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小班区角游戏教案 如何创设小班区域游戏

小班区域游戏玩具城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述自己家某一房间的布局,学习正确使用上面、下面、旁边、前面、后面等方位词表述各种家具的相对位置。 2.能发现自家与其他人家布局、安排的不同,喜欢自己的家。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一册4页) 2.事先将活动要求告知家长,请家长引导孩子了解自家各个房间的名称、用途、家具布局及简单理由。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家,喜欢家里的东西,那我现在请宝宝们来看一看X老师的家,看看X老师的家里都有哪些东西,看看这些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2.老师介绍自己家客厅的布局图,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出示布局图,向幼儿进行介绍并提问:这是老师家客厅的图,来看看客厅里有些什么,他们在什么位置上呢? 老师先一一介绍,然后引导幼儿说出窗户下面有沙发,沙发上面有玩具小熊,墙上有一幅画和一个钟,沙发前面是电视机柜,柜子上面有电视机,柜子旁边有一盆绿色植物等。 3.教师请幼儿再次简单说出客厅里的东西及布局,巩固幼儿对方位的认识。 师:看完了X老师家的客厅,现在我请你们把自己家客厅的东西贴在图上,然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家的东西都是怎样放的。 4.学习按照自己的意愿合理布局,再现一个自己的家。 (1)请幼儿使用操作卡片来再现或者设计自己家的某个房间布局。提醒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说自己的设计。 (2)相互交流,请幼儿介绍自己家的布局。老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表述,如:你设计的是哪个房间?你的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怎么放的呢?(引导幼儿正确运用方位词) (3)发现比较各自设计的不同。提问:找一找,你的设计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总结:宝宝们都设计出了自己的家,家里的东西我们都要爱护,不能随便乱画,不能把东西打破,要喜欢、爱护自己的家。

小班区角游戏教案

小班美容院角色游戏教案

游戏内容:
医院、农贸市场、超市、美容院、小吃店
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模仿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工作,进一步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及特性。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及一定的规则意识。
3、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和游戏带来的乐趣。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医院:听诊器、针筒、输液器、口罩、药品盒等;
农贸市场:水产品(螃蟹、鱼、虾)、电子称;
超市:各类食品盒、饮料瓶、化妆品盒等、小筐若干;
美容院:化妆品、梳子、镜子、热水器、蒸头器等;
小吃店:各类食品、蒸笼、服装等。
2、经验准备;
幼儿已玩过医院、农贸市场、超市、美容院、小吃店的游戏。
游戏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师生共同回忆上次活动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及需改进的地方。
3、幼儿按意愿来选择游戏中的角色。
4、幼儿以角色身份布置游戏用具。
5、开展游戏,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中,指导有个体差异的幼儿。
6、工作人员共同收拾整理活动场地,结束活动。
7、师生共同小结活动情况,评选“最佳工作人员”

小班区角游戏教案

如何创设小班区域游戏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尤其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然而,在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老师选择的游戏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班“轱辘轱辘”的主题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小小汽车城”的游戏情景。汽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经常碰到的,所以孩子们对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小班区角游戏教案

幼儿园小班户外游戏狼抓人教案

方法:教师暗示一名幼儿做狼,其余幼儿当狼。游戏开始,全体幼儿拉起手成圆圈,边走边说儿歌:“一二三,三二一,拉个圆圈做游戏,羊群里面有只狼,不知躲在啥地方,小羊、小羊要当心,千万别让羊追上。” 说完四散跑开,“狼”出来追捉,被“狼”拍到的要暂停游戏。追捉一会儿 ,教师可与一幼儿拉手搭起作山洞,“小羊” 可陆续钻进去休息。仍被“狼”追逐的“羊”,要想办法躲开“狼” 的追捉,钻进山洞,直到“羊”都钻进山洞,结束游戏。

 规则:

