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的产检项目繁多,有的名称会比较接近,导致准妈妈容易混淆,比如唐氏筛查和糖耐量筛查、听胎心和胎心监护等。我记得孕中期开始每次产检医生都会听一次胎心,但是胎心监护却不是每次都做,是特定的时间里才做的。
那么,听胎心和胎心监护是一回事吗?
首先什么是听胎心?
胎心就是宝宝的心跳,它能反应胎儿在子宫内的健康状态。怀孕6-8周时通过B超检查可以看到胎儿最初的胎心博动,等到孕17-20周的时候可以通过听诊器清楚的听到胎心音,胎儿正常的胎心率是110-160次/分钟,有的准妈妈觉得胎心音像钟表的滴答声;有的准妈妈觉得胎心音像火车的轰隆声。总之,在第一次听到宝宝胎心音时,准妈妈们都会显得特别的幸福和神奇。
听胎心的方法比较简单,现在很多准妈妈会买一台家庭用的胎心仪在家里监护胎心,每天晚上坚持听一听,再配合下胎动情况,就能及时了解宝宝在宫内的情况了。(下面附图一张,方便准妈妈找到胎心所在位置)
我觉得很多的宝妈和当年也是一样的,都认为胎心和胎心率是一样的东西,平时也没有过多的关注,但是胎心和胎心监护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我们不妨先了解他们的定义,在看看它们各自的作用。
在孕妈妈们产检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医生要求听胎心,孕晚期的孕妈妈还会被要求每次产检的时候都要做胎心监护,于是很多孕妈妈们就觉得胎心监护不过也就是听听胎心,没有做的必要,其实,听胎心和胎心监护差别可大了呢!听胎心和胎心监护检查的目的上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检测胎儿心率变化来了解胎儿的生存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说,听胎心是基础监测,而胎心监护是升级版的听胎心。从监测的时间点上,听胎心时间段像是一个即时监控。而胎心监护属于一段时间的监测,更能客观的监测胎儿的健康情况。
听胎心和胎心监护的时间不同:早在孕3月的时候,胎儿的心脏已经开始跳动,开始工作了。一般在孕12周的时候用专门的听胎心仪器多普勒高灵敏度仪器,就可以从孕妈妈的腹部测到胎心音。一般从孕12周以后,如果去医院产检的时候,听胎心音就是检查项目。而胎心监护一般是从孕9月以后开始,每周一次或者俩周一次,或者孕10月时候一周一次,临产时候也需要做胎心监护。宏观上说目的一样,具体方式不一样。一般听胎心是12周之后的产检都会听。而胎心监护是最后俩月才做的,监护时间较长,专门的仪器。
严格意义上说不一样,听胎心是瞬时的胎心率,听到胎心说明宝宝那一瞬时是好的,存在胎心。而胎心监护是连续的20分钟或者更长时间的持续胎心率,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胎心率变化是否正常,从而反映胎儿是否正常,是否有宫内窘迫等情况。一般来说,孕早中期 听胎心,孕晚期临产胎心监护。
###听胎心是使用听诊器听取实时胎心,判断胎儿胎心是否正常。在胎儿心脏所在的位置才能听到,一般听诊1分钟左右。胎心监护是使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儿在子宫收缩及胎动时的胎心率变化情况,可以评估胎儿在宫腔内是否存在缺氧,有无宫内窘迫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