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过于害羞腼腆,有着遗传学上的根源,但后天教育影响更大


孩子过于害羞腼腆,有着遗传学上的根源,但后天教育影响更大

害羞是人的一种天性,适度害羞是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害羞的孩子:帮助儿童战胜羞怯》的作者沃德·K·斯沃罗博士指出:虽然我们经常把害羞视为一种交际障碍,但其实害羞的孩子往往会成为敏感和善解人意的成年人。因为他们拥有细腻的内心世界,他们会花时间去分析为什么某些人会做某些事情,而且具有巧妙的想象力。”

孩子过于害羞腼腆一部分来源于性格本身,就是人们常说的遗传,再一方面是后天教育的问题。害羞通常是与生俱来的性格,孩子们面对陌生面孔和环境的过度敏感有着遗传学上的根源。如果孩子过于害羞,导致他们退缩和裹足不前,将会阻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害羞的孩子退缩和不够主动,会让其他小伙伴误以为他不友善,不易与人相处,因此与他(她)疏远,甚至直接把孩子孤立,使得孩子无法融入团体生活中。


害羞的孩子遇到交际场合就会感到紧张,这类孩子在家里或私下里可能非常健谈,但一到外面的世界就会丧失安全感。孩子在幼儿阶段因语言表达能力还较差,在碰到陌生人和不熟悉环境时,表现出不安和尴尬都属于正常而自然的反应。但如果孩子每次都退缩、不说话也不做出任何行动,就会封闭自己,妨碍交往能力的发展。

其实害羞,胆小不一定是特别不好的事,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成人有的性格外向,也有内向的,内向的也不影响生活,所以父母不需要太看重这个现象,接纳孩子,尊重孩子,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状态,孩子会感受到父母这种积极的情绪的。


遗传学

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她)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也可能是因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同伴的关注。由于害羞的孩子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对此,可能许多父母会说:哦,我的孩子只是害羞罢了,长大就好了。”这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的性格。研究表明有些儿童确实存在交际焦虑(可表现为极度的害羞),而父母不以为可能只会使情况更糟。


遗传学

孩子容易害羞”,是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得到改善的,如果家有过度害羞”或过于内向”的孩子,家长应从各方面协助孩子走出生活的阴影。害羞的孩子需要的更多是鼓励,为了帮助孩子突破交际障碍,父母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与同龄人或者与自己朋友的社交活动,在每次出门前和孩子讲一些基本原则。

孩子过于害羞腼腆,虽在小时候觉得是乖巧,但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来说有些弊端,所以孩子过于害羞腼腆需要家长及时的改正并帮助,让孩子有个健康的身心,害羞腼腆孩子性格的纠正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要期望一蹴而就。具体改进的方法有:


遗传学

1)孩子的性格内向或者腼腆,并不是不能改变,但首先依赖于父母的态度,需要父母循序渐进的引导,而不是拔苗助长。需要很多时间很耐心,不要强迫孩子和别人交流,一旦让孩子形成恐慌,那么你想要改变孩子,就难上加难。

2)害羞的孩子往往很孤单,缺乏安全感,具体表现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家长应多关心孩子,当孩子情绪不安时,拥抱一下孩子,让他不要感到害怕。当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时,不要强迫孩子一下子落落大方,小心帮助孩子应对,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3)孩子害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家长要深入了解孩子,认识到孩子害羞的真正原因。害羞若是现实生活中的怯场,可在上场前帮助孩子做到有备无患,并同孩子讨论如何处理新的情况。


害羞腼腆

4)孩子性格若过于内向腼腆,家长的责任多一些,因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响者。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虽说不是完完全全影响着孩子,至少会带给孩子很多的引导”。

5)过度害羞的孩子在交友上较易遭到阻碍,友伴关系发展欠佳,父母应及时培养孩子的适应力与包容力,先找邻居或者亲戚的同龄孩子建立起一对一”的友谊关系,慢慢再发展更多的一对一”,最终就能让孩子融入到团体中,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多与同伴交往,并要告诉他(她)在交往中应注意什么,应采取哪些不同的方法来避免感情冲动。


遗传学

6)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在与同龄人交往时,孩子容易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境。当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合群时,因同龄小伙伴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为人处事的最好的老师。

7)父母有时间应陪孩子去各种地方,扩宽孩子眼界,带孩子去各个公园,游乐场等等各种不同的场合,孩子见得多了,眼界宽了,心就不胆怯了,也就融入大环境了,过程有点长,作为父母的一定要有耐心,尊重,爱护,陪伴他,给予孩子足够的爱,陪孩子慢慢的改变,慢慢的成长。


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