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哆啦A梦育儿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和WIFI环境的改善,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诸多便利,年轻人对各种电子产品的使用和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使用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电子产品,不出家门也能一览国内外新闻时事,生活、工作遇到的种种问题、难题也用它查找解决的方法。特别是现代年轻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加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让家长在教育电子设备上对孩子的投入热情不减。小学生手中拥有的电子产品种类多、品牌各异,学生平板、家教机、电子书包等名目繁多;有的小学在课堂教改试点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使用IPAD、IPHONE,电子书包”也在小学生中逐步兴起和普及。这些智能电子产品既方便携带,也方便文字阅读和资料查找,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扩充书本知识等方面的确产生了一定的辅助效果。但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认识到,电子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在这些电子产品使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其应用得当与否,会不同程度地给小学生的性格行为或心智成长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1、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
事实上,使用电子产品的效果并非如很多家长所预期的那样,会极大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相反,有了这些电子产品帮忙的孩子反而懒得动脑筋,它降低了孩子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依赖家教机、学习机的孩子学习上一旦遇到难题,根本懒得动手去做推算和思考,而是跳过计算或推理过程直接求助学习机或家教机等电子产品,或者找度娘”、谷哥”,然后不管提供的信息对错,不加分析全盘照收。语文学习方面,孩子在动笔写作文前,也要先百度一下相关材料,造成同一命题的作文,写出来后千篇一面,雷同化严重。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没有了这些电子产品的辅助,孩子便一筹莫展,什么也做不了;此外,与现实的社会活动相比,很多孩子更愿意把课余玩乐时间花在电子游戏上,孩子的思维也相对局限于这一个特定模式,这些因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

2、频繁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孩子注意力难
电子游戏和儿童视频节目画面变化节奏较快,对孩子的感官刺激比较大,导致孩子注意力的改变也很快,使得他们无法长时间将注意力专注于某项事物或活动,特别是对学习这种循环且单调的活动模式,让孩子感到过程过于枯燥,也因此抑制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上课还是做作业都难以集中注意力,这种注意力的泛化一旦形成习惯,甚至会衍生出孩子多动的心理问题。

3、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使用会阻碍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尤其是同伴之间传统的运动性游戏,是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孩子们通过在一起玩耍,能够彼此认识,产生深厚的友谊,这就是所谓的交朋友。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集体活动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他人脸部变化、身体语言等方面不断洞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绪,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逐步在面对面的交往中培养出牢固的友谊和美好的情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而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则减少了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在电子产品中的视频节目,多以卡通或游戏人物为主角,满目所见的都是些表情单一、语言单调、行为夸张的虚拟人物,这种纯粹的视觉刺激并无助于引发孩子有效的情感共鸣,特别是对低龄孩子而言,往往将虚拟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情商培养,这和大多数年轻父母重视孩子的情商培养是背道而驰的。尤其是电子产品游戏、小说、图片的下载功能齐全,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生一旦沉浸其中就很难走出来。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和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加上遇到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更是束手无策。当发现孩子沉迷在精彩的游戏、动画片当中时,家长怎么劝诫也无济于事,根本管不了孩子。

4、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缺乏生活向上的动力
当孩子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并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后,便会想去寻求电子产品的陪伴,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网瘾”。这类孩子缺乏自主思考的积极性,不会主动对新事物、新现象进行独立的探索或感知,长此以往,孩子对生活慢慢产生了惰性,课余生活越来越单一,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弱化,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包括青少年活力的杀手就是懒惰,这种惰性最终导致孩子对外界任何事物都兴趣索然,生活消极、学习被动,孩子甘于庸碌,逐渐成为潜在的啃老族”、宅男”或宅女”。
5、影响身心健康
电子产品高亮度的显示屏给大人、孩子的视力造成的伤害更大,在孩子们眼里,近视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因为身边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手机、电子词典、还有ipad这些东西,小学生使用频率比较高,抛开网瘾”现象不说,就是平时电子产品的使用频度,也可能会让孩子因用眼过度而造成眼疲劳,长此以往必定会给孩子造成更多的视力损害。有人们往往爱用清澈明亮来形容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神,但现实是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早早地就戴上了厚厚的近视眼镜,当看到他们眯起眼睛费劲地看人、看书的样子,真是让人感到无奈和心疼。

现在的孩子,正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谁都希望他们早日成材,谁都希望他们学得高兴,玩得开心。谁都希望孩子负担又不太重,又能提高学习成绩。但希望终归是希望,要把美好的希望变成现实还需要我们这些成年人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教育他们。
(本文由哆啦A梦育儿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