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面能够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取得相应的成绩。可孩子往往会在学习的时候半途而废,这让家长们经常会感到忧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
家住武汉的王女士的九岁儿子孟孟就是这样。新学期伊始,王女士为了让孩子在成绩方面能够有所提高,就为自己儿子孟孟报了两个课外辅导班。起初,孟孟去了之后,还比较开心,因为在那里还认识了不少的小朋友可以一起学习讨论知识,下课的时候能够一起玩耍。
不过,好景不长,过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王女士接到了辅导班中心老师所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辅导中心老师询问王女士,为什么不让孩子继续上课了。王女士就很纳闷,明明放学之后,已经将孟孟送到了那里,怎么会没去呢?
结果,一回到家就看到孟孟再看电视,王女士二话不说就将孟孟打了一顿,并询问他不去的原因。孟孟却十分委屈地说:"太累了,我不想再去上了。"
其实,不光是孟孟很多孩子往往都会在学习上面存在着半途而废的现象,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学习上太过劳累
现在的家长们为了能够让孩子从起点上就胜过竞争对手,往往从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为孩子去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或者兴趣班。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平均一个孩子每周要参加三个以上的补习班,甚至最忙的孩子补习班数量高达九个。
沉重的补习班就会给孩子过早的造成很大的压力,让他们在学校里面接受完学习知识后,又要去参与相应的补习培训,等到很晚回到家,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开始忙着去写作业,这些累积起来的学习任务,就会让孩子在学习上面太过劳累。

孩子觉得太过劳累不想上的时候,家长们还会劝孩子或者威胁孩子继续学习,他们一般会说:
(1) "孩子,吃得苦中苦,才能方为人上人,你要继续坚持下去才行。"
(2) "你晚上不去上课是不是,那你周末就别想去看动画片了。"
孩子往往为了逃避这样的补习班,就会想方设法的去撒谎,称:
(1) "明天补习班老师有事,所以明天不用上课。"
(2) "妈妈,我生病了,明天去不了了。"
孩子其实也并不想撒谎,只是被迫而撒谎。
对此,教育作家尹建莉也说过:"如果没有诱因,孩子是没有必要去拿撒谎来为难自己,孩子天生不会撒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
而现在应试教育所编写的教材下,很多内容是和孩子的生活是相脱节的,孩子自然不能够感同身受,也就提不起兴趣。
另外,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也往往过高,常常把孩子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孩子平常的心理感受。孩子一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对孩子进行批评,长此以往,孩子当然就会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3. 孩子没有明确的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具有效果的学习目标,不仅需要让教师知道,而且学生也要知道。就像在战场上的作战指挥一样,不止是指战员需要知道,士兵们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每个战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很快消灭敌人,取得相应的胜利。"
而在现实情况中,孩子往往在学习上面没有明确的目标,基本上都是被家长"赶鸭子上架"推着往前走,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只是知道继续学就对了,不引起家长的抱怨,这条路就是正确的。

在孩子出现的这些情况当中,尤其是第三种是导致孩子经常在学习上"半途而废"的主要原因。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定位速效法"来有效解决。
定位速效法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和亨利的一个实验:他们招募了一群孩子,并将这些孩子相应的分为了三组,每组孩子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同的。
(1) 组孩子没有获得任何的信息提示,他们就一直跟着向导向前走。(2) 组孩子只知道起点距离目的地有十公里,但是中途也没有任何的提示显示他们走了多远,也只能跟着向导向前走。(3) 组孩子获得的信息量最多,他们不仅知道这里距离目的地的距离,而且在沿途的行进中也能够知道自己到底走了多远,因为上面标有相应的里程。结果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发现(1)组孩子最后溃不成军;(2)组学生由刚开始的精神饱满变得焦躁不安;(3)组孩子一直保持着同一个积极的状态。
最终结果也能看出,丙组最快,乙组次之,甲组最慢。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丙组的孩子在路途中一直都有明确的目标反馈,所以才让他们不断地坚持走了下去。
于是,心理学就将这种按计划工作、目的清晰、效率增高的现象定义为"定位速效法"。
家长如何正确使用"定位速效法"来促进孩子学习通过心理学家罗斯和亨利的实验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定位速效法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帮助的。那么,我们家长在平时应当如何使用这种方法,来促进孩子的学习呢。
1. 为孩子设立明确的目标
我们家长要在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下,为孩子设立合理而明确的目标,这种目标最好不要以孩子最后取得多少成绩来定义,而是要在孩子学习的具体科目板块上为孩子设立所应达到的目标。
(1) 在数学上,我们可以让孩子今天在数学科目上先记牢乘法口诀表,再去尝试做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
(2) 在语文上,我们可以让孩子今天先尝试背一首古诗,再在这个基础上为孩子加量。
当然,这种目标的尺度不要过大,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施才行,这样孩子才能够扎实的掌握相应的知识。

2.对孩子进行一些相应的鼓励
我们发现孩子在学习上,慢慢的有所进步时,要给予孩子一些相应的鼓励。
(1) 孩子今天成功的完成了之前所规定的古诗词背诵任务,我们可以夸一句:"孩子,你真棒。"
(2) 孩子在提前写完作业时,我们可以在鼓励孩子的同时,给他留一些时间让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在获得了相应的鼓励,他就会获得这种努力所带来的反馈感,从而产生更大的助力,推动着他去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让孩子向着自己所计划的更高目标不断努力。

"定位速效法"对于孩子的学习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家长要是学会合理运用,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