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胡可:大人越干涉,孩子关系越激烈 | 二胎家庭中孩子间的是与非

下个月就要生了,最近女儿变得特别粘我。送她去幼儿园的时候,她会说,妈妈陪陪我。不能只送到门口,要送到教室,临走时还不忘加一句,妈妈来接我。回到家看电视,我离开一会,她就要说妈妈陪我。女儿变得越来越敏感,也让我有一些隐隐地担忧。

现在二胎家庭中,大宝和二宝的相处问题成了家长头疼的大事,我们总是期望着大宝能够呵护着二宝,殊不知却因此加剧了各种矛盾。

胡可:大人越干涉,孩子关系越激烈 | 二胎家庭中孩子间的是与非

胡可在参加一期演讲节目时曾说,因为自己长期教育哥哥要爱护弟弟、让着弟弟,以至于有一天她发现哥哥狠狠掐了一下弟弟,在批评完哥哥后,他绕道弟弟后面说了一句:"我现在这么惨,都是被你害的。"

这个时候的胡可才开始反思,曾经那个每天满怀希望有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的孩子,已经开始有点仇视弟弟了。不仅觉得父母的爱被剥夺了,而且自己受到的批评和指责也增多了。而造成这种后果的仅仅是孩子吗?

家长的不恰当养育方式,让孩子的情感上很受伤,但是他不愿也不敢将这种攻击直接表达给父母,于是他找到了另外的一种方式,就是仇视自己的弟弟。孩子的世界很单纯而且单一,他觉得父母没有以前那么爱自己,就是因为多了这个弟弟。

大人的长期偏袒,会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如果大人因为二宝年龄小,觉得大宝懂事了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长此以往会导致很多很严重的后果。

01 被要求忍让的一方会受尽委屈

在中国的传统的思想当中,当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就算是哥哥姐姐,他们也不过还只是孩子而已,一味地让他们忍让,他们也会觉得委屈,也会觉得难过。

在有期《少年说》中,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对着镜头诉苦,她有一个妹妹,特别霸道,经常欺负她,但是大人们每次不管不问总是先训斥她,要她让着妹妹。她大声地喊道:"爸爸,你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女孩

而这位爸爸的回应却是:"你妹妹这个事情,你都学过孔融让梨,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你比她大,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

孔融让梨

女孩伤心地哭了,试图和爸爸讲道理:"可是我每次让着她,让着让着就成了习惯,所以她怎么欺负我,都知道你不会说她的。可是,她永远会比我小六岁,难道我要一辈子让着她吗?"

听到这里,其实我心里已是很动容,心想这位爸爸应该有所反思吧,但是爸爸却仍然坚持道:"还是刚才那句话,爸爸再重复一遍,毕竟她小,不懂事。"

妈妈是超人

如果我是那个女孩,我也会崩溃大哭。而这样的故事,发生在不止一个家庭。

中国虽然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但是并不能成为死板的道德标准。尤其是在面对孩子,在他们也需要被给予爱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按照我们的想法让他们去付出。那不是对孩子的爱而是强迫。

02 被过度保护的一方会有恃无恐

我们接着上面那个案例的家庭,那个一直被爸爸或者其他家长庇护的妹妹会是怎样成长的?在她的脑海中,她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姐姐不让着我,家长就会去批评她。如果别人不让着我,肯定也会有人去处罚他。

如果这个妹妹一直被这样保护和偏袒地长大,那么她的受挫能力一定是会减弱的。如果现在跟她发生冲突的不是家里的姐姐,而是别人家的小孩呢?她是否也会用对待姐姐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孔融让梨

大部分情况下是很有可能的,因为人首先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习得与他人相处的模式。如果这个孩子习惯了以自己的意识为中心,让别人来迁就自己,并且周围大部分人都是在保护和纵容她的。

那么她就会将这种模式大量的应用在她的其他人际关系上,可是那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必定会受到更大的挫败,因为在家里会有家人的庇护,而你走出家门,社会就不会有这样的宽容度了。

03 孩子之间会变得充满竞争与仇视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家长长期只偏袒某一方,期望着年长的孩子照顾年幼的孩子。两个孩子真的会变得互恭互敬,相互友爱吗?答案是绝对不可能的。

女孩

在刚刚那个小女孩的家庭里,所有的大人都要求她要爱护妹妹、让着妹妹,她会因此就真的爱上这个比她小6岁的妹妹吗?如果她不是出于自发地爱护来让着妹妹,那她肯定要压抑很多对妹妹的不满和愤怒。

对于妹妹而言,姐姐是可以忽视的,因为不管姐姐怎么不满都是要让着我的,因为我年龄小,所以大家都理应爱护我。她如果想抢我的东西玩,我就让爸妈批评她。

这样长期下去,家长不是在真的教育孩子相亲相爱,而是在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一方永远付出,让另一方永远索取。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在伤害他们。

怎样处理好家中两个孩子的关系?

01 不必强求大宝一定要爱二宝

很多人在二胎还没出世时就教育大宝,你一定要爱护弟弟妹妹啊!可是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爱这个来"抢夺"爸爸妈妈爱的弟弟妹妹?

