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爱的孩子才有安全感,父母应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孩子是天真幼稚的,理应得到父母和家庭的呵护和宽慰。但是,有许多急功近利和盲目短视的家长,一味地催促孩子快些成长、超前学习,不懂得时常给孩子一个拥抱,和孩子共情共感,并且对孩子说到做到,导致孩子从童年、少年和青春期开始,就陷入了自我质疑和否定的迷途,甚至终其一生都缺乏安全感,实在是家庭教育的遗憾!
1、拥抱。
一个孩子的情感慰藉,是从幼年和童年时开始的。
而亲子之间,除了催促进步和引导教化的责任,还应该在言行举止上,有一些温情和柔和的小动作”。比如在孩子哭鼻子或遇到挫折的时候,大大方方地给孩子一个拥抱,让他获得片刻心灵上的抚慰,有时候,可比义正言辞地批评责罚要管用得多。
而且越是年长懂事的孩子,其实越需要拉进和父母家庭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很多场景下,轻轻一个拥抱,将手搭在孩子肩上,或是细微地摩挲他的脊背,对孩子予以冲动情绪的缓解,让他在情感和认知上,明白自己不管做错什么事情,父母和家庭始终是他最坚实可靠的后盾,这是改善亲子关系的有效方式。
02 共情。
如今的孩子喜欢玩手机、打游戏和刷视频,在行为上和大人贴近。
然而,孩子们喜欢看的资讯,喜欢玩的游戏和喜欢看的视频,有很大概率都不是大人的菜”。那么在这样一个情感、认知和喜好隔阂日益深刻的网络时代,大人如何去理解孩子,透彻了解孩子的心中所想呢?
这就需要:共情和共感。
作为成年人的父母,自然无需去学会孩子们喜欢的一切,无需知道他们喜欢火影忍者还是东野圭吾,喜欢玩枪战游戏还是沙盒游戏,喜欢足球还是吉他。但我们可以在孩子快乐时宽容以待,在孩子失落时轻声细语。
也就是说,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喜好和隐私,给他一个充分施展和释放的独立空间,不管是手机、日记还是房间,我们需要的是尊重、理解和共情,随着孩子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与情绪变化,去适时地制定和实施恰当的教育措施。
而不是因为孩子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暴跳如雷,不给孩子任何辩解和改错的机会,缺乏共情的能力,那么自然也教不好孩子。
03 守信。
很多对于孩子来说犹如天崩地裂的大事,对于一些父母来说却是置若罔闻,那又何谈教育呢?
有些父母轻言承诺,在孩子备考应试前什么都敢许诺,等到考试成绩公布缺又王顾左右而言他”,装作失忆症”;还有些父母每逢春节逛亲戚,孩子收到压岁钱都装进自己口袋里,美其名曰替孩子保存”,可到了事后孩子想要买玩具时,却又以存钱、省钱和教育为名,一而再再而三地欺瞒”孩子。
对于许多中国孩子来说,以上这两种情形,都是童年时最不堪入目的记忆。
可是等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终究还是会成为哄骗孩子”的父母。究其原因,就是大人总是把孩子不当一回事,甚至没有当成完整独立的一个人,自然也就不认为自己需要对孩子诚实守信”。可是,一旦孩子从心底里建立起了父母的话不可信”的意识,那么在以后的成长过程和家庭生活中,显然会越来越感受不到安全感。
总之,想要给孩子安全感的父母,要懂得在孩子情绪低落时给他拥抱”,在孩子的学业生活中懂得和他共情”情绪和心境,并且在和孩子共同生活的岁月中,不能轻言承诺,说到就要做到,做不到就干脆不要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个自信阳光的优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