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苗苗课堂共同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1、对"溺爱型”家长要重说服
溺爱型家长对子女往往宠爱过深,看不到子女的缺点,甚至护短”。
于是,我针对他们护短”的特点,改变了沟通方式。谈话一开始,我从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入手,引导他们认识其孩子的不足,跟他们谈谈对孩子的期望,进而引导他们重视对小欣的教育。
我搜集了一些沉迷于手机、QQ聊天的学生的案例,和他们一起分析,引导他们看到其危害。几次下来,家长开始主动配合我的工作。
2、对打骂型”家长要重劝告
打骂型”家长多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与不懂得教育方法所致。
我通过短信时常发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给他。慢慢地,孩子变了,即使发生小冲突也能主动退一步。

3、对放弃型”家长要重鼓励
放弃型”家长往往在小学时就被自己孩子的成绩伤透了心,对自己的孩子丧失了信心。
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衡量自己的孩子,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可以适当安排这学期担任班中的委员,因为他发现教室中有垃圾总会主动捡起来,劳动很积极。
我逐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虽然和家长提孩子的缺点,但是一次不说太多,避免说这孩子很笨”之类的话。
4、对配合型”家长要重交流
配合型”家长通常对孩子比较关心,也比较明事理。
因为他们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我还要深入、细致、具体,所以我就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在倾听的同时也会冷静地分析。

5、对质问型”家长要重微笑
质问型家长通常一来就气势汹汹,指责老师的不对。
要知道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我的这一举动马上赢得家长的好感。
打开一个铁盒子,与其一拳砸扁它,不如仔细找到那把对号的钥匙。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要采取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