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很多家长和老师都遇见过类似的情况:总是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自己面前总喜欢告状,其实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几乎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有的家长和老师就会很反感孩子的这样的行为。
其实育儿专家表示,孩子出现这样的现象都是非常正常的,大多数时候孩子的这样的行为都出现在孩子的幼儿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和边界意识,开始对一部分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会批判一些事情。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能力认知也在不断的增长,这样的现象会及时的减弱。

这个时候,就会有一部分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这么喜欢告状,是不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有问题。
但事实上,不需要过度的紧张这件事,小孩子爱打小报告是产生自我意识的表现,还有一部分别的原因。
那么孩子喜欢打小报告的到底是什么原因?1.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关注
一部分孩子非常频繁的打小报告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家长真的去帮自己去报复别的小朋友,而是想要的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家长和老师注意到自己,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也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此来得到家长和家长的表扬。

2. 想解决问题
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出现了很多事情都超越了孩子处理的能力范围。因此,就要想通过和家长反映和老师的反映来达到解决事情的目的,在孩子看来这就是解决事情的最好最快速的方法。孩子只是方式不对,但是孩子的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
3.产生的正义感的体现
事实上,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一部分爱打小报告的孩子身上其实有些闪光点的。

例如:这样的孩子不仅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满腔的正义感,并且这样的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反而会更加谨慎,一些时候打报告或者是反映现在的情况就是希望老师管理一下状况。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在网络上的发布引起了相当的的轰动和讨论,说的是一名教小学的老师发了这么一件事:自己带的班上的一个小孩有一天来到办公室打小报告,说班上有个胖胖的小孩带了零食来学校,因为学校里有规定说不允许带零食,所以老师的她就在下课的时间没收了那个胖小孩的零食。
老师也没放在心上,认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小事。但是没想到的是在快到放学的时间,被她没收零食的胖胖的小孩子来到办公室,而他的目的就是向老师告状上午举报他的那个孩子。
她就觉得很纳闷,就仔仔细细的问清楚了这件事情的缘由。原来是因为这个胖胖的小孩子在被老师没收的时候,偷偷留出了一块巧克力,但是又被那个告状的小孩子看到了。这个孩子随即就威胁这个孩子:你不给我分的话,那我就继续告老师。

作为老师的她听到这个事情的经过,也是无奈又觉得好笑。虽然很生气,为什么年纪小小的就学会互相威胁。然后老师就将这个告状的孩子叫来了办公室,让胖胖的小孩子把巧克力全部吃掉。
这条微博的发出引发了很多人的广泛的讨论,大多数的网友在称赞老师的做法的时候也开始注意到小孩子十分喜欢打小报告的状况。
有一部分人说孩子打小报告的情况是相当的正常,其实大多孩子这样的表现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秩序和揭露错误的做法。
还有一部分人对孩子爱打小报告的现象是不予认可的,大家认为这样的事情反反复复的出现就会导致对吃零食的小孩子产生伤害,也很有可能产生校园欺凌的情况。
虽然说,喜欢打小报告是孩子的是孩子的本来性格,家长和老师不要放任孩子自由的发展,这样的行为一定会给孩子带去不好的引导。

1.会让别人产生信任危机
时常打小报告这样的事情,就会让他人对孩子产生信任危机,因此不管孩子的出发点是否真的好还是不好。打小报告这种做法都是泄露他人的秘密,容易导致泄密者”和被戳破秘密的人”关系破裂,这就会导致孩子很难让别人信任。
2.导致孩子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信任是最重要的,但是时常的打小报告就会产生诚信缺失,这样的身边的人就会不在信任这个时常打小报告的人。一旦不诚信就会导致孩子产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孩子逐渐就会让身边的人孤立。

3.导致孩子和身边的人产生紧张的气氛
不管是在谁看来,你开始对自己身边的人产生怀疑的情况,从而不敢透露自己的想法,那一整个集体还算的上团结吗?其实,不管是家庭和学校还是工作单位,要是产生信任危机就会很难的再继续团结。
有这么一句话说:''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生存的空气。''
其实孩子愿意打小报告,最容易导致孩子的人际交往出现问题,这也是在考验孩子在正义和情商的处理和选择,家长要及时引起注意,让孩子明白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因此,孩子打小报告的情况发生的时候,家长就要告诉孩子明白自己的做事的情况下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让孩子把握好做事的尺度才能做好才能让自己应该怎样解决。正确处理孩子的这种事情,才能让孩子不断的成长。

1.多花时间和陪伴孩子
孩子在很多的时候喜欢打小报告,都是想要让家长和老师多注意到自己。这个时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及时的陪伴孩子,即使自己的工作在怎么繁忙,也要即使抽出时间陪孩子,时常和孩子多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适时的帮助自己的孩子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2.搞清楚事实
大多数的时候,孩子的判断能力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家长在孩子发生这样的情况时,首先要对事情进行真正的了解。千万不要听风就是雨,这样的话很容易导致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一定要耐心的问清楚孩子的打小报告的情况,受了委屈的话,及时的安抚就好,不要表现的相当的紧张。
3.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底线和做事情的尺度
做事情的底线和原则是通过家长的培养,才可以达到的。相当多的时候,小孩子就仅仅做的是对方做的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原则就是错误的方面,但在对方看来就是很平常的事情。
所以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及时的让孩子搞明白,做事情的时候要保持自己的做事的底线和原则,也要经常的告诉孩子时常的观察和明白他人的底线和原则。

4.锻炼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有的时候打小报告就是因为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差,认为自己向老师或者是家长说了这件事情觉得可以这样的是,直接解决这样的方法。很多这个时候,就要求父母们在日常的时候对孩子的日常能力时常的训练和培养,让孩子懂得面对困难的时刻不要一个劲的选择是退缩,而是要不断地尝试以及勇敢的解决。

时常愿意打小报告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其实不是一件错误的事。要及时的看到事情的两面性,学会从孩子的身上看到好处和不好的地方,对于孩子不好的一方面及时的改造,对孩子好的一方面加以培养和训练,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好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