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低配的父母为孩子犯错“兜底”,高配的父母让孩子拥有自省力

◆◆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

低配的父母为孩子犯错兜底”,高配的父母让孩子拥有自省力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顾晓

1

熊孩子千千万,比孩子还熊的父母更多,可近期就有一对三观特别正的父母,不仅使自家孩子改正了熊行为,还让周围邻居对自己称赞不已。

在成都的某小区,电梯旁贴着的一封道歉信刷爆了业主群。

(图片来自网络)

原来是小区里的一位熊孩子进电梯就将所有楼层按亮,父母知道此事后要求孩子写检讨书,在检讨书中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向邻居们表达歉意。

业主群里许多人说自己曾被男孩按电梯耽误过时间,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还有一些业主在检讨书上留言:

你非常可爱,勇敢面对错误,有担当!愿你成为越来越优秀的自己。

孩子一次乱按电梯的贪玩,父母没有选择视而不见,而是要求孩子自己反省写检讨道歉。

生活中孩子难免犯错,可能是出于好奇,可能是偶然为之,父母不同的处理方式亦决定了孩子的教育配置。

面对孩子犯错,高配父母教会孩子自省,低配父母选择纵容,大多数父母处于中配状态。


2

高配父母最重视犯错,

也最会利用犯错

少年说某一期的刘树萍同学,对妈妈喊话:


在我们家如果我犯了错误,我妈妈不打我也不骂我,而是选择用俯卧撑或跳绳的方式惩罚我。上课讲小话就是300—400个跳绳,不尊重老师这种大错误就是1000个跳绳,从小到大没人跳绳能跳得过我。”

当刘树萍犯错时,他的妈妈不采取粗暴的打骂,而是利用跳绳,既锻炼了他的身体,又让他反思自己的错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他犯同样错误的频率。

如果说孩子的每一次错误都是对世界规则与秩序的探索,那么高配父母便利用这个机会,将孩子培养成高度自省式人才。

闺蜜雨彤的女儿小艾是一个犯错后能及时认识错误,想到补救措施的女孩。

打碎家里的物品,先和爸爸妈妈道歉,再想办法赚钱补上;作业没完成,先将作业补上,再思考没完成的主观原因,避免下次再犯。

小艾似乎总比一般孩子犯错后的行为多走一小步,这一小步是犯错后的弥补,更是下次不犯错的警示。这一小步源于她自省的习惯,更源于雨彤夫妇的三问公式。

每当孩子犯了错,雨彤夫妇都会问她为什么会犯错?犯错会带来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应该如何减轻呢?代替告诉孩子怎么做,雨彤夫妇会引导孩子犯错后的自我处理,久而久之孩子犯错后会自己设问,养成了自省的习惯。

高配父母不打不骂就能教出犯错中成长的孩子,低配父母费尽心思却只能养出一如既往、不知悔改的孩子。


3

低配父母不在乎犯错的影响,

忽视孩子的教养

前段时间在济南的一家儿童乐园,工作人员清点娃娃数量时发现少了几个,赶忙查看监控录像。


监控中一个男孩看见娃娃机门没锁,就拿走了一个毛绒娃娃,没想到他妈妈看见后没有阻止,几分钟后掩护自己的儿子,又拿走了一个娃娃,甚至第三次返回后拿走了两个。

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已经变成了偷”。

家学宝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们纷纷评论: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家长就是在培养孩子违法犯罪意识,等孩子因为盗窃罪入狱后悔就晚了;小偷是如何炼成的。

新闻中的父母可能觉得一个娃娃而已,不值多少钱,可却忽视了一次偷拿对孩子品格的塑造。

纵容孩子的每一次贪小便宜,就是将孩子往吃大亏的深渊推。

低配父母对孩子的犯错不以为意:

孩子还小;大人别和孩子计较;孩子的拿怎么能叫偷呢?”

这些都有可能是低配父母的借口,一点点积累了孩子长大后未受到犯错教育的伤口。

大多数父母绝不是低配父母,对于孩子犯错自有一套处理办法,却停留在中配父母的层次上。

4

父母如何进阶为高配父母

当孩子犯错时,大部分父母秉持着先说孩子错了,替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最后教育孩子哪里错了,逼迫孩子保证下次不犯。

这种流程就是典型的中配父母思维方式:我说孩子错了他就是错了,我替孩子弥补,自己的孩子自己教,保证下次就不会犯错。


中配父母与高配父母的区别仅仅在于孩子的错由谁来认定,责任由谁来承担,未来如何不再犯,最关键的区别是:主动反省错误与被动接受犯错后的批评与惩罚。

中配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将道理交给孩子,孩子身体记住但心没记住;高配父母则是将犯错后的自省思维教给孩子,孩子不仅记住一次犯错,更会举一反三。

那么父母们如何才能进阶为高配父母呢?

1.不说孩子错了,而是引导孩子错在何处

有些父母在面对孩子做错事后第一反应就是训斥孩子:

这件事你做错了,不应该这么做。”

当孩子常常听这样的话语时,他不去思考自己是否做错,而是以父母的对错标准要求自己,遇到别人的指责也只会说一句:

我妈说了这样做是对的。”


如果你不想孩子丧失对错误认知的思考能力,在孩子犯错时,不要直白地说他错了,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错误。

当孩子打碎花瓶时,父母可以这样说,花瓶碎了,妈妈就要打扫地板上的水、花、碎瓶子,你的行为给妈妈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永远不止一种引导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错在何处,而不是逼迫孩子说出我错了”,一问哪里错了,孩子回答哪都错了”。

犯错时

(图片来自网络)

2.不替孩子承担责任,让孩子明白犯错的后果

孩子无法学会自省的另一个原因是身后总有父母为他收拾烂摊子,无论多么大的错误,孩子的一句对不起就满足了有些父母的教育目的,错误过后的一地鸡毛都有父母负责打扫。


自省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到错误,可根本目标是为了改正错误,只有让孩子承担犯错后果的父母,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自省能力。

当孩子再次犯错时,试着让孩子去赔礼道歉,去赔偿损失,去写检讨书,去做一切能减轻影响的事。

3.每天例行反思自身行为

自省表面看是一种犯错后的处理方式,其实更是一种思维模式。

每晚睡前和孩子聊聊天,问问孩子今天的行为中有没有不妥的地方,这个不妥是孩子感到后悔的事,而不是父母定义的不妥。


这个反思的过程正好印证了曾子所说: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一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你不是在质问孩子,而是与孩子一起回顾一天的行为,并且不间断地养成自省思维模式。

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对双亲而言,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孩子犯错在所难免,只有成为高配父母才能不惧怕孩子犯错,将每一次犯错转化为培养孩子自省能力的机会。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