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爸爸的存在感

好吧,这篇文章开头,不得不先假设一个前提:就是在很多家庭中,爸爸的存在感都不是非常强。

这个存在感,一方面指被叫做爸爸”的人在角色中的存在感,也可以说是某种角色的自我认同;另一方面是他在家庭生活参与中的存在感,从孩子出生时的照顾到孩子接受教育后的指导。当然,这个不是给爸爸这个笼统的角色贴标签,否则很多像我爸那样,工作育儿两手抓两手硬的爸爸们,要不乐意了。

所以,本文所提观点,所说方法,爸爸们各提所需,妈妈们也可以一边吃瓜一边指点下江山。

首先,让我们回归一下爸爸”这个角色。

当我们说到爸爸这个身份的时候,其实已经把两个人卷入进来,一个是孩子,一个是为孩子诞生贡献一半基因的成年男性。

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之时,爸爸”还不如粑粑”更好理解。对人脸的识别,对声音、对气味,母亲也都更有先天优势,爸爸的地位是相对尴尬的。对爸爸”的认识,是孩子理解世界,与社会建立连接的一部分,

总之,他是要学习的,要慢慢知道、理解、接受这个角色,这个人,并最终建立自己对此的认知,并找到和他共存的相处方式。嗯哼,所以,要成为孩子心中有存在感的爸爸”,可不是通过他会不会叫你两声判断的,因为有可能,他只是当你是臭粑粑”。

回过头来看,当一个成年男性初为人父时,自己就能快速切换,进入到这个角色当中吗?升级还需要点时间不是?

通常男性也都是在心理认知上一步步升级为爸爸的,当然很多人也会拒绝这种认同,我们暂且不考虑这种队友。更多人是升级不得法门”,期待、茫然交织在一起,一不小心如果还带上畏难情绪,或者拖延症犯了,很有可能除了被媳妇diss,还可能被亲生的娃嫌弃,毫无身为爸爸的存在感,更别提成就感。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初步完成,父子/父女双方,对爸爸”角色的建构呢?

作为一个天天和绘本打交道的人,肯定是要告诉你,怎么依托绘本,找到爸爸”的感觉(言下之意就是方法很多,只是我更习惯借书说话,借书谈情)。

首先,彼此要先通过语言”来洗脑。

此处,可以选择宫西达也老师的《爸爸,爸爸,爸爸》。

爸爸的存在感

这本书看名字,就知道有点洗脑,非常符合小朋友热衷重复的语言习惯。不管是妈妈读,还是爸爸亲自上场都可以。

本书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因为中间涉及到了一个人身份的切换,如果孩子对成年人上班,有职业这件事情有概念了,那么这本书就再适合不过。

这本书拿在手里,乍一看书应该从后往前读,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从前往后读。从一个男性的职业开始:

老爸在工作的时候,他是拳击比赛的冠军。(翻页)我叫他老爸”……以此类推

让孩子知道不管这个男性是干嘛的,但是回到家,他就是我的爸爸”。当然,书中列举了各种对爸爸的称呼,也可以在读完后,和孩子一起来选择甚至创造一个自己对爸爸”的称呼。

如果这本书会被重复读,当然也可以换着从后往前读:

我叫他爸爸。爸爸在工作的时候,他是工地主任”,反向让小朋友加深,爸爸不仅仅是爸爸,他还可以做另外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臭粑粑

如果还是小小朋友,不知道为何司机”医生”,当然也能读,只需要跳过所有和职业相关的部分。不断用爸爸”老爸”爹地”等等称呼来跟他互动,当然此处互动,最好是老爸来,使劲儿往孩子眼前凑,用自己的面孔和某个称呼的韵律完美匹配。恭喜你,以后他看见某张熟悉的脸或者听到某个熟悉的称呼,他肯定知道,谁是爸爸,爸爸是谁”了。

OK,有些男士肯定会说,我家孩子对我还是很熟的,但是喜欢度不高,依恋性不强,虽然知道我是爸爸,但是在他心中,我貌似可有可无。不管你希望得到一个孩子亲昵是是一时起意,还是想时时如此,至少当你产生这个想法,这就已经脱离形式主义,要走向身为人父的本质了!

