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我的家”为题设计一个小班具体教学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小班的宝宝经常这样说:"爸爸妈妈带我去吃肯德基"、"这个玩具是我妈妈买的"、"今天爷爷来接我"、"我在家里唱歌给奶奶听"……在孩子们的
心中,其实家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父母及家人是幼儿最亲密的人。《纲要》指出,教育者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的情感。于是设计"我
的家"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就显得水到渠成。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
2、愿意大胆介绍自己的家。
3、初步萌发喜爱家庭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电视机、DVD、《让爱住我家》MTV。
2、主题墙饰"幸福的一家"。
3、布偶:爸爸、妈妈、孩子。
活动过程:
1、布偶游戏,激发兴趣导入。
A、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三位新朋友,看一看他们是谁?
教师出示布偶教具,分别是布偶爸爸,布偶妈妈,布偶小朋友幼:他们一个是叔叔,一个是阿姨,还有一个是小朋友。
B、师:其实他们是一家人,叔叔在家里是爸爸,这个阿姨呢,在家里是妈妈,这个小朋友他叫豆豆,是叔叔阿姨的小宝宝。豆豆从幼儿园回家后,看见了爸爸妈妈,他会怎么样呢?
幼:会要爸爸妈妈抱。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相机和幼儿做布偶游戏C、师:是呀!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多幸福呀,你们有爸爸妈妈吗?你们快乐吗?
全体幼儿:有。快乐。
(评:对于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来说,家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他们喜欢玩角色游戏,家中各个成员的角色是他们最喜欢扮演模仿的角色。为了给幼儿家的感觉,在情感发展上帮助他们逐渐独立起来。)2、做客游戏,认识小朋友的家。
师:开汽车,嘟嘟嘟--我们一起到小朋友的家去做客了,我们来到了小苗苗的家,请小苗苗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家。(主题墙上已经布置好"我的家",墙上有每一个小朋友的全家福照片。)师:谁还带领我们去自己的家做客呢?
师:把你的家介绍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好吗?
幼儿个别介绍后相互介绍。
师:那你们看看照片,谁愿意向大家说说你的家里有些谁呢?
幼:我家也有爸爸妈妈;有奶奶;有爷爷。
幼:我家里还有小金鱼。
幼:我家里还有小花呢。
师:爸爸妈妈喜欢你们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爸爸妈妈喜欢你的?
幼:爸爸带我做大马。
幼:妈妈给我买新衣服。
幼:奶奶搂我睡觉。
幼:爷爷给我买飞机玩具。
师生共同小结。
(评: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从无到萌芽,并逐渐鲜明起来,开始能够认识家庭关系,大多数幼儿尚不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需在此薄弱环节上采取相应的教学。)3、播放MTV,升华幼儿情感。
播放《让爱住我家》MTV,培养幼儿情感。
师:他们在干什么呀?
幼儿:唱歌。
师:他们是快乐的一家人。让我们也一起和他们歌唱吧。
(评: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幼儿认识自己家人及与自己家人的关系,感受家人一起生活的甜美;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知道爱家人并尊敬他们。)活动延伸:
区域游戏:娃娃家(相亲相爱一家人);音乐区(让爱住我家);美术区(我的一家);体育区(其乐融融)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格式具体怎么写
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
1、活动名称
题目格式应为:*班***活动设计:*********(注明年龄段、活动设计的领域和名称)
活动名称要简洁明了,如果是综合活动、主题活动或半日活动,也要注明。
2、设计意图:
扼要阐述活动设计主题内容选材、生成的背景,对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等。
3、活动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纲要的精神,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书写目标,可用“能”“会”“掌握”“学会”“明白”“懂得”等词语;目标不宜笼统,要具体明确,出现具体的经验,可操作,可衡量;目标数量不宜过多,重点呈现新的经验和需要重复的重要经验。以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3376234632-3条为宜;目标应直接、明确呈现经验,不需要先呈现途径和方式,(如“通过……”或“在……过程中”,)还要避免直接叙事,不直接呈现经验,(如,“让幼儿做一个小小航海家”);目标的书写按照活动经验获得的相对先后顺序排列。
4、活动准备
包括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物质准备包括围绕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支持其学习的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必要的教玩具名称,有场地布置的教学活动,需画出场地布置示意图。如需要幼儿用书,放在活动准备的最后一条。材料也不宜过多过杂,要从目标和环节的实际需要出发。
心理准备根本活动需要制定,如需要心理准备就写上。
5、活动过程
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使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和落实;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师幼互动。
活动环节中应说明教师干什么,引导幼儿干什么,每一个环节一定要有幼儿,教师的言行以调动幼儿学习为目的。
准备的材料应该环节中用上,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应在准备中有交代;任何自编自创的游戏、操节、纸工等,必须说明玩法,有故事的需要附故事原文。
6、活动延伸(不需要延伸的,可以不写这个环节)
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活动延伸;活动可向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及家庭中延伸;活动延伸可以包括重复强调和后续拓展两种类型;说明向哪里延伸、做什么和怎么做,可巩固什么经验或让幼儿得到什么新经验。
7、活动反思:分析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有效对策。
其他注意事项:
1、活动设计中数字序号的运用级别顺序为“一”“二”“三”——“ 一”“二”“三”——“1
” “2”“ 3”——“ ⑴”“⑵”“⑶”——“①”“②”“③”,一般使用“一”“二”“三