 (1)说完儿歌,“羊”可四散跑开,“狼”方可去追捉。

 (2)被“狼”拍到的要暂停游戏,不可钻进山洞。

 (3)“狼”不可钻进山洞捉“羊”。

小班幼儿娃娃家 有哪些游戏区角

“娃娃家”是最受小班幼儿欢迎的游戏之一。游戏过程为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环境的各种情境,让幼儿在自由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创造性地表达自我。“娃娃家”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情感、能力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让幼儿在家的环境中找到安全感小班幼儿刚刚从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还处在分离焦虑时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他们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克服分离焦虑。这时幼儿在进入娃娃家游戏时呈现出的情况是:需要教师照顾得多,又依恋大人,常常是集体都来到娃娃家中,表现出很强的从众心理。这一方面需要教师细心照顾,尽快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另外从环境的设置上应遵循“软、圆、矮、趣、变”的原则,创设自由、宽松、舒适、安全的游戏环境,营造温馨、快乐的“家”的氛围。多提供新奇有趣的玩具,玩具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愿望,积极进入到游戏情景中。

小班幼儿游戏活动

幼儿园小班教学目标

日常:
1喜欢上幼儿园,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了解自己,能感受周围成人的关心和爱护,爱父母、爱老师、喜爱自己的家和幼儿园。
3愿意和同伴交往,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4学习并尝试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5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6乐于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
7帮助幼儿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引导幼儿愿意吃各种食物。
8引导幼儿独自、按时入睡,会脱简单衣物,并放在固定位置。
9不害怕健康检查和各种健康接种。
10引导幼儿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物品,不跟陌生人走。
语言:
1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理解谈话的基本内容,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引导幼儿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进行语言交流。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4能朗诵简短5—6首儿歌,复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散文。
5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一页一页地看书。
6会1—2个看图讲述。
7对识字感兴趣,能认识80个 左右的汉字。
数学:
1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按某个特征对物体分类。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两三个物体间量(大小、长短、高矮等)的显著差异,并按某个特征进行“5”以内物体的排序。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说出总数。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4引导幼儿感知白天、黑夜和早晨、晚上。
5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感受和发现。
6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正方形,了解图形间关系。
美术:
1支持、鼓励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造型简单、色彩鲜明的美术作品。
2引导幼儿学习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把它画大些,鼓励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3引导幼儿体验泥土的可塑性,学习用搓、团圆、压扁、粘合等方法塑造简单的平面物及立体物。
4引导幼儿体验折纸的乐趣,学习用撕、贴等方法塑造简单的平面形象。
科学:
1引导幼儿喜欢观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并对它们感兴趣。
2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感官的作用。
3认识两种常见的花草、树木、野兽,知道其名称及特征。
4初步了解秋季最明显特征及人们的活动。
5认识1—2种生活用品,知道其特征及用途。
6引导幼儿大胆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感受和发现。
7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户外活动时能注意安全,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口里。
音乐:
1引导幼儿在唱歌时学习听前奏,并逐步对歌曲的开始和结束作出正确的反应。
2用自然音唱歌,吐字清楚,学会唱5—6首歌曲。
3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演唱熟悉的歌曲。
4能随简单的音乐节拍做拍手动作。
5学会歌表演,提醒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由选择空间,不与同伴相撞。
6引导幼儿认识曲谱中音符的唱名
7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每学期学会2个舞蹈。
体育:
1初步学习投、掷、钻爬、攀登、平衡等动作。
2引导幼儿学会上体直立、一个跟着一个走,能听信号走成圆圈。
3引导幼儿能根据简单的口令或音乐较合拍地做模仿操和徒手操。
4引导幼儿自然协调地跑,不与他人碰撞。
5引导幼儿在活动后知道合作收拾整理小型体育器械。