爸爸妈妈之所以每每叫出来,都非常富有感情。那是因为,真的有感情啊!妈妈表达母爱,有点先天优势,抱啊,亲啊,妈妈爱你啊,说得溜溜的,有些爸爸在此方面不太沾光。面对更容易接受直接情感表达的小朋友,表达父亲的爱意,作为刷存在感的重要一步,还是非常必要的。

此处,需要祭出爱意表达界的大神,《猜猜我有多爱你》!

这本书

熟悉它的人,一定对这波推荐内心嗤之以鼻!如果是绘本阅读入门段位,看名字也能瞬间看出,这个爱意绝对表达得很直接!

本书常见于,妈妈的必备晚安书list”,但是这本书,我一直觉得,肯定是为老爸们准备的副本,毕竟对于母爱的感知,小朋友除了某些特定年龄段,或者特殊情况,基本不需要猜!但是对于父爱吧……

书里猜猜我有多爱你”的开始,是由小兔子开启的,但这正是精髓!

好吧,请爸爸们,开始你的表演!”

(本书不适合安静地阅读!请从沙发上,床上站起来,妈妈可以选择一起参与或者单纯围观,总之老爸们,这是你表现的机会,也推荐作为家庭剧,时不时大家一起来演一演)

书里的每一个情节,都标配了一个动作。在表演过程中,需要按要求,展示出该动作。如果小朋友太小,需要妈妈从背后抱着孩子,帮助他一起来完成要求的动作,全程引导孩子注视面前一心想要表现的男性,当然,如果妈妈也能饱含爱意注视着自己的队友,可能效果更佳。

好了,首先,抓住老爸的耳朵!嗯,兔子界,想要男性好好听话,果然也是需要扭耳朵的!

爸爸,爸爸,爸爸

如果平时和老爸还算亲密,那么可以由孩子自己开启猜猜我有多爱你”,如果孩子还不会说话,可以由妈妈替孩子说,猜猜宝宝(可用宝宝的小名)有多爱爸爸”,如果妈妈缺席此次活动,爸爸也可以自说自话,至于是照着念字,还是带入孩子的名字和自己的身份,都可以,重在参与!

随着翻页,小兔子、大兔子,会分别完成:展臂、举手、倒立、甩娃子、上蹿下跳、大喊大叫、最后是对着月亮表忠心,啧啧,有几个动作看上去不太靠谱,那我们就随便发散下替代动作。

例如:小兔子的倒立式说我爱你,小朋友自然是不行的。不过你看,倒立的作用是为了和举手区分开,表达自己从头到脚指头都爱爸爸”,那么我们可以让孩子躺下,把脚举起来,再动动脚指头;或者站着,从自己的头摸到脚,总之达到连脚指头都爱爸爸这个目的就可以了!(同时还带着完成了一个身体识别和大运动)在家可自行发散,保证要让脚趾出镜就好。

这页翻过,是大兔子甩娃式表达,安全起见,估计是没有家长愿意实践这个动作,那么可以酌情,比如用举高高,或者自己趴地上,宝宝趴床上/沙发上,完成仰视孩子的姿势。此处强调的是,彼此连接所创建的爱,是更多更长远的。所以找个方法,和孩子手拉手,延长彼此的身高,这就应景了!如果父母力气大,也可以尝试完成双人托举,一个托脚一个托肩,让孩子飞一个”,当然,谨慎操作!追求本质不在于形式!

再说一个,是孩子最喜欢的跳上跳下”式,如果爸爸能hold住全场,让孩子跳一跳也没有坏处,毕竟孩子跳完自己也能跳,趣味性还是有的。如果不方便。我们保证有个高低变化即可,比如从蹲着到站起,爸爸一定更高嘛,那爱肯定更多嘛!此回合适合重复演绎,一边不断跳跃或者蹲站交替,一边碎碎念爸爸有多高就有多爱你”,视觉刺激和语言重复,对小朋友的影响还是很可观的。健身达人还可以尝试波比跳展示爸爸的威风!说不定以后你都不用用语言直白表达,一个姿势,孩子就能get你的爱意!

光说爸爸爱你”就可以完美提升存在感嘛?!这种说一说,一时见效,但是不够扎实,平日生活里,自然也是要见缝插针巩固效果的!

