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别再对“家暴”忍辱负重了,这个时候反抗比容忍更重要

导读:今天我们来谈谈家暴!之所以想谈,是因为我看到了一组数据,这组数据让我看到在我们不知道的世界里,竟然有女人认为家暴合理,这不禁我惊掉了下巴!究竟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扭曲的思想?

妈妈,别再对家暴”忍辱负重了,这个时候反抗比容忍更重要

根据来自34个国家的统计报告分析,在非洲,70%非洲公民支持家暴,1/4妇女认为家暴合理,在中非和西非以及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受访者中,对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的接受尤其普遍。——源自北方国际社会发布的一篇文章《70%非洲公民支持家暴,1/4妇女认为家暴合理,教育程度起很大影响》

看到这个数字,我内心是震惊的,为什么会有女人认为家暴合理,她有受虐倾向吗?就算文化程度低,也不应该认为自己被打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然而家暴的情况并非只停留在非洲这个地区,你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上方搜索栏输入家暴”,你会发现家暴”在世界普遍存在,而且时常发生,只是没有被披露而已。

最近看到中国青年报发布的一则消息,亲妈用铁棍痛打自己30岁的亲女儿,下手一点不含糊,臀部、手肘、腿部都有大面积瘀伤,而被打的原因更是令人意向不到,竟然是因为女儿30岁没嫁人,没有活出个人样,让自己有盼头。

这则新闻颠覆了我对家暴的重新认识,在我的认识里,家暴是丈夫对妻子,爸爸对孩子,没想到亲妈也能如此决绝,说好的虎毒不食子呢?说好的无条件的爱呢?说好的伟大的母爱呢?在家暴面前,所有的常识都可能被颠覆。

一、家暴这么普遍,是情绪的错吗?这样的锅,情绪表示它不背!

家暴是一种病,但是这种病却是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叠加的结果,情绪只是家暴的导火索,它只是占了其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家暴真正的原因让人唏嘘。

1.基因决定家暴的遗传属性。

家暴遗传”是指家庭暴力造成的伤害后果,不会止于暴力关系中的双方,还会延伸到下一代身上,这叫做代际遗传。人的行为模式会从两个方面获得:一个是先天的,来自基因。另一个是来自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①先天遗传。美国遗传学家雅各布什对一些男性罪犯的性染色体做了一些研究之后提出,具有XYY染色体的人,具有更多的犯罪和暴力倾向。男性的染色体是XY,Y代表着雄性,多了一个Y,意味着雄性激素过多,拥有这样基因的人容易兴奋,感到欲望不满足,厌学,自我克制力差,脾气暴躁,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呈现出偏执型的性格,特别容易犯罪。据说,希特勒和泰森的染色体就是XYY”,他们身上的XYY基因让他们的成功的同时也骂名不断,成也XYY,败也XYY。

②后天家庭教育不当的后果。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孩子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下长大,你渴望孩子有个健康的心态,基本不可能。我曾经看到一个案例,从小小贝看着她妈妈被爸爸打着长大,长大后,她也认为这是女人该有的生活方式,她也找了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人成家,整天遭遇着暴力对待,却从未想过逃离,承受着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当她有了孩子,她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施暴者,但她自己却未察觉到这一点,当她察觉的时候,孩子已经是暴力下的受害者,开始了新一轮的代际遗传”。

2.家暴是社会制度下的产物。

像非洲这样的社会,当大多数人都用暴力解决问题,用拳头说话的时候,我们习惯性的认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的多数人原则”。社会习惯用多数人”原则给你重新洗脑,颠覆你原本的价值观。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反暴”社会,2016年就出台并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虽然法律的有效实施尚有难度,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在路上,法律的出台也让我们认识到反暴的重要性,我们的价值观没有被扭曲。

3.情绪失控。

物极必反,有些人的控制欲太强,一旦情况稍有失控,他就会觉得失去了掌控感,当情绪无法得到恰当的发泄,就会引发家暴。之前闹的沸沸扬扬的俞渝李国庆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李国庆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连在公众面前,都很难控制自己,做出了摔杯”这样的行为,很难想象在家庭中他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情绪是家暴的导火索,但不是家暴的底层原因,我们探究家暴的根源,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家暴问题。

二、家暴的类型有哪些?

你以为家暴只是肢体上的伤害?你以为家暴只是女性群体的专利?错!家暴从来不固定人群,也不固定方式,它总以你意向不到的方式出现,当你发现时,你可能都已经被家暴”了!

1.按家暴对象划分。

根据受害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对女性群体的家暴,对孩子的家暴,对老人的家暴,对男性群体的家暴,只要是家庭中相对弱势的群体都有可能成为被家暴的对象。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也许是女性群体的家暴事件,毕竟像上文那个事件中虎毒不食子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对老人的家暴,却是我们经常忽视的。老人的法律意识薄弱,对家暴的感知力不强,再加上体力不支,反抗力差,就算被家暴,也只能默默忍受,往往会成为施暴者虐待的对象。

2.按家暴的实施方式划分。

按家暴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身体虐待和精神虐待。身体虐待,是指故意造成他人躯体疼痛或受伤的行为。精神虐待是指用不尊重、侮辱、恐吓、施加压力、威胁等手段给受害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