区角活动教案 ,小刺猬摘苹果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有不同的本领。
2.感受故事的有趣,愿意跟着老师猜猜讲讲做做。 3.通过游戏《小老鼠摘苹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选择绘本中的几幅图片)、玩具苹果一个、黑板、吸铁石若干; 2、动物图片:小鸟、猴子、长颈鹿、大象、袋鼠、犀牛;小老鼠模仿图片 3、雨伞、苹果卡片、夹子、线、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出示苹果,说说苹果。 1.教师:孩子们你们吃过苹果吗?什么味道?
2.苹果长在哪里呢?老师这里有一棵树,数一数树上有几个苹果? 二、幼儿猜猜讲讲。
① 出示小老鼠,引出故事:苹果树下谁来了?它想干什么呢?用什么办法可以摘到苹果呢?
② 出示PPT,看看讲讲“谁拿到苹果,怎么拿?老师哼唱:“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美味健康有营养。”谁来啦?鸟是怎么摘苹果的呀?逐一出示动物图片并提问。
③ 出示小老鼠的动作图,想想小老鼠在模仿谁?(配对并感知句型“要是我也有(会)那该(多好呀!)„”)幼儿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④ 出示PPT提问:小老鼠怎么会在树上的?海狮用什么本领帮助小老鼠的? ⑤ 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叫什么呀?(帮老师想一想) 三、游戏《小老鼠摘苹果》(重点感知“犀牛、袋鼠”拿到苹果的本领) 1、教师出示雨伞:瞧,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树,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小老鼠摘苹果》的游戏吧
2、游戏规则:小老鼠摘苹果的时候,要想袋鼠一样用力跳,想尽办法摘到苹果,摘到苹果的小老鼠,把苹果放到小篮子里,等会到班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美味苹果。(幼儿分组上来摘苹果)

幼儿小班教师区角做什么最合适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区角活动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充分满足幼儿的自由操作,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进而对活动产生兴趣,促进幼儿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刚入园,分离焦虑产生,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冲动,经常会大哭大闹,从小班幼儿新入园的特点出发,我们的区角活动将成为幼儿个别化学习的主要载体。同时,为了使幼儿真正在自主的游戏状态中参与自主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学习,也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发展,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一、积极开展丰富的区角活动

  为幼儿创设情境化的活动空间,即在主题背景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幼儿在自然、逼真的游戏情境中反映和积累生活经验,为孩子们的后继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最终推动个体的发展。

  1、为幼儿营造生活化的情境。自然、逼真的情境对于幼儿经验的回忆和再现起了很大的暗示和刺激,有了这样的情境,才会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刚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为了能使幼儿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们尽量在区角活动中为他们营造与其生活经验相关的环境。如娃娃家:娃娃家的游戏是最贴近小班幼儿的认知经验的,每位幼儿都可以成为娃娃家的主人。在娃娃家里设置了两室一厅的套房,有卧室、餐厅、卫生间,整个娃娃家的区域创设就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再现。

  在“娃娃厨房”里,我们用废旧布做了窗帘,贴上了很多蔬菜图片,提供了整套的厨房用具供幼儿模仿摆弄;在“娃娃客厅”里,我们在墙壁上布置了花布,挂上了欣赏画,放上了自制的沙发,靠垫,还用废纸箱做了一台电视机;

  “娃娃卧室”的墙壁上贴上了很多孩子们带来的“全家福”,添上了自制的小床、小桌子、放上了电话机,布置了妈妈的“梳妆台”;洗衣房里,有自制的洗衣机、、小衣架等。当幼儿们看到这一切熟悉的情境时,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去玩一玩。从最初的简单摆弄,到逐步地学着模仿成人的劳动,渐渐地,孩子们也能三三两两地玩一些简单的互动小游戏。如:“家里来客人了”、“宝宝生病了”、“给宝宝喂饭”等等,游戏内容日渐丰富。

  2、提供情境化材料。随着孩子们对游戏环境和材料的逐步熟悉,游戏中出现了各种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的情节。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及时帮助幼儿提供幼儿喜爱的材料,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我们在建构区,提供牛奶盒和各种瓶罐供幼儿用来玩叠高游戏,搭建各种有趣的东西;操作区中的小调羹是用来喂小动物吃饭喝汤的,各种各样的发夹头饰给宝宝梳头;益智类的游戏材料分别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用筐、篮子、盘子等分类摆放。同时用图案表示物品存放的位置,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取拿和收拾物品……幼儿通过在与老师和同伴的游戏互动中获得新的经验和情感体验,这正是体现游戏价值的关键所在。