可是很多家庭,妈妈或者老人或者阿姨承担(包揽)了大多养育职责,爸爸能表现的机会不多(也有很多时候是自己累到回家只想葛优瘫,或者游戏视频公众号的诱惑力太强,总是影响我们刷级晋升勤劳爸爸)。

不过这个问题有一种可能,也许是我们没有找到身为爸爸的差异性!比如妈妈可以母乳,老人宠孩子可以被叫做隔代亲,作为爸爸的壁垒到底在哪里呢?古往今来很多写父爱的文章,都十分写意,很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那么下面,我要推荐基本具有实践价值的绘本!(由于我选了好几本,一天说不完,所以今天先来两本,下次继续,毕竟不只在父亲节这天才当爸爸,趁热打铁,往后几日也多努力,多多练手!)

第一本互动参考:《小猩猩的爸爸》

这本书

简直就是父子/父女互动入门参考指南,不亚于什么《好老公求生欲”指南》!而且,它不像大兔子小兔子之间的超高难度动作,这里面大猩猩小猩猩的互动,基本就是为人类爸爸量身打造!重要的是,由于它需要一定的力量支持,且一套完整动作需要耗费体力较大,妈妈和老人如果想要尝试,有一定的门槛。

首先,爸爸在决定开始前,先热身,活动手腕脚腕,扭扭脖子,扭扭腰!

如果需要点仪式感,可以主动吸引孩子来围观,以后每次你一热身,孩子就知道我要和爸爸一起看《小猩猩的爸爸》了。

然后,大家翻开书…

今天天气真好!”这个是个俗套的开头,大家也可以根据当天天气,自行描述,目的就是,烘托氛围。

第二页,爸爸跟我玩吧。”这里并没有一个该句话讲述者身份的明确定义,当然我们知道是小猩猩说的,他趴在爸爸怀里,看着镜头。

如果今天的故事,是孩子主动发起的,那么爸爸可以照着念,当然也可多问一句,你要和爸爸玩吗?”

如果是爸爸主动发起,比如父爱泛滥想要讨好下孩子;或者孩子正在家里造反,你想要控制一下他的行为;还可能是妈妈要忙点其他事情,让爸爸临时照看。此时,由爸爸发起阅读时,就可以说宝宝,来跟爸爸玩个小猩猩的游戏吧!”(请不要用询问方式,比如:要不要来跟爸爸玩之类的,很有可能得到的是对心灵的沉重一击!)

再翻页,是协议页”,这页对于和孩子的互动很重要,是彼此达成的一个协议:只玩一次!鉴于后续互动的趣味性,爸爸体力的付出情况,在这里一定要得到孩子明确的答复!因为书里是没有答复页”的!所以,如果此处孩子没有首肯,翻到下一页,你就错过良机,很容易被孩子要求再来一次”,所以记得不要给自己挖坑!

下一页开始,就没有什么稀奇的,你将完成各种难度的动作,来获得孩子的狂笑,同时在与孩子的互动中,留下一个厉害又有趣”爸爸的光辉形象!

看到这里,可能你会突然想,书干嘛去了?!那当然是要读啦,至于是你主导读,还是孩子主导读,也要看小朋友此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已经可以自己看书,自己说话的小朋友,将书交给他,让他看,翻到哪页,由他先读书上对应的内容,认字的会念字,不认字的,可以引导他先通过图片,说出对应的姿势比喻,例如飞机爸爸”滑梯爸爸”,一定要保证小朋友说对了,你再实施,这样你也顺便锻炼了他的记忆、识别、联想能力,总之,多维度刺激!此时,你也可以稍微喘口气,休息一下!

某个姿势,不要做一做就结束了,那样很枯燥不好玩,而且没有达到强化”作用。一定要一边做,一边嘴里碎碎念这个姿势对应的称呼飞机爸爸”滑梯爸爸”啊,甚至还可以让小朋友指出你动作像不像,也可以引导他尝试摆造型,延长了对该本书的阅读时间,也可以强化小朋友对很多形象、物品、词语的印象!总之,一举多得!

