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跟女儿谈心,说她脾气太倔,能不能改改,这孩子只要说不吃的东西,你怎么劝,怎么哄,半口不吃,衣服也是,无论我们觉得多好看,只要她不喜欢,你怎么说都没用,连试都不肯试。
有时候是真的很来气,尤其在吃饭问题上,今年都12岁了,几乎没吃过绿叶菜,因为这事我曾经想过多少办法,动过多少脑子,费了多少话,算的上是绞尽脑汁,到现在还是个不吃。
有时候气急了,随口就是一句:跟你爹一个德行!咋这么倔呢!
先不说我脾气什么样,也许是当事者迷,反正在我眼里,何止是她爸,孩子的奶奶脾气也特别倔,真的感觉就是基因决定的。

但是女儿又特别善解人意,每次说话都会顾及我们的感受,很巧妙的那些避开伤情伤面的词汇,有时候一开心我就会说:这一点不错,随你妈我了。
可想而知,女儿经常回我的就是:嗯嗯,是是是,好的全随你,不好的都随我爸!可不,就连那个邋遢劲儿都跟她爹一样一样滴。
说到这,那么孩子的脾气性格啥的到底是随了谁呢,还是后天家庭环境下养成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百度里查到的答案:
孩子的性格和智力究竟会遗传谁比较多呢?

智力是母亲的遗传大。智力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受到环境、营养、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据科学家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50%-60%,就遗传而言,妈妈聪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如果是个男孩子,就会更聪明。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1个,所以妈妈的智力在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性格是父亲的遗传大,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影响。比较而言,爸爸的影响力会大过妈妈,其中,父爱的作用对女儿的影响更大。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父亲在女儿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温柔个性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有一位专家提出,父亲能传授给女儿生活上的许多重要的教训和经验,使女儿的性格更加丰富多彩。
也就是说,我随口说的话恰好是正确的,哈哈,所以冲这一点真的可以在宝爸面前趾高气扬了,可是后来儿子的出生让我对教育和遗传有了更多的认知与看法。

儿子从小性格温和,很少发脾气,几乎样样事情都让着姐姐,尽管他小,尽管他也喜欢让出去的东西。
而且儿子从小就特别干净,这一点跟女儿也是天壤之别,女儿是人待在哪里,哪里就乱糟糟一片,而且催着喊着还未见得收拾,儿子也是教育他东西哪里拿的放哪里,他就能特自然的做到。
儿子的干净是发自内心的,你能看出来的是,他自己都接受不了哪里不齐整,看见床单皱了,去过去抻平,看见书架上的书放歪了他会过去摆好,反正儿子比起女儿更像我,特别整洁。
一个家,一个环境,同样的爹妈,同样的教育,却拥有两个性格脾气迥然不同的孩子。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这一切?
现在再看看后天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给孩子的哪些影响是最深刻有效的,还是以我的两个孩子为例。
女儿小时候由姥姥照顾,妈妈这个人太勤快,太干净,印象里年轻时候她只要她身体好好的情况下,就没闲着的时候,整天忙活,整天收拾,那时候我还纳闷,我妈整天忙啥呢,也不见她坐一下跟我们聊聊天。

家里哪哪儿都一尘不染,别人来我们家玩,都不敢轻易坐,先得问问我妈坐这儿行吗?地上也是,从来都是干干净净,那些来找我爸的人,都不敢抽烟,烟灰掉地上都会下意识看看我妈的脸。
尽管那会儿是在农村,住的瓦房,但是全村我妈是出了名的干净,别人家都随便惯了,上我家来就显得格外不自在,因为不能随便扔随便坐。
她带女儿的时候,在卫生这方面,我是一百个放心,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洁净如新,利利索索,由于她过分的干净讲究,别人收拾的都很难入她眼,所以女儿几乎10岁之前,没做过任何家务事,我妈全部代劳。
一是因为她嫌弃孩子干不好,她弄完自己还得再来一遍,不如自己来的痛快,二是总觉得一个孩子让她干啥啊,自己健健康康,身体倍棒也闲不住。
所以,这就养成了一种什么现象呢?女儿从来不收拾,从来不操心自己的东西放哪里了,因为总有一个人跟在她屁股后面给她归类回笼,但是,老妈呢又爱唠叨,她自己一边干着,一边嫌弃女儿懒,可是女儿干完了她又不满意,还得重新弄一遍。