”——“1” “2”“ 3”——“①”“②”“③”三级顺序即可;阿拉伯数字后面的标点用黑圆点,汉字数字后面用顿号,“第一”“第二”“第三”后面用逗号,带括号的序号和带圆圈的序号,后面不再加顿号、逗号之类;不建议用自动编号。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环节设计有哪些关键因素
教学环节展现的是一节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结构,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如何有序开展的思考,其中蕴含了教师基本的教学观和儿童观,体现了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环节,即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达成教学活动目标而对教学活动内容呈现、教学方法运用所设定的步骤和顺序,是对相互关联的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的具体安排。它主要解决的是教师如何“教”、儿童如何“学”的问题,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想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何时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何时引发幼儿的原有经验、何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等。所以,教学活动环节安排的合理性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也主导着教学活动的整体面貌。
(二)教学活动环节的作用
教学活动一般是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在这三个部分中又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束等各小环节。这些环节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及不同的教学活动目标灵活安排。其主要作用表现为:
为教师掌握教学活动过程提供一定的操作程序。
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内容呈现的顺序。
为幼儿的学习提供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活动环节就像是一个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搭建平台,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深入。
(三)教学活动环节的安排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有两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模式,其环节安排的前后顺序也会有所不同。
1.讲授式教学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活动模式,是教师直接控制教学活动过程,使幼儿从感知到达领会,再通过练习来运用所学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教学程序。其环节的流程设计通常为:导人一呈现(示范)一练习一巩固(交流)一结束。
案例
小班美术活动:吹出来的画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吸管蘸颜料在白纸上随意吹画。
2.能对画面进行想象并用简单的语句大胆介绍。
活动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出示范例(吹画出的一棵枝叶茂盛的树)请幼儿欣赏:“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原来是老师吹出来的画!真有趣!你们想学这样的方法吗?”
环节二:示范
教师先介绍材料以及材料的使用方法(重点是滴管的使用方法)。然后,示范吹画的方法:“用滴管在你喜欢的位置上滴一滴你喜欢的颜色,然后放回滴管。嘴巴靠近纸面,用力吹气。”
环节三:练习
请幼儿分组围坐,开始创作。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颜料滴到纸上的过程并通过童趣的语言进行吹画方法的指导,如“大风吹,小风吹;这儿吹吹,那儿吹吹……”
环节四:交流教师启发幼儿观察自己和同伴的画,并说说吹出了什么。
环节五:结束
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共同收拾材料和物品。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讲授式教学活动模式作为一种直接教学活动模式在幼儿园教育领域中无法被完全抛弃,因为幼儿年龄小,故事阅读、①本案例由苗文红老师提供。手工制作、规则传递、动作学习等都需要教师直接示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讲授式教学就不必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只要传递灌输即可。相反,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与运用,以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发现式教学
这是一种目前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中积极倡导的教学活动模式。它是由教师创设情境抛出问题,让幼儿通过主动体验和发现,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让他们在认知发生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其环节的设计通常为:唤醒(设疑)——探索——交流——巩固——结束。
案例
大班科学:电动玩具动起来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电动玩具的共同特征——有电才会动。
2.在拆拆、装装、玩玩的过程中,掌握正确拆装电池的方法。
3.对电动玩具有好奇心,乐于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过程
环节一:唤醒
(1)玩一玩
教师出示各种电动玩具说:“这里有这么多的玩具,你以前玩过吗?我们来开一个玩具运动会吧。请你选一个玩具玩一玩,让它动起来。”
幼儿自由玩一会儿后,教师提问:“你的玩具动起来了吗?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
(2)想一想
请幼儿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有的玩具打开开美就动起来了,有的开关打开了还是没有动起来……并请幼儿猜测原因。
环节二:探索
(1)看一看
请幼儿打开玩具的“肚子”,看看里面有什么?(有的有两节大小不同的电池,有的只有一节电池,还有的没有电池等),并请幼儿想一想可以怎么办。
(2)试一试
请幼儿自主选择合适的电池进行操作调整,尝试使玩具动起来。
环节三:交流
(1)请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电动玩具要装满电池才能动起来,而且电池要一样大小的才行)
(2)请没成功的幼儿把玩具拿到前面,请大家一起研究解决。
(3)指导幼儿探索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出示电池安装示意图,并请幼儿拿出电池进行观察,发现电池有“嘴”、有“尾”的特点。请幼儿尝试电池安装的不同方法,研究怎样排列电池才可以使玩具动起来)
(4)小结:原来电池要平平的尾巴对着弹簧,突出的嘴巴对准平平的尾巴,两两相连才可以。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含义是什么?
