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零食之于幼儿,是福还是祸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对于多数人来说,购物清单上少不了这样一大项:零食。老人,青少年,宠物,各得其所,为其下单的那一刻真是笑逐颜开,心花怒放。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给幼儿的:买还是不买?吃还是不吃?作为家长,一时间考虑再三,患得患失,左右为难:零食之于幼儿,是福还是祸?幼儿还能吃零食吗?

事实上,幼儿是否能吃零食,这个话题早已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快翻烂了。之所以在这里炒冷饭”,是因为对于零食,自己在育儿中也经历了从拒绝到接受的过程,以事实为鉴,也算是对前人经验的一些补充。

支持前人的一点是:幼儿是可以吃零食的;补充的几点是:选择好零食的种类、安排好食用的时间、坚持食用次序。

首先是种类,想必认真学习育儿知识的你我都不陌生:水果类,坚果类,果干类,谷薯类,尽量选择纯天然的,既容易获取,又能及时补足生长发育需要的能量和微量元素。为什么不提奶制品类呢,相当一部分的奶制品都是再制的,低营养高能量,不符合普适的原则,如果单纯从补钙的角度来说,喝牛奶足够了,所以不太推荐市面上各种外包装花里胡哨但是低营养的奶制品。

其次是食用时间,很多的前人的经验是尽量安排在两餐之间,起到一个接力的效果。问题是中间有变量:两餐之间的间隔不是固定的,比如早餐吃得晚,中餐吃得早,中间的零食似乎没有必要;再者前一餐可能吃得很饱,吃完又在室内活动的,活动量有限,所以也不怎么吃零食。

经过实践,我倾向于把时间安排在吃饭后,吃饱饭才能吃零食。这样一来,本来孩子就吃饱了,即便是再吃零食,胃容量有限吃得也少。还有就是对偶尔出现的薯片巧克力等垃圾食品,孩子已经吃饱饭了,触觉味觉就没有那么敏感了,觉得不怎么好吃了。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尽可能创造条件降低对零食的念想。

可能有家长会提到,自己的孩子特别爱吃薯片牛奶辣条等,简直可以代替吃饭。试想一下,多半是这些孩子在初次饥饿难耐的时候,首先接触的就是这类零食,积微成著,下次饥饿的时候想到的还是这些不健康零食,久而久之,自然就不想吃饭了,只吃这类零食。

最后是食用次序:先吃水果,再吃其它。一是水果好消化,持续给身体带来饥饿感;二是很多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水果可以代替蔬菜为身体带来膳食纤维,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三是水果提供身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尤其是可以预防口腔溃疡,否则就很有可能导致口腔黏膜溃烂影响进食。所以水果一定要吃,而且是先吃水果,再吃其它零食。

可能还有家长会说,孩子不接受怎么办?拜托,我们的祖先可是从远古进化来的,并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停止进化,他们所做的,就是不停地适应和改变而已。不要让自己无意间的适应剥夺了孩子的成长能力: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了。零食不是老虎,或许是一只老虎形状的软糖,只要食用得当,也能收获一点轻松和甜蜜。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未知,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