但这毕竟是个体力活儿,而且不是所有爸爸都有大把时间来”寓读于乐,很多时候,到家时候孩子都要睡了,再嗨一下,不利于哄睡,怎么办呢?!那么一定要把握好,睡前时间,争取在哄睡这件事情上,让家里其他成员都刮目相看一下!

第二本书,《晚安,爸爸》!

小朋友

也是一本操作性极强的爸爸成功学”指导用书!好让自己大显身手!当然,毕竟拿书读书和哄睡操作不是太好一起行事,在家操作可以选择:一,先读再哄,这个适合大龄儿童。他们有一定的记忆力和重复能力,读完书,再按照书上的事情,做一遍,不算太难!二,第三方在旁边念旁白,爸爸一边说台词,一边完成对应操作,这个适合所有孩子!

开篇,故事的背景已经设定好了,窗外漆黑一片,爸爸会对卡尔(也可换做自己宝宝的名字)说:来,儿子/女儿,我们该休息了!”

不,”卡尔总是反对,我不睡!”

这句很重要,不要以为它会激发孩子的叛逆,因为它本来就存在,反而由父母说出来,让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并且让他觉得,自己是被理解的!搞不好,如果爸妈这里模仿孩子通常耍赖的样子,还能让小朋友更好接受往下的环节!

下面的,故事就展开了,拖鞋号”列车,将带着小朋友完成睡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然后驶向他的房间,驶向一个美好的梦境。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不同家庭肯定有不同的程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改编,甚至可以在白天和孩子先预约,然后制定自己的拖鞋号”列车的行驶路线!重要的是,再此过程中,要让书、故事、现实生活、小朋友的主观意愿、父母的行为指导结合起来,在游戏化的故事中,完成最终的目标。

对于想要书里展示的一些环节,父母想要跳过或者改造的话,也可以根据画面内容进行改编,例如睡前给食物这一步,你会发现,妈妈给小兔子的胡萝卜,在之后的页面中并没有出现,而一般父母并不主张睡前吃东西(有睡前喝奶习惯的小朋友,这里只需把胡萝卜换成奶就可以了,当然语言上还是需要变成;胡萝卜变的奶,或者要把胡萝卜留给小兔子,我们只能喝neinei了),此处我们可以先把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展示一下,然后拿开,告诉孩子变到梦里去了,或者告诉他交给”拖鞋号列车员(爸爸),等宝宝饿了找列车员,类似做个所属人的转换。当然,还可以用食物形状的抱枕替代,当然这个好像有点太套路了。

对于小朋友特别不配合的环节,也可以进行分步拆解完成,并通过语言讲述可以一定的指导,比如刷牙!可以进行拆分,”拖鞋号列车,先到达了”长江/黄河站,我们需要在这里帮助牙齿大军,搜集一杯水,保证他们想要洗澡的时候,有水用;然后下一站是,”泡泡储备站,在这里,我们要变出泡泡制造机(挤牙膏),再往前,到了”牙齿洗澡堂,要开始给牙齿洗澡,最后是”冲水站!好了,最后完成刷牙。

以上是参考,大家完全可以随意发挥啊!

爸爸们不要觉得这个很麻烦,试着忘掉白天工作的疲劳,让自己像孩子一样,在无厘头的演绎中,得到释放。大人的参与情绪,才是真正影响孩子的关键!

猜猜我有多爱你

下一期,我将给爸爸们介绍,另外基本更高阶的绘本,不同于《小猩猩的爸爸》,是几本故事类的绘本,在故事中,爸爸们能更好地体会到在与孩子的相处中,爸爸们怎么展现自己的幽默、勇气等。

如果想要开始刷存在感,但是内心还有点小门槛,觉得自己不够软,再推荐一本给爸爸自己预热读的《海马先生》!

臭粑粑

不一定要先读个孩子听,爸爸们可以休息时,自己先看一看,找找爸爸的感觉!

父爱稳入山,也可以暖如阳!加油!!!

后记要表达下自己的小观点:对于热门的爸爸书,例如《我爸爸》《爸爸,我要月亮》《哒哒哒,爸爸超人》,爸爸们谨慎选择,各种爸爸超人化的书,就好像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读书一时爽,被孩子崇拜一时爽,但是高大上的人设也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压力。

毕竟,我们都是辛苦生活在各种生活烦事中的职场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