您好,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行业是可以充实婴幼儿课外生活,也能让他们增长见识的,具体是这样的,希望能帮到您。
忙碌的停车场教案及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活动中,我让幼儿用玩具车来比赛,可教室里却变得乱七八糟,孩子们不按规则比赛,只觉得车子相撞很好玩,很刺激,这简直是一场撞车大赛。于是我让小朋友们先把自己的车子停回停车场,比赛重新开始,而且必须要按比赛规则来做,不然谁违反就算出局了,这次比赛效果很好。车子都走自己的道,这回没有出现撞车现象了。所以我设计一节有关交通规则的语言教学活动。这样能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乐意在集体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生活中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难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停车场”故事图画。
2、幼儿自备各种玩具车模型。
3、交通标志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教师带幼儿坐在小板凳上静静地、仔细地听听(音乐),引发幼儿听马路上一些车的喇叭声。
二、说一说:马路上……
1、教师:这些车子呀,今天来到我们中一班做客了,谁认识他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把幼儿准备的玩具车模型请出来(一两个)请幼儿说说玩具车模型的名称、特征和用途。
2、教师询问幼儿:马路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车,那你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见过哪些车?你最喜欢什么车?为什么?
3、教师出示:红灯、绿灯、斑马线等交通标志牌,让幼儿认识并说一说马路上除了有车辆以外,还有很多的交通标志告诉我们要注意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二、听故事,解决问题
出示“停车场”标志牌
1、教师结合图画讲述《停车场》的故事。
2、教师:红色小汽车为什么哭着回来了?你们能帮助这辆红色小汽车,告诉它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吗?
3、教师:我们在马路上又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4、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分享。
三、总结
1、车辆行驶时要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警的指挥;不逆向、超速行驶;不违章停车等。
2、我们在过马路时也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过马路要走人横道。
四、教学活动在快乐的歌声中结束。
宝宝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就要出发了,“汽车汽车嘟嘟叫,我们大家准备好,背上我的小书包,我们出发了。嘟嘟嘟嘟嘀嘀嘀,嘀嘀嘀嘀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嘀嘀嘀嘀 嘀嘀嘀、、、、、准备到站啦。
小班语言 调皮的球 教案及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游戏时,常常会抱怨游戏材料不够多、不够新,自制的游戏材料有时又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无法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其实,幼儿园里有一些随处可见的现成材料,如果教师稍加利用,就能成为“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所以设计了《调皮的小皮球》。
活动目标:
1.学习在行进中用均匀的力量踢球,听到口令后能用脚尖马上控制皮球,使球停下来(重难点)。
2.积极探索皮球一物多玩的方法,体验户外体育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哨子一个;字卡:球;幼儿人手皮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玩球
1.出示字卡:球。提问:你知道哪些球,他们可以怎么玩?
2.集体做各种玩球动作。
二、出示皮球,幼儿自由探索皮球的玩法
1.出示皮球,引导探究:皮球可以怎么玩,你有几种玩法?
2.幼儿自由探究,教师指导。
3.集体交流皮球的玩法。
三、技能训练:控制皮球
1.提活动要求:请小朋友边踢小皮球,边前进,当听到老师的哨声时,让你的小皮球马上停下来,比比谁的小皮球最听话。
2.幼儿练习,教师指导。
3.集体交流操作方法
教师小结:踢小皮球时要用轻轻的力量去踢,小皮球不能离开你的脚远,当听到老师的哨声时,可以用你的脚尖马上去点住皮球,小皮球就不会逃跑了。
4.幼儿再次练习,比比谁的小皮球最听话。
四、放松活动:
球操。
活动反思:
“物”虽普通,切入点有新意. “一物多玩”中“物”和“玩”是两个关键词。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即离不开“物”,也离不开“玩”。在选择了“球”为本次活动的“物”后,怎么玩?引导幼儿怎么新颖的玩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分析孩子对球的原有经验,孩子们从小班开始就能滚球、拍球、抛球等技能,到了大班下学期如果还是重复这些他们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孩子们来说还会有兴趣吗?所以我在引导孩子们动脑筋“一球多玩”的基础上,结合足球,让孩子们学习“控球”的技能,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教学设计"和"教案"一个意思吗?
不是一个意思的。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即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法。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定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统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教育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且掌握系统的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学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单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教和学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资源和学习活动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生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什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基本要素是什么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进行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或称正式指导的活动。专门的教学活动的存在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重要特征。幼儿园教学活动可采用参观、实验、讨论、观察、表演、制作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也可采用全班、小组及个别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空间也不局限于活动室。
教学活动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灌输、说教和无视幼儿的主体性的现象,就否定幼儿园活动的作用。相反,我们应该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学观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幼儿园的教学,不断掌握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激发出具有主体性的幼儿,以学定教,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