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厌学:如何构建孩子的积极自我概念?

昨天早上大宝竟闹着要不去学校,这可是近半年来的第一次呀。在经过斗智斗勇的说服送上校车之后,费解之余我突然想起前一天晚上他的一个行为。

记得当时和宝贝一起玩耍的时候,他主动画了幅画让我看看怎么样,这是他平日经常做的动作,大宝4岁半,没事就喜欢画画,还会让我评选哪个最好看,哪个一般般,哪个最不好看。我按照往常一样,夸赞他说,很漂亮啊!

谁知道他竟然非常冷冷的说道:但是有些messy”

啊?”我吃惊的看着他。

今天在学校我画了幅画,老师就说有些messy,然后就没有盖章”他有些伤心的说道。

......

大宝很少回家谈及学校的事情,除非是在他感觉很膈应的事,才会回来告诉我们。我在安抚心疼他的同时,也深切感觉到:

对于孩子而言,面对外部成人的评价,很多时候他是没有任何防御的。而作为监督者,其良好的引导教育,帮助孩子构建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是至关重要。

孩子厌学:如何构建孩子的积极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而自我概念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自我引导。积极正向的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是有助于孩子树立阳光自信的性格,相反,消极的自我概念则会导致孩子畏头畏尾,胆小怕事,甚至是导致自我价值感的降低。

记得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相比成人而言,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的薄弱”。所以在儿童教育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内心承受力并给到积极正向的引导。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妈妈在明知道儿子是弱智的情况下,却没有一点嫌弃放弃他的意思,而是想方设法发现儿子身上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告诉他you are no difference than anybody else”。让阿甘从小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这种积极的自我概念在之后阿甘的整个人生历程中可以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是他乐观,成功的人生原动力。

记得有次孩子在家写数字,他满心欢喜的照着描写,奶奶看到了是各种挑剔,这个写歪了,这个笔顺错了......没过一会儿就看到孩子已经不再写了,满脸沮丧的去玩玩具了。

其实对孩子的行为反馈就像是大人的拍照,当你看到照片很难看的时候,你就会下意识地拒绝去拍照。而美颜状态下情况则是大不相同;孩子其实也是一样,当他的行为在别人的反馈中只有挑剔和失败的时候,就会选择回避和自我怀疑。

对孩子来说,在没有很好的防御系统保护的情况下,呵护好孩子地内在驱动力和自信心是每个儿童陪伴者需要关注和重视的。

孩子积极自我概念的构建,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教师,是促进孩子积极良好的自我概念的树立的引导者。

通过一次次成功的体验经历,来构建起孩子积极乐观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主动性。可以通过及时性的反馈,外部奖赏和适当批评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对批评方面,要保持公平公正,并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来因地制宜。所有的手段都是具体的途径,明确好教育的目标是学校及教师所要明确的初衷。

记得在TED的演讲《everyone need a champion》中演讲者就提到孩子虽然是要听老师的话,但他不会听他讨厌人的话”,这一点尤其是对于幼小阶段的孩子特别明显。

教师作为人类的心灵工程师,可以说是身兼重任,百年大计。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就曾提到要对心灵加以指导,首先就要清楚心灵是如何运作的”。

父母可以说是孩子成长路上关键队友。

如果说老师因为孩子众多无法做到对于每个孩子的因地制宜的话,那父母,面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对其关爱和引导是每个父母无可推卸的责任了。

1,对孩子无条件的积极接纳和关注。

即对于孩子一切行为和情绪的接纳,不予批判和指责。记得去年在上海高架上,一对母子发生争吵,儿子因为同学间的冲突受到老师的批评,并要求叫家长,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妈妈再火上浇油的数落孩子,甚至是在串流的行车中停下来,最终酿成了悲剧。

其实对于本来已经在学校受到处分的孩子来说,内心已经是跌到了谷底,他唯一的希望可能就是找个人安静的接纳自己情绪,倾听自己诉说而已。就是这样简单的需求父母也最后剥夺了它,犹如压断最后一根稻草一般,让他对生活已经了无希望。

接纳可以说是一切关系重塑的基础,父母的接纳更多如此,无条件的积极接纳即父母给到孩子最基本的关爱。

2,营造民主化的家庭环境氛围

即家长与孩子彼此间能平等对待,互相尊重,各自交流自己的看法,对于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父母要注意鼓励孩子的独立自主和进取心,鼓励孩子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见解。逐渐帮助孩子构建起积极的自我概念。让孩子可以更有安全感,更加自信的面对成长。

记得日本性格心理学家曾经将家庭的教育类型氛围: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严厉型。专制型家长往往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从而导致孩子自主性较差;溺爱型家长顾名思义,就是过度包容孩子的错误和要求,就会导致孩子任性,反抗等心理。放任型家长就是对孩子放任自流,导致冷酷,攻击等心理;严厉型的家长会对孩子寄语过高的期望,让孩子容易丧失独立性和自主性。

所以要倡导努力做民主型的家长,对孩子接纳的同时,做到指导而不支配,自由而不放纵!

心理学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厌学等成长问题的时候,总是过于聚焦在事情的表象,去企图教育和要求孩子,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人生而不完美,这也是我们学习成长的价值所在!

试着给到孩子信赖和空间,相信孩子,学做民主型父母,遇到问题不过分焦虑,给到孩子犯错的机会,也给到孩子以成长的时间。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神队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不断构建起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