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孙俪如何教育孩子,你的宝宝也许只是缺少一个拥抱

孙俪如何教育孩子,你的宝宝也许只是缺少一个拥抱

上周,微博热搜突然出现#孙俪孩子 拥抱#”这个话题,具体经过如下:著名女演员孙俪在微博上写到: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由此引发网友对幼儿教育方式的热情讨论,孩子要怎样教育?

这个讨论看起来简单,其实背后隐藏着很深的社会问题,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些新闻《母亲暴打孩子致轻伤》、《孩子在幼儿园大便被罚站》。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初一环,对孩子整体的人格塑造、健康的心理状况、双商的培养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欧美父母则是这样教育子女的,他们以发掘孩子兴趣,培养孩子个人爱好与特长为根本目标,孩子与大人之间是平等的朋友”,用自由快乐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施加压力,更从不施加任何暴力,让孩子健康成长,释放天性。我们现在的教育就不是这样的,比如说父母信奉不打记不住”,老师随意数落孩子,不合群的孩子会被同学暴力欺凌等等。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式育儿在保护儿童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方面还是有些不足的。

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叫苦不迭,比如说宠溺孩子会培养出巨婴,军队式管理会扼杀孩子自由的天性,给孩子挫折教育导致孩子自卑等等。家长对这些问题都忧心忡忡,做出了大量购买绘本并订制各种私教课程,或者全职在家陪伴孩子等种种选择。我亲戚家的小孩也遇到了这种情况,父母今天学快乐教育,明天学苦难教育,孩子无所适从,连说话都要先看一眼父母才敢开口。由此可见,当前中国家长对怎样管教孩子并不放心。

但是,市面上那些教育宝典真的就是正确的吗?其实不见得,孩子各有不同,无论什么教育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而唯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是:上行下效。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将孩子教育成什么样,只要家长率先做到即可。不从自身反省,盲目学习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可能会学到阳奉阴违、言行不一,或者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不敢提要求,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当然不是跟着流行的育儿宝典,照章行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们需要对教育方式进行挑选。根据儿童心理学理论,家长其实可以这样做,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跟孩子接触过程中具备同理心,知道幼儿各年龄阶段身体发育、心理、思维等发育的特点,还有接受指令的理解程度,自然而然能选出合适的教育方式,就可以给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灵健康和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带来提高。

教育方式

选好教育方式以后,家长需要作出跟进教育。幼儿教育理论最重要的就是家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家庭教育对孩子早期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是重要的教育力量,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只需要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情况,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支持和慰藉,孩子就会敞开心扉和家长交流任何成功与挫折,愿意接受家长的指点,解决问题,这就是成功的教育成果。

现在大家可以看出我们面对教育孩子的正确反应是无条件接纳和包容,这足以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情绪平静下来后,家长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也维系了亲情,可谓一举两得。美国诺贝尔经济奖得主James Heckman教授曾经做过这样的一项研究:对不同的人群,从出生开始一直记录其生活轨迹。结果发现,在学前(6岁之前)得到良好教育的人群最成功,这些人即使在后期因为种种原因失去好的教育机会,他们成年后仍然在社会活动中很出众,这都要得益于他们6岁前的优质教育。而相反,那些在6岁前遭受虐待,无视,胁迫,饥饿,或悲伤的小孩中,有很多人最后发展成为混混,罪犯,或乞丐。

蒙台梭利

著名学者苏格拉底关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到现在也没有发生改变,不管是蒙台梭利、瑞吉欧还是华德福,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承认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不是教学的中心,只是帮助者和参与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帮助孩子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接纳第一次摔倒的自己。时下有一种不好的观点,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必须要严格给他制定规矩,以便将来能适应社会中的规矩。但是我们不应将设立规矩”和拥抱”对立成非此即彼的两面。事实上这两者可以非常和谐统一。当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是融洽的,只要稍加引导,不需要严苛的奖惩措施,孩子就会主动遵守规矩。将来在社会上不仅具有守约能力,还同时具有良好的情商和抗打击能力,一举三得。

棍棒会教育孩子遵守规矩,但是拥抱能教会规矩之外的温暖与爱,说教不一定能让孩子俯首帖耳,但是拥抱往往不战而屈人之兵。拥抱带给孩子稳定的情绪,面对自己的恐惧、无能、愤怒,并学会接纳处于这些情绪包围中的自己。为什么越是优秀的人,越是能够情绪稳定,处变不惊?事实上不是这些人不会恐惧、愤怒和软弱,也不是说这些人善于伪装,而是他们在感受到情绪的那一刻迅速接纳了这样的自己,从而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信心,重返冷静。所以应该反过来说,正是因为他们情绪稳定,处变不惊,才会脱颖而出,鹤立鸡群。拥抱教育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但从长远来看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家长要做的是坚持,而不是朝令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