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门了。”
不出门,我不要出门。”
宝宝回家了。”
不回家,不回家”
宝宝洗澡了。”
不洗澡,不要洗澡”
宝宝穿衣服”
不穿,不穿——”

这是一个三岁左右孩子和家长最日常的对话,相信很多宝妈都有这方面的血泪史。每天要照顾孩子和工作已经很累了,为什么孩子却像是故意和家长作对一样,处处都要反抗,总是唱反调,每天都要和孩子斗智斗勇。难道真的是生了一个小魔头”吗?
有一些思想脆弱的妈妈甚至会被孩子这种强烈的反抗精神折磨的精神抑郁,脾气暴躁,直接影响生活和工作。

那么今天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反抗。
换个角度看世界,也许是春暖花开了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反抗
3岁的孩子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他们愿意扩大活动的范围,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们不断尝试独立完成新的任务,如果这时候遭遇阻碍,他们就要无畏地进行反抗。
3岁的孩子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哪些是我”想做的,哪些是让我”做的。因此,他们很顽强地表达自己的意志,但这种表现往往违背大人制定的规范,孩子体验到巨大的挫败感,就会产生反抗行为。

3岁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比较弱。他们一旦感到自己的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用很直接的方式,比如哭闹,甚至攻击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大人往往就认为孩子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们只是忠于自己的想法,并不是针对某个人,但如果他反抗的那个人是平时对他言听计从的人,他的反抗自然会加重。
换个角度看反抗’
任何事情都会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我们要换个角度,看到孩子反抗”背后的积极意义。
首先,我们要接受现实,家有造反派”是很正常的,并非你的小孩异于常人。
3岁左右的孩子
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而这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如果3岁左右的孩子不出现反抗期反而是不正常的。

曾有专家作过这样的研究: 将2-5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 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的幼儿在长卡以后独立州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 常常依赖他人。
因此,专家认为,反扰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若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
对于孩子颇让我们挠头的反抗期",我们的教养和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人格品质的养成。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理解孩子。对孩子的行为不横加干涉;不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给孩子提出良好的建议,并让他们作出选择,让他们有做主的机会。另外,要相信孩子,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适当满足。只要孩子愿意自己去做而他的能力又允许的话,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去尝试。只要他们提出的要求不超越我们的原则,就尽力去满足他。
陪伴孩子去挑战一些新的事物是需要花费时间和耐心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付出就有收获,高质量的陪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守得云开见月明
幼儿时期只是一个阶段,妈妈们要相信孩子很快就会成长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的。我们要对孩子有信心,不要随便给孩子带上不听话”的坏帽子。
特别提醒:
对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我自己”我不”是他们独立的宣言。我们要顺势而为,但不要过分娇惯孩子,要心平气和地和他们交谈。
对于他们不合理的要求,要设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劝说无效,我们就要明确我们的态度,即使再闹也不会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