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孩子发生意外的情况屡见不鲜,尽管很多家长对孩子耳提面命,可是都无法抑制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而家长平时工作也很忙碌,很难做到对孩子进行24小时的监控。
因此很多时候,就会发生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情况,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如果我们不教会孩子,很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致命的伤害。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了一条新闻,新闻的内容是关于两个孩子溺水的事情。夏季比较炎热,孩子就对水产生了向往之情,小田为了满足孩子,就经常会带着孩子去游泳馆,在水中嬉戏,那天小田的同事小李。
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办法带孩子去游泳,小田就自告奋勇的说,他带两个孩子一起去玩儿,小李想着平时两家关系也都不错,就放心的把孩子交给了小田。

可是很多意外发生的时候,往往都会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开始的时候两个孩子在游泳馆里玩儿的还挺好的,小田就转身和别人聊起天来,当他在看向孩子的时候,发现水上已经没有了两个孩子的踪迹。
只看到两个孩子玩耍的区域,有两双手扶在水面上,小田来不及脱衣服,赶紧跳进了水里,他飞速的向两个孩子游过去,紧紧的抓住了两个孩子的手,可是由于小田力量有限,两个孩子的情况又都非常不乐观,他只好先尝试着把一个孩子送上池边,然后再去救另一个孩子。

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里当小田把两个孩子都送上池边以后,自己家的孩子在经过一番抢救以后苏醒了过来,而小李家的孩子,慢慢停止了心跳。
小田赶紧把事情告诉了小李,当小李赶到的时候,看到自己孩子的尸体,整个人都崩溃了。他疯狂的指责着小田,为什么不先救自己家的孩子?小田当时体恤到小李痛失爱子的心情,并没有反驳。

可是这件事情传到了小李和小田工作的单位,单位里面的人都在指着小田太过自私,小田非常气愤的对指责他的人说:发生这样的情况,谁都不愿意看到,你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们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同时溺水,你们会大公无私的先去救别人吗?
听完小田的话,那些指责小田的人都沉默了,确实在面对孩子生死的问题上没有人会做到舍己为人。

所以与其在发生危险之后痛哭流涕,不如在发生危险之前,将危险的隐患及时扼杀,这就需要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

孩子天生就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尤其是从8个月以后开始,孩子学会了爬行,能够自由的开始活动,再加上他们对很多危险都是没有意识的。
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危险情况,很多家长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就会限制孩子的活动区域,其实这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不仅会减弱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体验感,对孩子建立安全意识,也会有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可控范围内,让孩子去感知危险,才能够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孩子看到家长喝热水的时候,会对热水壶产生兴趣,家长不要指责孩子,可以拿着孩子的手背去轻轻地碰触一下水杯,孩子感觉到烫了以后,他们就不会再轻易的去尝试碰触热水壶了。

在孩子没有识字能力的时候,家长可以借助绘本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我家的孩子有一段时间经常喜欢爬高,在我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我给孩子买了一本《大卫不可以》,里面有一个画面是这样的,大卫的妈妈把饼干放在了高处,当大卫踩在凳子上拿高处的物品的时候,妈妈对大卫说:大卫不可以。

自从看了这个绘本以后,每次我家孩子想要够高处的东西,都会牵着我或者他爸爸的手,然后指着高处的那个东西,意思就是他想要。可见绘本上的内容,给我家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就一件事情,对孩子进行反复教育的时候,孩子的出错率往往就会变低,这就说明家长的重复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有效的。家长可以借助这一点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安全教育。

比如告诉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等绿灯,如果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一定要反复的观察两侧有没有来车。还有,如果孩子想去水里玩儿,或者想单独出门玩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告知家长玩耍的目的地,还有要远离积水比较深的区域和正在施工的区域。

有时候,孩子对片面的说教往往会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进行实地演练,让孩子充分的了解危险点在哪里,以及如何规避危险。
比如家长和孩子,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家长是演坏人然后让孩子学习如何在遇到坏人以后进行自救,以及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

当孩子有探索欲望之后,我们不应该去遏制孩子,要知道这是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家长一定要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充分的了解,发生危险以后,会引起多么可怕的后果,这样他们就会渐渐的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