还记得那个被4.7万条短信逼死的美国高材生吗?2个月发送4.7万条短信,数百条是关于让男朋友去死的短信。网友们数学都特别好,做了一个统计:女的平均一天发667条短信,刨去吃饭睡觉时间,平均一分半发一条,这样的精神摧残,就算是高材生,也不堪重负。

在家暴的过程中,身体虐待与精神虐待往往难以分开,身体虐待和精神虐待会同步进行,而双重暴力的叠加会直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甚至生命。

三、家暴不止于现在,不止于一代。

家暴对于施暴者来说是得到了情绪上的发泄,但是对于被家暴人(一般是女人和孩子)来说,带来的伤害却是毁灭级的。

1.家暴让家庭不再是庇护的港湾。

都说家是灯塔,给灵魂指路; 家是阳光,给身心温暖; 家是绿洲,给生命希望。那如果家里存在家暴,家还是灯塔,是阳光,是绿洲吗?当家成为了家暴的战场,那么一切的美好将随之远离,家是噩梦,是魔窟,是深渊。

2.家暴影响孩子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前面我们分析了家暴的因素,家暴的代际遗传将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家暴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暴力解决问题的价值取向。在家暴的环境中,你会发现孩子的心理会出现很大的扭曲,会使孩子产生怨恨、逆反、畏惧、自卑、无助、暴躁、孤独、撒谎、固执等心理,这些心理会让孩子未来可能走上两个极端:要么不懂反抗,屈服于别人,成为受虐者;要么让自己变强,反抗过渡,欺负别人,成为施暴者。

曾经看过一则案例,母亲常年忍受父亲的家暴,因为自己的2个孩子不曾逃离,她天真的以为未来孩子会成为保护她的盾牌。小的时候孩子看到父亲家暴,还会动手帮忙,可是每次帮忙都会遭到毒打,孩子学乖了,下次见到母亲被打,要么静静的看着,要么远远的躲开。等孩子长大成人,当她再次遭遇家暴,孩子没有带母亲逃离魔窟,冷漠的看着母亲被打。而这时年迈的母亲才想起法律这扇大门,无奈拨通了110。

在家暴中成长的孩子,都会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家暴的经历让孩子放弃了抵抗的能力,这是案例中母亲悲剧的根源。如果第一次家暴的时候,母亲就有带着孩子反抗的勇气,也许孩子就不会成为习得性无助下的产物,孩子的人生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走向。

四、如何逃离家暴的魔窟?

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我国家庭暴力发生率在29.7%~35.7%,虽然2016年就出台了家暴法,但是家暴的案件发生率却没有因此降低,家暴依旧发生在我们身边。如何逃离家暴的魔窟,在才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重视第一次家暴。

受害者第一次遭遇家暴的时候往往不够重视,以为这只是第一次,以为这里面还有爱,心存侥幸。当施暴者平静下来,他们会道歉,会用各种方式求得原谅。如果这时受害者理所应当的原谅,这时的心软会打开家暴的大门,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就变得理所当然。

应对方法:当遭遇第一次家暴,收起你的圣母心,对待家暴,你需要零容忍。你可以原谅,但更需要纠错。你们可以进行有效对话,明确家暴”概念及行为,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双方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聊聊,共同学习情绪管控的方法。

2.求助于法律及社会。

曾经解放日报发布过一组数据:受害者平均遭受35次家暴之后才选择报警,除了受害者认为家暴是可耻的以外,他们普遍不相信法律可以解决问题。

家暴法针对受害人不敢报的情况,制定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条款。

如果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暴危险时,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及骚扰、跟踪申请人,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等。

——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虽然法律的落地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家暴事件,但可以让更多的受害女性觉醒、勇敢起来。随着我国家暴法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法律会成为我们的保护伞。除了法律,也可以向社会反映情况,别忘了,还有一个组织,叫反家暴联盟”。

应对方法:当遭遇家暴时,我们别忘记打110,1次不管用,可以打10次,别放弃希望,从法律公布到有效的实施,这是一场制度与陋习的较量,给社会一点时间,给自己一点勇气与坚持。

3.求助于亲人或朋友。

如果遭遇家暴,求助亲人或朋友也是有技巧的。求助于那些跟你三观一致的朋友比你乱求助更有效。因为在你的亲人朋友中,可能存在猪队友”。他们会认为离婚是件丢脸的事,他们会劝合不劝离”的装好人,他们会认为打是情,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恩爱。

应对方法:建立自己的保护圈,找到那些永远无条件站在你身后的朋友。就像《少年的你》中陈念和小北这样的朋友,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拥有一个永远无条件保护你的人是人生的一种财富。

4.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施暴者之所以能够施暴,是因为他认为在经济上,力量上还有心理上他都比你强。这个时候需要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害。

应对方法:经济上,有自己的一份收入,给自己建立一个小金库,让自己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有养活自己的底气,这份底气会让你不再畏惧,给你逃离的勇气。在力量上,坚持运动,如果可以,试试练习跆拳道,拳击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运动,锻炼自己的体魄,不让自己的体力输在家暴的战场上。在心理上,别被现实打倒,让自己时刻有反抗的勇气,不惧怕谣言与诽谤,不惧怕威胁与恫吓,让自己真正变得强大起来。

作为女人,我们是天生的弱者,但也是天生的强者,就连生孩子这样最高级的疼痛都有勇气面对,我们也不应对家暴妥协,因为妥协不会换来和谐。最后,希望所有的女性朋友都能直面人生的黑暗,愿所有人都有拯救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