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打孩子好像并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家长不认为自己打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此外还总是可以找到很多的借口来打孩子,比如说: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两天不打,提领甩挂;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简单的来说:很多的家长都用这样一个错误思想:孩子不打不成器。
可是各位家长知道脑科专家曾经研究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吗?家长轻易地打骂孩子会造成"不可逆伤害"。一但伤害形成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是非常的不利的。

关于"家长轻易地打骂孩子会造成'不可逆伤害'"的具体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洪兰专家的做出的关于这个话题的解释进行了解;
洪兰她是台湾著名的教育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台湾第一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所长,因此,她的解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她是站在大脑科学的角度去解释的,她的具体解释如下:
我们的大脑里面有个部分叫做前脑,也被叫做"总裁脑"。前脑负责控制我们的计划、情绪控制以及策略。因此,人的前脑一旦受伤,人格都有可能会发生改变。即使是家长没有打伤孩子,但是却经常性的打骂孩子,孩子引起不好的情绪一样会改变孩子的大脑。
因为情绪可以很大程度的去改变大脑。在汶川地震以后,曾经做过一个相关的很重要的实验: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十五天,医务人员用核磁共振仪扫描受灾人员的大脑,结果发现控制情绪的记忆部分的大脑部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也许家长会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家长眼中:打骂孩子对孩子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因为孩子并没有受伤。好像家长打孩子的时候,往往会甩孩子耳光,当孩子调皮捣蛋想要打孩子耳光的时候,家长需要明白一点:
打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失聪。通过下面的大脑构造图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紫色和灰色交界的地方,是听觉皮质。家长在打孩子耳光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损失听觉皮质。

①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孩子在充满爱,拥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洪兰专家也同样认为安全感对孩子非常的重要,她有讲过一个小猴子的故事来说明:
在实验中,小猴子一出生就被迫和它的母亲隔离开,但是科学家有给它一个"绒布妈妈"以及一个"铁丝网妈妈"。
这两个"妈妈"是不一样的。"绒布妈妈"是很温暖的,但它的身上没有奶瓶。"铁丝网妈妈"虽然很冰冷,但是它身上有奶瓶。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有奶便是娘"。大家都以为小猴子会带着"铁丝网妈妈"的身边的时候,观察结果却是:小猴子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挂在了"绒布妈妈"的身上,哪怕是他肚子饿了想要去吃奶的时候,也还是用脚勾在"绒布妈妈"的身上,只是把嘴巴伸到"铁丝网妈妈"的身上去吃奶瓶。
实验还没有结束,过一段时间,实验人员把小猴子的"妈妈们"都拿走了以后,发现:小猴子马上抱着头缩在墙角处,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即使是给它再多玩具也没有反应。此外,实验人员还发现没有安全感的小猴子长大后往往不能够正常的交配,即使是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让它怀孕以后,也会把"孩子"给带死。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小孩子跟小猴子一样同样是非常需要安全感的,家长需要给孩子安全感,才能保障孩子的未来幸福。

②导致孩子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家长总是打骂孩子,总是用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模仿能力强,所以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每当有情绪的时候不会进行自我情绪的调整,也是只会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因为孩子他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如此。
此外,孩子还有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家长可能仅仅就是因为孩子考试考砸了打骂了孩子,孩子不会处理他自己的情绪进而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关于类似的话题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妈妈在她的书中有写过:
她从来不会因为儿子大提琴拉得不好就去打他。因为孩子因为拉的不好而挨了打,就会对大提琴产生恐惧,甚至有可能会再也不去摸琴。孩子会因为恐惧而不去做一件事。
比如说你因为孩子一次数学测试不好而打他,会导致孩子他看到数学就恐惧,越恐惧则越不敢去学习,有可能会一辈子学不好数学。简单的来说:孩子会因为喜欢而主动的去做,同样的会因为感到恐惧而选择不做或者是逃避。
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做吧。

很多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脾气已经够好了,但是当遇上"熊孩子"的时候再好的脾气都会被他消磨掉,因此才有了"孩子不打不成器"的错误思想。经过了解打骂孩子对孩子的伤害之后,家长应该摒弃这种错误的思想,转变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允许孩子犯错,从中学习经验比如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欺骗家长的并且被家长发现,此时家长会很生气认为孩子说谎就要打,打到孩子说真话。其实很多的时候往往是相反的:如果家长你不打孩子,他是不会跟你说谎的。
在人的大脑里面,说真话的时候需要的血比较少,而在说假话的时候,则需要编很多很多的细节,所以说假话需要用到较多的血。我们的大脑实际上是天然倾向于用较少的血。也就说,大脑更爱说真话。
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说谎话骗了自己,宽容的对待孩子,孩子在未来也有对他们比较的宽容。总之就是: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并且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也同样的被家长教育过: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不能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不然可能会做出很多后悔终身的事情。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即使孩子真的很调皮也不要直接就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不可否认的是要打骂孩子的方式效果的确非常的明显,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孩子绝对不会心服口服的,只是为了少挨打骂才承认错误的。
家长用打骂的方式不能够完全的解决好问题,反而很有可能会把亲子关系弄僵。
家长在面对孩子在很生气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平复好自己的情绪;没有平复好情绪不要做出下一步行动。当情绪平复好之后,以孩子朋友的角度去和孩子好好的交谈有关问题,最后商量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天性:天生爱模仿,从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做起从而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家长可以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这样也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比如说: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在植树节那天带孩子去周围种树亦或者是带孩子去附近的福利院陪福利院的老人聊聊天、打扫卫生等等。
最后,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要立足于言传身教。父母是要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规范以及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熏陶孩子,通过打骂的方式对孩子效果好那只是表面的。实质上,打骂孩子的背后藏着巨大的伤害。

我是小A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注:(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