从小女儿的脾气大,源自于老妈的唠叨所致,嘟囔烦了,去干,不合适接着被唠叨,实在忍受不了就开始冲我妈吼,而我妈,一旦看见女儿大吼大叫的,心里又委屈总觉得自己天天事无巨细,干了那么多,孩子还不体谅,所以她也压制不住自己,就开始吵吵。
于是这一老一小,隔两天就跟斗鸡一样,竖着毛吵啊嚷嚷,然后最不争气的是我妈,明明孩子不对,她这样对你你就别迁就她了吧,她不,吵完了她心里受不了,一会儿再跟女儿主动和好。
当我辞职后回到家里,看到女儿霸道,邋遢又倔强的样子,真的从心里急,从家呆长了才发现问题都出在老妈身上,如此教育,再加上基因里(遗传了她爹的)就有这一项特点,她能不成为现在的样子吗?
再来说儿子,这个臭小子是奶奶带大的,婆婆这个人和妈妈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她超级不爱整理,特别懒,可是脾气性格随和,孩子有点错啥的,她根本不介意,啥事得过且过,基本上属于纵容。

婆婆没什么规矩可讲,她对孩子就是:你干啥都行,屎拉在屋里都不带说的,还笑嘻嘻的去收拾,但还收拾不干净,地面擦一下完事,都不用水冲,这种事搁在我妈身上,一次就给你改过来,永远不能再有第二次。
最大的问题是,婆婆这个人无论你给她指出多少遍,说了多少次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永远只是答应,甚至都不回应,回过头来,还按自己的弄,永远忠于自己那一套理论和方式。
这一点我在他爹身上已经看到了,跟他妈简直就是复制粘贴,而我女儿现在生怕被她奶奶和爸爸落下,紧随其后,死守家风”,尽管我这个妈天天替她温习小女孩要干净一点,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用处甚微。
我儿子的脾气温顺应该就是在奶奶带的两年里,从未被吵过教训过有关,都不知道什么叫回嘴,而且他在奶奶这种万事皆可行”的氛围之下,几乎没有感受过被否认。

儿子虽然是祥和一片,但却缺乏个性,也不知道动用脾气这个武器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奶奶基本事事依着他,不用动脑子发脾气去争取,也没产生过自我保护意识,不懂,因为没人跟他对立。
后期我回归家庭以后,两个孩子身上的问题我都接受不了,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才逐渐改掉他们身上一些毛病,可女儿有的问题已经根深蒂固,她跟姥姥在一起的时间太长,好多习惯和脾气性格已经形成。
儿子则比较听话,也小,一切还没融到骨子里,容易改变,来到我身边以后跟随我的习惯和教育慢慢就蜕变了,性格也很好,比较灵活,什么事一说很容易接受,也很整洁规矩,好像他自身就喜欢平平整整(这方面遗传了我的基因),只是奶奶埋没了孩子的天性,再加上那时候小,只有跟随的份,也无法自主决定改变自己的环境。
所以尽管都是一个爹一个妈,基因的分配和在讲个人身上成长的模式都不一样,而抚养两个孩子的人性格也有天壤之别,所以才让他俩有那么多的截然不同。

综上,孩子的脾气性格基因是一部分决定因素,但后天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真的也至关重要,在孩子6岁之前,家长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这个阶段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以我家儿女为实例带给朋友们的这篇文章,希望能引起你们的一些共鸣和启发,育儿不是小事,看到成功也是若干年以后,一旦孩子长大成人检验我们教育水平的时候也就到了,希望到那个时候我们能感到欣慰,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