  3、实施情境化教育。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我们的区角活动对幼儿来说,就是幼儿现实生活的简单在现,使他们能够在自主的空间中表现和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自己的想法。游戏中,孩子们依然称呼老师为“老师妈妈”,而老师则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份来称呼。如:奇奇爸爸、雯雯妈妈、佳佳姐姐等。这样的称呼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也可以很容易地让幼儿发现游戏中角色的重复,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办法来交流、协调,达成一致。有了生活化的称呼,孩子们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表现出了自己各不相同的生活经验。经常会听到,孩子们在情急之下冒出的很多地方方言;每个孩子的个性在游戏中得以不加掩饰的张扬;孩子们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会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有时候更会暴露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点滴坏习惯。老师在参与和指导的过程中,更注意游戏语言的运用,不留痕迹地加以暗示或以自身的行为进行示范和引导。久而久之,使孩子们更主动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产生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生活情节。如:买水果看朋友;放鞭炮娶新娘;带宝宝上医院看病等等。孩子们在游戏中也能注意自己的行为,努力地学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
  二、把区角开设到大自然中去

  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同时也是天然的活动区。农村中多的是土,用土做成泥,用泥做糖葫芦,做馒头,包饺子,做汽车,还可以捡树叶,做标本,贴画,拼画……

  在大自然中,幼儿的想象力尽情放飞,创造力尽情地发挥,同时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大自然带来的无限乐趣,这是在幼儿园那狭小的空间中所不能代替的。

  三、将活动区扩展到家庭之中

  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幼儿在幼儿园是“乖宝宝”,在家却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无奈,教师力不从心。我们把区角活动还扩展到幼儿家中。首先请家长为孩子开拓一片属于孩子自己的天地,并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自由画、捏、剪、折。还可请家长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比如帮家长摘拣蔬菜,帮家长做饺子或饺子皮。让幼儿身临其境,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同时还增强了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活动实践案例

  1、在娃娃家中,张善若抱着娃娃喃喃自语:“别哭,别哭,妈妈帮你洗澡”,说着,把玩具全倒到地板上,用装玩具的框框当澡盆给娃娃洗澡,可过了一会她又去小厨房里忙个不停,说要个娃娃给娃娃做饭。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区角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做饭往往伴随着各种假想的心理和行为,常沉迷于自己假想的游戏情景中,把自己在区角活动中的活动想象为在现实情景中的活动,把自己当成了某一情景中的人物,努力模仿该人物的言行进行游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因势利导,在游戏的情景中加以引导。告诉幼儿洗澡久了娃娃会冷,要赶紧帮娃娃穿衣服,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学习各种自理动作,获得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2、近期,我班的美工区在玩撕纸拼贴游戏,这天,我们又新投放了一些小塑料瓶,意在让幼儿进一步运用撕贴的技能装饰彩瓶。王一陈等几位孩子正在尝试新的玩法,这时,尹子辰小朋友进来了,他看了看新投放的瓶子,摆弄了一会儿,就拿起撕贴用的手工纸往瓶子里塞,塞满了一个再换一个,王一陈看到了,好奇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也放下手中的活儿效仿起来,旁边的几个孩子见状也纷纷围了过来,模仿他们的样子玩起塞瓶子的游戏,不一会,桌上便摆满了一堆被各色手工纸塞得满满的瓶子,美工区内的撕贴活动就这样变成了塞瓶子活动。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爱模仿是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表现出来的另一个特征,他们喜欢模仿教师、家长和同伴,尤其是喜欢模仿同伴的言行,当看到同伴有了不同的言行时,他们容易放弃原有的行为而去模仿同伴的行为,这种模仿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班幼儿的经验,技能等往往是通过模仿而获得和发展的,模仿成为小班幼儿学习的动机,也成为小班幼儿学习,成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在发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平行介入幼儿的活动,用正确的方法装饰彩瓶,一边做还可以一边自言自语,引起孩子的注意:“我要装饰一个五彩的瓶子,挂在窗口,那肯定很漂亮的……我要一小块一小块地撕,密密地贴在瓶子上,这样会更好看……”等,这样孩子就会很自然的模仿老师的动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了。另外,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能力强的孩子,也可以充分利用同伴作品的展示为幼儿提供模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