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家长唠叨多,培养不出聪明的孩子,让孩子听妈妈的话你能做到几点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布置的写人作文,有一半的学生写最熟悉的人妈妈,写妈妈的又有一半人写唠叨的妈妈。可见,唠叨成为了小学生最烦恼的家长教育行为。不光是小学生,成年人对于唠叨的父母,也是毫无招架之力。我们以为的唠叨,就是反复的提示孩子,注意哪些问题,也想通过唠叨让孩子去遵守家长定制的规则,但往往效果不佳,于是这就是一个循环往复,越是达不到家长的预期,唠叨就会成倍输出。

家长唠叨多,培养不出聪明的孩子,让孩子听妈妈的话你能做到几点

有喜欢唠叨的家长,常把周杰伦的歌拿出来讲道理,一首《听妈妈的话》,表达了多少老母亲的心声。可是周杰伦的这首歌是听妈妈的话”,不是听妈妈唠叨的话”,家长说得越多,强调的重点就不会主次分明,孩子就会觉得被要求得越多。于是从耳边风到消极学习,最后反抗抵触,这都是唠叨带来的不良教育结果。我们的家长常把唠叨变成紧箍咒,以为这样就能管住孩子。其实想培养聪明的小学生,唠叨是一个最笨的教育方式。那最聪明的教育方式是什么呢?

1、 信任孩子,由强制过渡到鼓励孩子主动去做

我们家长在最初的唠叨过程中,主要想传达的就是一种不信任。我不相信你作业写完了,不相信你可以做好这件事,所以家长需要反复强调一种权威性,来提醒孩子去完成,并且家长还会一直监督。在这样的强制氛围中,孩子通常都会选择去抗衡或者失聪”,也就是我们家长常遇到的问题,说得口干舌燥,但是孩子还是我行我素,说了等于白说。家长们就能意识到,唠叨其实是不能解决任何学习问题的,但是为什么家长还是会选择唠叨呢?因为唠叨是最简单的教育方法。

听妈妈的话

苦口婆心和孩子沟通,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只为去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家长也不是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讲得不好,又怕对孩子起反作用。于是唠叨是最好执行的教育手段,快点、必须、赶紧的、少废话、不应该、怎么就记不住呢?诸如此类唠叨语言词汇,想必是每个孩子的耳朵都要听出茧来。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由唠叨变成鼓励孩子主动去做,比如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我们成天跟在孩子身后去唠叨,你快写作业吧,怎么这么不用功,你看看那谁,那谁,还有那谁,都是你们班同学,人家都写完了,你还写不完……家长赶紧摒弃掉这些话,而是改成,我相信你能完成,你可以做得更好,写作业很简单,你可以……不要反复强调和鼓励,只说1、2遍即可,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信任和尊重,这比唠叨的话有效。

唠叨

2、 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建立诉求通道

家长总是觉得,自己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路上特别艰辛,认为自己牺牲了很多,其实,学习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学习的主体——小学生,也不是很容易。没有相互的尊重和理解,对付出的肯定,亲子关系往往就在唠叨声中分崩瓦解了。父母一遍遍唠叨,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甚至有的孩子连诉求也不能提。命令式语气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听妈妈的话,不让妈妈受伤,其实是大家都受了伤。

小学生

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说出心里所想,这是建立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沟通。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尤其是小学生,随着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孩子们的精神独立,人格独立,强制性的唠叨教育反而会带来不可逆的影响。所以给孩子一个抒发情绪的空间和通道,家长也可以减少唠叨的话语。比如,在家里设立对妈妈说的话,一块小黑板、一个秘密本子等等。都能够有效避免唠叨,孩子把心里的诉求写出来,家长给予及时的关心,从隐秘沟通逐步过渡到直面沟通,听妈妈的话就不再是紧箍咒了。

周杰伦

3、 允许孩子犯错,家长要是非分明

家长的唠叨无非是想避免孩子犯错,或者不让孩子犯错,甚至是犯错后必须及时改正。其实,在小学阶段,犯错也是一种成长和进步,只有犯错,孩子才会知道哪些是对的,能够从实践中去建立正确的学习观。父母的唠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阻止孩子犯错,就像周杰伦,小时候也会违背妈妈的意愿不想练琴。但是家长说一万遍,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怎样的预设结果,小学生是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感受。只有家长明确表达了是非观,告诉孩子,怎么做、怎样学才是合理的,建议孩子去学习。孩子才能萌发主动学习的意识,关于家长如何避免唠叨,培养出聪明的学生,不光是听妈妈的话,家长朋友们都有什么建议呢?欢迎留言评论。

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小岛语文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记录语文教学中的点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