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妈咪
谁家里都有过来人”,养过娃,于是就会给宝妈很多育儿忠告。我是打从我怀孕开始,身边的人就不断地给我传输育儿经验,当然,大家也是好心。
七大姑八大姨、邻居家的阿姨奶奶都爱跟人说道说道,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妈妈跟婆婆。

她们都对自己的经验深信不疑,并且给你提醒和忠告。如果不照做,还总喜欢说一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其实,有些老人言”听了更吃亏。
之前看过一个案例,是老人给孩子绑腿的事儿,王女士而儿子才出生没多久,婆婆就给孩子捆了起来,把孩子两条腿捆的直直的,说这样孩子的腿长得直溜,预防O型腿,还把孩子的两只手臂放在身体两边一起捆好,这样孩子就能睡得香、不受惊吓。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孩子晚上睡觉总哭,怎么安慰都不行,王女士就给儿子解开了捆绑,看孩子腿上都有了淤青,给孩子换尿不湿的时候,腿还不让碰。
第二天去了医院,医生给孩子拍了片子,就看到孩子的股骨头跟髋臼错了位,原本股骨头在髋臼里面的,但是孩子的长在了外面。医生一看就知道,孩子这是被绑腿了。
孩子的腿出生时的弯曲是自然的生理弯曲,因为在子宫里,宝宝的腿就一直呈现那种弯曲状态,而且他的弯曲不是膝盖部位的弯曲,而是从髋关节那里就弯曲,这种状态可以让宝宝的股骨头和髋臼结合的更好,但是绑了的话,强行把宝宝的腿捋直,就可能出现股骨头长在髋臼外面的情况。
其实,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腿会变直的(除非遗传罗圈腿,而且遗传罗圈腿就算绑了,长大还是会弯曲)不在于是不是绑腿了。
绑腿就能让腿长得直溜”,这样的说法显然是错得离谱的。
所以啊,有些老人言”,千万不要听,错得离谱
✘馒头蘸菜汤,娃爱吃还有营养”
这个好像很多老人都喜欢,喂着省事儿了,馒头蘸点儿菜汤,孩子吃得确实很香,而且老人还觉得菜汤浓缩的都是精华,营养在里面。不禁想要怼一句菜汤那么有营养的话,吃菜干什么?吃菜汤好了!”

其一,菜汤里多是油、调料、盐分,营养还是在菜里,而不是菜汤,孩子1岁前都不要吃盐太多,这会增加孩子的肾脏负担。
其二,馒头里都是淀粉,属于碳水化合物,吃了容易有饱腹感,但是孩子6个月前的主要食物就是母乳,而有了饱腹感之后,孩子就喝不了多少奶了。6个月之后也不应该让孩子吃馒头蘸菜汤,孩子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并不多,他更需要膳食纤维、蛋白质、钙铁锌等矿物质。
其三,孩子的味蕾很敏感,我们吃着有一点点盐味的,对孩子来说就已经很有味儿了。孩子过早吃盐,以后饮食会变得重口味,难以改正。
其四,孩子开始吃辅食后,还是总吃馒头蘸菜汤,不利于咀嚼功能的锻炼。
总之,馒头蘸菜汤,不要总这样让孩子吃。
✘小时候胖点儿没关系,多可爱啊”
很多老人会说孩子吃得多长得快,小时候胖点儿壮,才健康。孩子小时候会有奶胖”的时候,但是一般都不会太胖,如果超过正常的发育标准,还是控制一下为妙,不然等孩子长大了瘦不下来的时候,再控制就难了。
不要过度喂养”,总想着让孩子多吃点,多喂几次,这样孩子就容易肥胖”,为将来儿童肥胖埋下隐患。
✘一天没拉粑粑了,上肥皂条,肯定是便秘了”
自从宝宝出生之后,每天真的都会等屎”,因为粑粑能反应孩子的健康状况啊,有的老人也是很关心的,看宝宝一天没拉,就想用肥皂条或者其他什么方式给宝宝通便,让宝宝排出来。
其实宝宝有自己的排便规律,当然,有的新生儿也不是很规律,不过就算偶尔的不规律也不要太担心,不要自己随便就给孩子用肥皂条或者开塞露,容易对孩子刺激过度,或者产生依赖。
只要孩子排便时不痛苦,精神状态良好就没事儿,不用太担心。
✘新鲜果汁全是精华,早喝早补充”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总觉得浓缩的都是精华,在水果上,并不是这样的。榨出来的果汁,将水果里面的纤维素都过滤了很大一部分,剩下的糖分很多,有的老人在孩子三四个月的时候就给孩子榨果汁喝,觉得营养。实际上,果汁喝多了糖分多,宝宝的脏器负担加重不说,还容易引起肥胖。
一般建议一岁以内的孩子都不要喝果汁,6个月添加辅食以后,果泥是可以吃的,因为里面还有丰富的营养,而且直接吃水果的营养要比果汁高很多。
✘发烧了捂捂,发发汗就好了”
我小的时候发烧了我妈就说过,把自己捂进被子里,发发汗好得快,不过我也不是太听话,因为发烧的时候捂进被子里会觉得好热,很难受,所以一般我即使捂进去了,还是会在边上把脚露出来反正不会捂得那么死。
其实这样做也是错得离谱的。孩子发烧,本就是身体在散热,而捂得太厚的话会影响机体散热,反而会导致提问升高。正确的做法是减少衣物,补充水分,如果超过38.5度或者是持续发热,就应该及时去医院,不要总想着捂捂就好了。
✘自费疫苗肯定没那么重要,花那钱干啥”
关于疫苗的注射,很多老人觉得免费疫苗才是重要的,自费的没必要,而且这个又不强制打自费的,价格又那么高,打不打无所谓。
记住了,疫苗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才打的,不是为了应付强制标准才打的,有条件的家庭,选择一些疫苗进行接种,更是为宝宝多了一项保险”。
以上这些老人言”不能听信,即使老人说我就是这样养孩子的,孩子不照样没事儿?”那也不可听信,那是因为侥幸没出事儿,不代表那些经验”就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