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明育儿讲堂(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hello~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育儿,分享一些我的心得,希望你们能有所收获。
连宝宝的正常行为都不了解,凭什么判断她哪里做得对,哪里是毛病”?
我们对宝宝的错怪、误会,是特别普遍的现象。原因就是不了解什么是宝宝的正常行为。也就说,我们没法分辨出对”、错”。
今天开始,我们聊聊宝宝的正常行为。我会用几篇介绍,宝宝在不同年龄的行为特点。当然,仅凭几篇短文,不足以描述所有成长细节。大家就把它们当做宝宝行为的简笔画”吧。读了这几篇文章,我们会更好的区分宝宝的对”与错”。

今天我们先聊0-6个月宝宝的特点。
6个月之前的小婴儿,不但不懂语言,她甚至连自己的感觉都还不理解。她的大部分行为,都是遗传基因编排好的自然反应”。比如说,饿了哭,困了睡,害怕了、不舒服了也哭。
这个阶段的小婴儿,对身边的事物,几乎是完全不懂的。他们的感知能力也非常有限。比如:视力,出生时基本什么都看不清,慢慢能看清近物,到6个月也只是相当于150度的近视。
对这个阶段的宝宝来说,管教”是没有任何必要的。因为宝宝基本不会犯错”,她的所有行为都是合情合理的。这段时间,宝宝需要的仅仅是支持和保护。我们也没必要和宝宝讲太多道理,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语言(多跟宝宝说话,还是有益的)。
小婴儿的几乎所有需要,都是生存需求。能吃饱,能睡好,能感到温暖的保护,身体舒服,基本就足够了。理解和满足宝宝的这些需求,是我们的核心工作。

安全感是核心
这个阶段,宝宝不但什么都不懂,也几乎什么都不能做,还特别敏感,很容易受惊吓。安全感,是他们的最基本需求。她最需要来自父母的温暖和保护。
除了吃饱,宝宝最需要的是身体接触。抱着,用贴身育儿袋包着(不束缚手脚),或者其它任何身体接触,都是宝宝的最爱。身体接触带来的安全感,有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尤其是抱着宝宝走动和轻轻地做摇篮动作,都能促进大脑发育。

哭是正常的表达
对小婴儿来说,哭几乎等同于说话,是她表达需要的唯一方法。
在6个月之前,宝宝对情绪并没有什么理解。他们只有舒服和不舒服两种状态。舒服的时候笑,不舒服就哭。宝宝也不会表达生气和害怕,更不懂什么是生气。所以,在这段时间,如果宝宝惹我们生气了,无论原因是什么,都不是她有意让我们生气,因为她根本没有生气的概念。
很多时候,我们都误会宝宝,因为她使劲哭,不停地哭,就是我们哄她也不停下来。就好像她故意在和我们做对。为了澄清这些误会,成长心理学和儿科学,对不寻常的幼儿哭闹做过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哭法都属于正常:
1. 有时候,哪怕我们安慰宝宝,她也不会停下,会继续哭。
2. 有时候,宝宝会连着哭很长时间,尤其是在晚上。很多时候,宝宝能连着哭上2、3个小时。这是很多宝宝都有行为,比较正常!
3. 哭着睡着也很正常。科学研究发现,即使哭着入睡,也不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在6个月前,可以哄到不哭,再睡)
为了表达不同的需求,宝宝的哭声也有不同。但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哭声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换句话说,我们不要仅凭哭声,就去猜测宝宝有什么需求。了解宝宝需求最好的方法,是把她的饮食起居细节牢记于心。做到宝宝一哭,稍稍分析她最近的活动,就能推测出需。

满足感决定亲子关系
安全感,需求得到及时回应,这两件事加在一起,能给宝宝满足感。谁给了宝宝这种满足感,谁就能和宝宝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有了这层关系,以后宝宝给我们特殊的信赖。
如果宝宝的需求总是得不到合适的回应,她和我们的关系就会出问题,变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很多父母,听到孩子哭会故意等一会儿才回应,希望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宝宝有需求的时候,应该及时回应。

只需要保护,不需要约束
宝宝会有很多危险动作,比如抓危险的东西,或者把不能吃的东西往嘴里放。宝宝做这些动作,一是为了锻炼抓、咬的能力;二是要用手和嘴去认识周围的东西。
这些动作虽然有益,是对宝宝运动能力的练习,也算是一种对环境的学习,但它们也能引发危险。比如:宝宝抓妈妈头发,把项链一类的东西往嘴里塞。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常常误会宝宝很坏”。其实,宝宝哪里知道什么是坏。这个月龄,她连好坏的概念都还没有。她的动作完全是出于直觉,出于本能。我们需要做的是,一边温柔地阻止她,一边用其它东西吸引她的注意,让她去玩其它东西。
或许你会反问,要是宝宝就喜欢这个。你不给她,她就哭,怎么办?” 最标准、最有效的方法是,干脆不让这样东西出现在宝宝面前。
我们要管理好周围环境,宝宝能够得着的地方,尽量不要出现对她有危害的东西。比如说:化妆品,塑料袋,单颗的纽扣,药······ 如果宝宝喜欢揪头发,不妨把头发盘起来,或者干脆带顶帽子。
要牢记,这个年纪的宝宝,完全不懂什么是危险,更没能力约束自己。保护她最好的方法是,让她远离危险。

看完这篇文章,或许你会发现,有很多时候,我们是误会了宝宝,
应该检讨。但以前的事情,都过去了,我们该多关注以后的养育。
咱们明天继续聊6-12个月宝宝的行为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