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一朋友聊天,提到我每天睡前陪宝宝读绘本,她说,你要培养小天才。
其实坚持读书确实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但培养天才”倒没有那么神奇,也不是我的目标。
《朗读手册》作者吉姆崔利斯 曾说过:让孩子朗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超级婴儿。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孩子已经具备的潜能,创造亲子之间的亲密纽带,并在孩子和书籍之间搭建一座快乐的桥梁。他们可以通过这座桥梁,成长为真正的阅读者。”

我非常非常喜欢这段话,刚好表达了我的心声。让孩子从小读书,我的初衷是培养他一个爱读书的好习惯,也亲子阅读中,加深我与宝宝的亲密关系,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宝宝身上各种潜能。
我觉得只要我选的书是好书,对宝宝的影响就是正面的,那就足够了。
其实,我自己是个学渣,大学没有好好学习,也不怎么看书。后来有了宝宝之后,我知道我要对这入白纸般的小天使负责。虽然我以前总是说不想生孩子,但生下来之后,我就会用心去爱去负责任。我想,这是很多为人父母都应该拥有的一个心态。
孩子不是一件东西,不是你的附属物,养育孩子,需要物质基础,更需要父母的用心,耐心,爱心+陪伴。

所以,有了小饼干之后,我买了几十本育儿书,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多看书多学习,努力不让自己成为一个愚昧无知的家长。虽然不能和那些育儿专家,高智商家长相提并论,但我在尽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我的宝贝负责,我觉得这样就够了哈哈~
最近又给小饼干入了一批新书,大概有三四十本,在当当下单之后,第二天就到了,感觉很意料之中又有点兴奋。拿到书之后我赶紧拆开放在家里的阳台去去味,但我把几十本书从客厅整到阳台,一本一本摊开晾好。当我走回卧室时,阳台的光洒在了卧室的地毯上,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
很多父母会把自己渴望拥有的一些东西寄托在孩子身上。
那一刻,我发觉这话太贴切了。我现在不就是这样吗?我不是一个学霸,也不是一个热爱看书的人。只能说我知道看书会让我觉得内心平静,看书可以让我不那么愚昧,所以我有意识地去看书,但我觉得那不配称得上是热爱。
同时我也是一个害怕孤独,喜欢有人陪伴的话痨。但我观察发现,那些专注力高,喜欢看书的人都是很能独处的高手,所以我才想从小让小饼干拥有看书的兴趣。希望他余生会因为喜欢看书,成为一个内心丰富,学会高质量独处的开心崽。
简单的说,其实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无知,但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和我一样。所以,希望他能喜欢读书,活得更智慧些。

把自己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这样好吗?
以前我一直很反感那些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父母,很反感那些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一直掌握孩子人生方向的父母,但当我发现自己在慢慢成为这样的人时,我也在反思,我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我想,可能我的方法和理念会柔和一些。我会通过有趣的方式来引导,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爱上读书,而不是用家长的权威”去要求去强迫娃一定要读书。
所以说,有这样的期望,应该是好事,区别就在于引导方法是否恰当。
无论是读书,还是以后给娃报培训班,我都会尽量尊重娃的选择,适当引导+尊重娃的喜好,相信娃会活得越来越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有自己的喜好。
今天的育儿杂记分享就酱紫啦,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