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习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呢?

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习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呢?

自恐龙时代结束后,为什么人类最终成为了自然界的主宰?那是因为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会思考,而动物大多都遵循自身的本能。我们都说孩子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但是那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孩子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重观爱迪生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把思考二字运用到了极致,无时无刻都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思考。那么思考为什么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呢?

1. 思考可以将孩子头脑中的知识联系起来

对于这一点可能家长的体会不是很强烈,但老师的体会就要强烈很多。在这里我们就要说到,"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老师教的,孩子的成绩差距却那么大?"除去孩子智力因素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思考。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平时想事情,大多都有恍然大悟的时候。当然年纪越大发生的次数越少,因为生活积累比较丰富以及思维的成熟。所以有很多学生学习努力,但成绩不理想。因为他们缺乏思考,知识间缺乏一种联系,导致知识的运用比较呆板,灵活度不够。

2. 思考可以使孩子的头脑像海绵一样,充分吸收知识的海洋

其次,思考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每当学生思考问题时,就会把头脑中的知识全部筛选一遍,寻找能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通过老师讲解分析,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习变得简单。所以思考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一种能力或方法。

爱迪生

那么如何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呢?

1.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要尊重学生思考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积极的思考,引导改变消极的思考。

基本上每个孩子,出生时都会带有思考的本能的。比如,大人通过婴儿哭了来判断婴儿饿了,那婴儿又何尝不是明白哭才有吃的而哭的呢?而到了孩子有一定思考的年纪,最明显的就是幼儿和小学初级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就像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一样,无时无刻都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这段时间也是培养和锻炼孩子思考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大人就要做好引导,促进孩子思考能力的强化。

2. 培养孩子思考的内在动机(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做好一件事首先就要有足够的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如果孩子一个孩子有兴趣,并且做得比较好的,都比较聪明。而这种孩子如果学习差,那很可能是因为厌学或者懒了。兴趣是孩子学习和生活上必不可少的,因为喜欢和好奇才去做,才会去思考,才能坚持做好。这就要求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并对不好的兴趣进行正确引导,让孩子通过积极的兴趣进行思考。

3. 创设必要的思考情境,进行实践。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说不做肯定是不行的。就如同吃东西,只吃不嚼一样。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要把握给予孩子思考的机会才行。让孩子感受到思考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