些事情你都知道了吗?
01、调整好你的心态
孩子在幼儿园玩了六年,虽然锻炼出社交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等,但是没有系统学过拼音、写作、算术或英语,等到上了小学之后,可想而知他不会得到高分,也不会给你带来荣耀。
这是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幼小衔接之间,摆正自己的心态:孩子不是为你争气”而存在。
既希望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开心,无忧无虑,又希望孩子学一天,就能超过别人学一年——这个假设未免也太违反能量守恒原理了。
上帝如果真答应了你的这个请求,估计他会在别的什么地方关一扇窗。
02、千万别揠苗助长
接上文,如果因为害怕孩子小学时跟不上而选择在学前突击报培训班,可能又会陷入另一个极端。
正如揠苗助长”,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育也是一样,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如果让三岁孩子学拼音,此时孩子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就算能跟着儿歌学习认识拼音字母,也无法学会拼读。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家长跟孩子同时怀疑自己,也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03、引导考试的概念
如果孩子顺利上了小学,顺利学习课程,家庭作业也完成得不错,你以为他会有个好成绩了,隔天却给你拿张不及格的卷子回来。
千万不要担心,也许是上学前没有参加过考试,他并不清楚考试”的概念,反而会奇怪这次为什么没有家长在旁辅导做题;有的老师甚至遇到过孩子在考场上大声朗读试卷,认为这是一项功课”。
在总结经验之前,我们首先应该让孩子弄清楚考试是什么。
当然,这比疾言厉色骂孩子需要更多耐心。
04、着重于大型考试
在小学一年级,无论孩子做什么让你失望,请不要生他们的气,更不要让他们感到难堪。
你的冷静是有效果的——最多三个月后,在期中考试中,你会开始了解到从长线角度看待孩子学习的方法。
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是对儿童某一阶段学习成果的评估,这个阶段远比当日作业、课堂随测所表现出来的时间更长,这时候想办法调整孩子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准确。
如果在平时总是打击孩子,认为孩子是笨蛋”,不如其他孩子,也许他就真的会变得如此。
05、别过于注重成绩
接上条,我们在大型、中型考试中看到了孩子自身的水平,也看到了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起来所处的位置。这时候我们更在意的不应该是分数,而是孩子的学习状态、他掌握到了什么技能、学习到了什么新知识。
这就要求家长自己有良好的心态:如果你本人就曾经是非常看重分数的人,那么这种焦虑也很容易因你而转移到你的孩子身上。
我们能因为考试的一道题没有做对,而否定孩子在日常作业中做对了十次同样的题型吗?
还是那句话,承认成绩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时,焦虑就会消散。
06、老师喜欢的类型是?
很多家长内心都有一个疑影: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孩子?成绩好的,听话的,懂规矩的,还是家长爱送礼的?
很多老师自己也在吐槽:今天这个孩子迟到,明天那个孩子打架,但是老师们最不喜欢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对孩子不管不顾的家长。
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班三四十个孩子,难免会出状况,出状况不可怕,如何解决才可怕。有的家长太忙”,有的家长敷衍塞责……
千万别以为老师你说的都对”就是负责任、讲礼貌、站在老师这一头的家长了,在老师看来,这样的家长只会一味推卸责任而已。
说到底,要让自己的孩子受老师喜欢,我们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推责不盲从,不把教育孩子视为学校的事。
07、保护孩子的兴趣
没有什么比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了。
当孩子开始上小学,而你却发现他突然开始厌学”,此时此刻最大的重点应该是帮助他消除这样的疲倦,并探究这种疲倦从何而来。
是不适应学校生活?在学校里受到同学欺负?老师某日的语气不太好?还是天气太冷不想起床?
当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有了载体。相反,如果他讨厌学习,那么辛辛苦苦培养的准时起床、不迟到、完成作业、预习、复习、收拾好书包,这些所谓的好习惯还有什么意义?
08、认清孩子,认清自己
最后,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明白:你的孩子正在接受的教育,并不是天才教育。
也许他并没有什么过于常人的天赋,也许他无论怎么拼命学成绩也不如他人,也许他可预见的最大可能就是成为一个普通人。
他会因为不能看动画片跟你争吵,然而在晚上依然要求你讲故事;
他会一个不开心离你而去,把房间门重重摔上,也会扭股糖一样缠在你周围,让你给他买糖吃;
他会大哭着说你这个坏妈妈”,也会在你怀里轻声呢喃最爱妈妈了”;
他热爱生活,能照顾好自己,他是你这一大家子的一份子,将来也会有自己的小小家庭。
他是你的孩子,当他悲伤喜悦,你会随之震动。
没有父母爱孩子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
所谓父爱母爱,最珍贵的地方,就在于无论他是谁,你都爱他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