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创造力”不足怎么办?家长从“思维韧性”入手,效果会更好

小欣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些日子我跟闺蜜相约在一家咖啡馆聊天,因为很长时间没见了,闺蜜看起来十分憔悴,我问闺蜜:是不是最近发生了什么烦心事?对啊,尤其是我家那女儿,一上了小学事就可多了……”闺蜜滔滔不绝的说道。后来闺蜜还说到:现在女儿上了小学后,每天就写不完的作业,写不完,孩子就向我求助,我看她楚楚可怜的样子,有时候就会帮她做一点,尤其每次都会被美术老师布置的创新手工作业难住……”闺蜜感叹道现在孩子才上一年级,以后要怎么办啊?

孩子创造力”不足怎么办?家长从思维韧性”入手,效果会更好

其实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孩子一碰到难题就会跑去向父母求助,懒得动脑、动手去做、懒得去思考一些创新性的问题,不少家长不忍心看到孩子为难的样子,于是就勉为其难的答应孩子的请求,但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创造力”不足,所以一遇到这种创新型的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但实际上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孩子思维韧性”有所欠缺,若是这样,家长就要引起重视了。

一、思维韧性”是什么?

所谓的思维韧性”就是指一个人在某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一直到你停止思考这件事情的这段时间就是你的思维韧性”。很多家长会有这样一种误导思想,认为创造力就等同于想象力,认为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殊不知创造力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韧性。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韧性不够,他们就无法彻底全面的去解决一些问题,甚至遇到问题就会选择逃避,清华大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A型学生,而最终社会所需要的却是X型人才,这里所说的A型人才指的是我们传统观念中成绩优异的好学生,而X型学生的成绩不一定是众人之中的佼佼者,但他们却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只有当我们的思维韧性提高了,才能持续的思考问题,创造力才会得到发展,否则就会出现想一会儿觉得累了就懒得再想的情况,既然思维韧性这么重要,为什么孩子会缺乏思维韧性”呢?

二、孩子缺乏思维韧性”的原因是什么?

1、家长包办代替,使孩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大多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会把自己的全部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害怕孩子走弯路、害怕孩子受伤,就会主动替孩子包办替代一切,要知道孩子也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他们要自己去独立探索世界、动手实践,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这种情况下更有利于孩子构建创造性的思维,充分发挥思考和实践的魅力。

2、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没有将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孩子

除了过度溺爱型的家长,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代替,还有一种极端专制型的家长,也会导致孩子丧失思维韧性”,过度专制的父母总是会冠以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思想观念去严格要求孩子,运用权威迫使孩子对自己无条件的服从,严格控制孩子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不允许孩子产生与父母意愿相违背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自己去思考,而是墨守成规的按照父母的指令去实践。

蒙台梭利

以上两种误区的共通点就是只是一昧的向孩子传输知识和思想,孩子被动的接受,殊不知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模式才有助于孩子思维韧性”的保持和发展。那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怎么做呢?

三、家长该如何帮助改善?

1、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今天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每个孩子回家后独立完成一个手抄报,明天在班上评比展览,刚到家后的真真就愁眉苦脸的对妈妈说:妈妈,你今天帮我完成这个手抄报吧,我不会,太难了,明天还要上交评比,我完不成是要被批评的”看着真真一脸委屈的样子,妈妈便语重心长的对真真说:真真,妈妈可以帮你,但我有个条件”什么条件?”真真一脸欣喜的说道,妈妈只给你提供一些意见和想法”但最终还是要由你自己独立动手去完成。最终在妈妈的指导下真真的手抄报终于成功做好了,而且内容丰富,很是出彩。

父母要做到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启发孩子持续思考,培养孩子持续思考的能力,就像蒙台梭利所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包办代替

2、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在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沟通、需要交流,而语言表达能力则是沟通交流是否能顺畅进行的敲门砖,不管你接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拥有多么雄厚的资产,如果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仍旧会一无是处,不少家长就会产生疑问,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的思维韧性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人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是要经过思考的,只有进行一番思考后,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恰当的表达出来,这不仅仅只是说话这样简单,家长可以通过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思维韧性”。

3、正确引导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浓厚的兴趣,总喜欢追在父母屁股后面问为什么,有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听烦了,就会直接回击一句哪里有那么多为什么,不知道”,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无形中就会打击到孩子的积极性,从而致使孩子产生已中毒凹性思维,遇到问题时也懒得去想。

当孩子有这样的现象后,家长一定要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之后在根据孩子的想法去引导孩子应该独立去探索,从而不断激发他们认识世界的勇气和决心,不断培养提升孩子的思维韧性”。

包办代替

想要孩子具有创造力,首先应该拥有一定的思维韧性”,家长不要总是觉得孩子还太小,所以就擅自做主为孩子包办一切,如此以往孩子的思考能力就会越来越退化,即便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也不会独立思考解决了。

今日互动话题:您对思维韧性”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有怎样的见解?您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呢?欢迎大家留言与小欣妈妈一起探讨!

小欣妈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儿知识,帮助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