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哥学语文”欢迎您来到这里,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在千千万万人中遇见你真好!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如果喜欢请关注、评论或转走!



一位父亲教育儿子的事例,让人感动得泪如雨下
二、动人之处满含愤怒的爸爸正在教育犯了错的儿子,他压制怒火,冷静地问:爸爸教你了没有?”
儿子手拿鞭子,弱弱地回答:教了。”
教了是吧,教了些什么?”爸爸一边说一边脱下自己的外套。儿子似乎在答《三字经》的内容。
突然爸爸话锋一转:这一次你的责任是爸爸的错,爸爸没教好你,爸爸替你受这一次罪。”
说罢,爸爸趴跪在地上,对儿子说打!”儿子低下了头。
爸爸又继续说:让你打你就打,这是我的错,爸爸没教你。”打,快点,动手”!
在爸爸一声声地催促下,儿子哭了。
子不教,父之过,是我没教好你才让你变得越来越坏,既然爸爸没教好你是爸爸的错,爸爸错了就要接受惩罚。”
一旁的儿子不敢动手,早已泣不成声。
说罢,爸爸拿过鞭子,朝着自己的背上一鞭一鞭地打,边打边说:我太没用,我没教好我的儿子,我的错,我的错……”越打越使劲,越打越痛心……直到鞭子一截一截断掉。
儿子全程看着爸爸替自己接受惩罚,早已愧疚地哭成了泪人。
教育是每个家庭的重头戏。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方法千千万,但是这位父亲的做法却似乎十分独特,令人动容,令人震惊!
教育儿子,却把错误拉到自己身上,这是我第一次听闻,我震惊了。
教育儿子,却让儿子用鞭子抽打自己,这是我第一次听闻,我震惊了。
教育儿子,却鞭鞭抽向自己,直到鞭子断成几节,我第一次听闻,我震惊了。
这一幕,我看到了父亲为了教育儿子的良苦用心,这一幕,让我看到一个父亲在面对子不教父之过”这一认识上的执着与自责,这一幕,引起我对这位父亲这种特殊方法的深层反思。
我庆幸这位儿子”遇上了一位伟大的父亲,我庆幸这位父亲能用这良苦用心来把儿子从错误中拉出来。这一课,是让这位儿子”铭记一生的一课,这一刻是让这位儿子”享用一生的一课。我也为之动容,你呢?
三、反思:面对教育,我们该怎么办1、教育是难题,有共性也有个性,切不可复制
也许看完这个故事,很多人会对这位父亲大家赞赏,甚至有人会把这种方法学习一下,照抄不误,然而,请你记住,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需要用不同的方法面对,如果不能因事制宜,相机行事,你可能不但不会收到很大的效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比如,在效果失效的情况下让自己变得更加尴尬,为以后的教育埋下恶果,;或者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留下的阴影太大,以至让其一生行事都难于选择,难于创新突破,难于走出父亲的阴影。让孩子备受其害。
2、用父亲的尊严换取儿子的醒悟,是一种怎样的代价
在一个依旧受着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这位父亲的这种做法是需要怎样的勇气呀,我看完后的震惊就是明证,我想你也可能久久的陷入了这种思考。然而,在中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让很多的家长选择了自己的沉重的付出去换取子女的教育与成长。在许多孩子舒适的生活的背后往往躲藏着许多默默无闻的、艰苦挣扎的父亲和母亲。曾经的一篇文章《墙角的父亲》读哭了多少孩子,读哭了多少读者,又读懂了多少父母。
3、孩子就是孩子,哭过了,他可能长大了,也可能还是孩子
教育是持久的,教育不是一朝付出,终生轻松。今天孩子犯错了,你可以下跪,鞭打自己,说自己没有教育好,但明天你绝不过故伎重演,否则,你可能连泪水都收获不了,所以教育需要因事创新,不拘一格。这也是教育的最大的难处。在频繁的教育面前,有的孩子快速成长起来,有的孩子却是在原地反复徘徊,这是,需要你用冷静与耐性坚持你的职责,寻找根源,因材施教,方可实现最终的愿望,修成正果。
当你为人父母时,你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当你面对子女的教育时,你是绞尽脑汁,在快乐、忧愁与困惑中艰难前行,当你面对子女如你所愿,走出一片天地时,你的心里自是有了无尽的欣慰与骄傲了。为人父母,你做好了什么样的准备呢?
感谢您读完了洪哥学语文”的原创文章和图文,留下足迹,请带走,道一声珍重,朋友,记得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