这个时候的大宝肯定是无法体会有弟弟妹妹的美好的,在他们看来,由于二宝的到来,本来可以全心全意陪着他们的爸爸妈妈要分散一部分在弟弟妹妹身上。这个时候你硬逼着大宝要疼爱二宝,凭什么呢?孩子是想不明白的,并且是一定会反抗的。

在《妈妈是超人》明星育儿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中,冉莹颖在处理两个孩子因琐事而打架时,把他们关进了"爱的小屋"反省,并且要求一定要和好如初才放他们出来。

孔融让梨

可是这真的是"爱的小屋"吗?在孩子看来,这分明就是小黑屋。大宝轩轩毕竟年龄大些,面对这一情况,进屋后就开始自己画画,但是二宝皓皓因为害怕一直站在门后哭着喊妈妈。妈妈虽然很心疼,但是却依然没有开门。直到兄弟两和好后,才开门拥抱他们。

妈妈是超人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身边多少的家长都是这样做的。两个孩子吵架了,也不管谁对谁错,先一起受处罚,然后你们两必须要和好,必须要相亲相爱。

请问家长们,这是在教孩子相亲相爱吗?不过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让自己远离纷争。因为孩子的争吵会带给家长焦虑,家长迫使他们停止争吵,也不过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

家人之间应该相亲相爱,但是并不是在强制的条件下的,孩子还那么小,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我一定要爱对方。爸爸妈妈照顾我、爱护我,所以我也爱他们。但是弟弟或者哥哥抢我东西,为什么我还要对他好?

家长们并没有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只是强求他们要相亲相爱,其实是在逼他们装作相爱的样子免于惩罚。

如果家长是真的爱孩子,想要教导他们。首先应该先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情绪难题,他们之间为什么而产生的矛盾?其次要给他们轮流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可以说出自己想法,而不是直接让他们跳过不谈立马和好。最后,在倾听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去发现对方的优点,去谅解对方的处境。

这样做可能很费时间,而且要花很多精力。但是如果大人总是逃避问题的本质而追求表面上的和谐,是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

02 让大宝参与到二宝的养育过程,但是别过度

让大宝参与到二宝的养育过程,让大宝明白这个弟弟妹妹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让二宝明白我还有一个哥哥或姐姐也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我。

孙俪曾说"小花的一切都是等等教的,甚至妹妹的名字也是哥哥取的。"无疑,让老大参与到照顾老二中来,给他安排一些小工作,让老大有参与感和责任感,更能加深两人之前的感情。

妈妈是超人

当然,邓超孙俪也不吝啬对等等的夸奖,让哥哥感觉到自己长大了,并为自己的能干感到骄傲,以缓解与小宝竞争的意识。

大宝

只是有一点,千万别过度。让孩子承担超越年龄的责任,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即便有了小宝,父母还是得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允许大宝按照自己的节奏长大。

老公的妹妹生了二胎后,希望大宝可以多照顾妹妹,于是什么事情都让老大帮忙做。所以老大总是愤愤地说:"怎么总是我啦?为什么又是我去做啊?"每次让她给妹妹做什么事也是敷衍一下。

当孩子不愿意的时候,我们不要强求。如果她感受不到体会照顾妹妹的乐趣,那我们就不要强求一个孩子一定要照顾另一个孩子。不是大人觉得姊妹之间应该要和谐相处,就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的。

03 尽量让孩子自己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

当两个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尽量让孩子去解决这个问题。即是做不到完全让孩子解决,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孔融让梨

我们想一下,在一个家庭中,两个孩子会发生矛盾,最常见的可能就是物品的争夺。大宝在玩某一个东西时引起了二宝的注意,二宝也想要拿过来玩,这个时候就涉及到物品的所有权。大多数情况下,大宝是不会立马主动让出来的,而这会极大地破坏二宝还在成长发育的全能感(即这个世界我说了算,我想要什么都会得到,我对世界有着绝对的主宰。)

由于身体发育上的优势,大宝是很大程度是可以摆脱二宝的纠缠的,这个时候二宝就会寻求身边大人的帮助,最常见的手段就是通过哭泣。这个时候的大人肯定会来安慰哭泣的二宝并对大宝说:"让着妹妹(弟弟)啊!你这个东西给妹妹(弟弟)玩一下嘛,你是姐姐(哥哥),不要那么小气。"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大宝心中肯定会积攒很多怨气,这个怨气是从哪里来的?不是直接来自二宝的争夺,而是在大人的"帮助"下,压抑了对大人愤怒而转去攻击二宝的。

大宝

其实当二胎家庭中的两个孩子开始因为争抢某物而发生争吵,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他们都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可以锻炼他们与人相处时如何处理矛盾的能力。

孩子间的矛盾和冲突源于正常的发展和需要,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也必须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提升。研究表明,孩子每一次解决矛盾和冲突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通过解决问题才能慢慢地学会正确处理与周围小朋友的关系。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千万不要认为大一点小孩就应该更懂事,这种懂事只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期望,孩子的懂事往往要舍弃掉自己原本的欲望来符合家长的期待。这种懂事本来就是残忍的,抛开二宝的存在,大宝也还不过是个孩子,在他被爱的需要还没满足的前提下就要求他去付出爱,这本就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事情。

结语

如果希望大宝和二宝之间和谐相处,家长最好给孩子更多空间,让他们自己去磨合去适应,不要期望哪一方天然的谦让、爱护另一方。我们当然可以引导,但是想想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一开始做得不够好也没关系,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是天然的就会做父母的,我们也是需要学习的。所以一个家庭的和谐,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努力,而不是靠着某一个人的牺牲与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