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熊孩子”四处捣乱,家长别再头疼了,用“十字技巧”转化创造力

周末在小区里玩儿,听到一位妈妈抱怨四岁的儿子把她的手机给搞坏了,而且是最近第二个被搞坏的手机。看她一副无奈的表情,另一位妈妈安慰她:你家算好的啦,我家那熊孩子把家里的四面墙都给画满了。”

又一位妈妈也加入了聊天的阵营,说道:你们都知足吧!等孩子上了学校你会怀念现在的,每天那个辅导作业啊,你讲东他想西,能让你痛不欲生!”

熊孩子”四处捣乱,家长别再头疼了,用十字技巧”转化创造力

是啊是啊,这养个孩子太难了,没有个省心的时候,可不管又不行!”

一帮家长自怨自艾起来。

01 捣乱是孩子的天性

捣乱是孩子与生俱来的需要,因为人生下来就有七大情绪系统:探索、玩耍、性、关怀、愤怒、焦虑和恐惧。而捣乱”恰恰是孩子探索和玩耍的情绪需求。有需求就要得到满足,孩子才能够得到足够的空间生长。所以说,阻止孩子捣乱其实就是违背孩子的天性。

02 捣乱是创造力的表现

我想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又有创造力,但很多家长却无法忍受孩子的调皮捣蛋。殊不知,捣乱”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是创造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孩子们是在不断地破坏”当中激发出自主学习的行为,在与这个世界和各种事物之间的不断碰撞中形成自我的认识体系,在捣乱”当中锻炼出创造能力。越是天马行空的捣乱”,越是匪夷所思的破坏”,越说明孩子的好奇心强烈。而恰恰是因为好奇才让孩子保持着探索世界的勇气。

03 错误的教育方式会扼杀创造力

我认识几个妈妈都非常地爱整洁,她们无法忍受孩子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不是跟着孩子屁股后面一直收拾,就是冲着孩子大发脾气。结果时间一久,孩子这个也不敢动,那个也不敢拿,被妈妈管教的一点灵气都没了。这种严格限制孩子捣乱行为的方式恰恰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世界的勇气。

也有一些家长就喜欢孩子能够安安静静地待着,以孩子听话乖巧为荣,却不知道安静的背后可能是压抑,乖巧的背后可能是无趣无味。长期处于压抑和无趣无味状态中的孩子往往是没有活力,处于低唤醒”状态的,他们往往在成年以后也会与人疏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心理研究发现,要想有一个孩子拥有创造力,父母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有意义的亲子互动时间。而现实却是很多父母为了工作或者就为了自己能够轻松一点,就很少陪伴孩子,很多孩子是在电视机和手机的陪伴中长大的。真正有价值的亲子互动,比如说共同去旅行、运动、游戏或者读书等等却少之又少。有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大部分的孩子平均每周花在电视或者电子产品的时间是21个小时,而亲子互动的时间却只有38分钟。

大量正经的”事情占用了孩子的时间,一会儿去学奥数,一会儿去练钢琴,一会儿又要去跳舞,孩子连个发呆的时间都没有,又怎么可能有时间去探索世界,去发现未知,去犯错,去创造呢?太多家长和老师急于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用大人的知识经验代替了孩子的思考,孩子变成了被摆布的机器”,谈何指望孩子拥有创造力?



04 拥有不管教的勇气

《不管教的勇气》一书的作者岸见一郎认为,家长们需要通过淡定坦然的不管教,为孩子赋予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动力。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认为管教才是对孩子负责,却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家长的管教是为了满足自己心理的需要,是被自己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吞噬了。所以,很多家长在打完骂完孩子之后,又会懊悔和责备自己,因为从内心里知道这种行为并不正确,而自己实际上是无法控制而已。

拥有不管教的勇气并不是真的不管教,而是调整好心态,把握好管教的边界。当我们越想获得一个完美的结果就抓得越紧,就让孩子越来越窒息。而当我们明白过度管教有害无利,孩子需要空间来犯错和捣乱才能够真正获得成长时,我们就应该学会放手,采用更加理性和正确的方式来为孩子们赋能。

05 让孩子拥有创造力的方法

留白

就像一副好的画需要有想象空间,要适当留白一样,家长也要懂得给孩子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也许是一个房间,也许只是一个角落,也许是一面黑板墙,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在这个自由空间当中的绝对权力。让孩子痛快地玩、大胆地破坏、勇敢地去捣乱。

归真

在心理学当中有一种自然教育法”非常值得推荐。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孩子的各种感官。一个在草地上能够疯跑,能和各种小动物玩耍,可以感知到四季变换的孩子应该能够更好地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更富有探险精神和创造力。

疯玩

游戏和玩具是打开宝宝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几块橡皮泥可以成就一段小故事,几个乐高也可以让孩子导出一部电影”。玩”应该是孩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时候狠狠玩过的孩子思维会更加活跃。

异想

如果你的孩子说出了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请多给他一些鼓励和表扬,不要因为幼稚而嘲笑,不要因为不切实际而打击。人类因为有了想象才得以不断飞跃,一个孩子也因为敢于想象才更加有创造力。

常伴

不管生活和工作有多累,请家长们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做新奇有趣的事情。亲子互动有利于多巴胺的分泌,不仅让我们更加幸福,也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点赞、转发、收藏都是对我的鼓励,谢谢!

我是豆妈逗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经的教书匠和班主任,青云计划获奖者,多平台原创作者。一个走过南闯过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烟火气的俩娃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