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别人家的小孩,全世界第一可爱,论被“别人家孩子”支配的恐惧


别人家的小孩,全世界第一可爱,论被别人家孩子”支配的恐惧

关于别人家孩子”,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这样的帖子: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孩子’。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还能升级黄金、白金和水晶级。他不看星座,不看漫画,看到电脑就想骂……

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而我们只会吃喝拉撒;他是团员、党员,将来还可能知道地球为什么这么圆。这种生物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长得都比别人好看……

这种生物每天只花10块钱都觉得奢侈浪费和犯罪,这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别人家孩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九大生活动力中,对子女的发展期望排名第一。

以前的时候,信息闭塞,那些别人家孩子也仅限于邻居或者父母同事的孩子,但是现在有了网络,信息几乎可以一瞬间传遍全球,肯定会有很多妈妈指着那些世界各地优秀人才的传奇故事”苦口婆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每天面对着这些完美的同龄人,怪不得孩子们会感慨自己是个只会吃喝拉撒”的笨蛋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父母们的普遍心理。为了激励自己的孩子,别人家孩子”几乎成为父母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可他们并不知道别人家孩子”正在深深地伤害着自己的孩子。

一位母亲曾经这样回忆因为别人家孩子”而与女儿的一段不开心的往事:

女儿那时候刚刚上六年级,有一次我无意中在女儿面前说起同事的女儿在英语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没想到女儿立马很委屈地哭着说:你为什么总是说别人的好?你找别人的女儿做你女儿好了!”以前看到女儿这种反应,我都会批评她不谦虚,见不得我表扬别人。可是这次女儿竟然说出你找别人的女儿做女儿好了”,我才觉得问题有点严重。

见贤思齐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妈妈都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过,这样优秀的别人家孩子”对孩子来说已经不仅仅是榜样,更多的是给孩子们造成自惭形秽的压力,从而令他们看轻自己、怀疑自己甚至是放弃自己。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内在的自信和乐观。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没有把尊重孩子的差异性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孩子们从小就经受着各种各样的选拔,有些孩子就在这些教育体系中被冷落了。如果回到家里,孩子仍然被别人家孩子”的尺子判断着,那么他怎么放松,他的自信又从哪里来呢?

慧慧妈和佳佳妈是好朋友,两家人还住得很近,所以,两个孩子从小就形影不离,关系特别好。上小学之后,慧慧的成绩好,尤其是作文,总是全班第一,而佳佳的语文成绩却是倒数,因此妈妈总是抱怨佳佳:天天和人家慧慧一起,怎么就一点都不向人家学习呢?和班里成绩最好的同学在一起,你成绩却这么差,不觉得不好意思吗?”

而慧慧妈却是这样抱怨慧慧:你整天在家什么家务都不做,将来自己独立生活了怎么办?你看看佳佳,一回家就帮着妈妈扫地择菜,你俩这么好,你怎么就不向人家学学呢?”

两个孩子总是这样被妈妈比来比去,最后导致一看到对方就觉得自己很差劲,因此在心理上两个人慢慢疏远了……

妈妈如果总是喜欢将自己孩子的不足与其他孩子的优势作比较,这会令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没有哪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差,他们都希望能得到大人的肯定,这种肯定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培养很重要的,也将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

妈妈如果总是强调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就会令孩子在潜意识中形成自我否定。总是自我否定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只能是向后退缩,而不会有坚持挑战的勇气。

可见,妈妈总是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来突显自己孩子的短处是非常不可取的。

由于家庭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孩子们的发展不可能是同步的。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地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和个性的话,那么妈妈就一定要多制造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特点的机会,而不是让孩子跟另一个孩子作比较。

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多和孩子的过去比,这样就能够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以及他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这样一来,孩子也更容易提升自信,获得成长的动力。学着去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孩子”来看待,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多赞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本身就已经很优秀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